上海市老年基金会
2024年05月05日 星期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长宁打造 “幸福养老”福地
2018-09-18
字体: | 阅读:252|

长宁,上海的西大门,绿色宜居的国际精品城区。到2017年底,长宁区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达到20.51万人,占总人口的35.3%,老龄化程度超过上海平均水平。作为上海服务业最发达、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区之一,长宁区在面对“银发浪潮”时同样追求“国际精品”标准,努力打造老年人幸福养老的福地。

 

 

新长宁慧生活居家养老体验馆让老人们体会到了什么是快乐养老。

 

 

北新泾街道适老化街区的敬老全幅墙绘。

 

 

北新泾长者照护之家为符合入住条件的老人们配备了先进齐全的设施。

 

 

北新泾长者照护之家让老人们享受到在这里专属的乐趣和温馨。本版摄影袁婧

 

 

    虹桥街道“记忆家”社区认知症家庭支持中心为每一位经过专业评估的居民建立了完整的档案。

 

 

北新泾街道率先开展适老化街区改造。

 

2018年以来,长宁区以“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为契机,潜心开展“幸福养老”实践,以“优质+均衡”双引擎驱动,在为老服务上屡屡创新,为上海的“大城养老”贡献诸多重要经验。

打造长宁“幸福养老”品牌

上海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上海中心城区的老龄化水平通常又高于城市总体水平,长宁区的老龄化率就比上海城市高出2.1个百分点。中心城区寸土寸金,空间资源既稀缺又昂贵,深度老龄化时代给城区管理者出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开掘有限的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平衡、充分的服务?

长宁区首先摸清底数,以调查研究为支撑,明晰养老“一本账”。结合“大调研”工作,区民政局筛查排摸全区特殊和困难老年人数量,完成全区老年人生活状况及养老服务需求调研,掌握不同年龄段、健康水平、居住条件、经济状况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以客观详实的数据资料为制定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调研基础上,长宁区在全国率先发布多个与养老相关的指标体系和工作规划。最典型的便是“幸福养老”品牌系列——编制“幸福养老”指标体系,编印长宁区“幸福养老”地图,发布长宁区“幸福养老便民手册”,配以“社区养老顾问”试点,推出养老服务包,帮助老年人及其家属全方位掌握区域养老资源。

长宁区在全国率先制定养老“优质+均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举全区之力推动养老工作在高原上建高峰,全市乃至全国形成示范引领作用。行动计划围绕“幸福养老”目标,通过优化养老机构布局、加快智慧养老建设、推进养老服务标准化、加强老年维权和优待等十大举措,力争实现长宁养老在更高水平上的均衡发展。

巩固居家和社区养老基础性地位

中心城区空间虽然拮据,为老服务设施却不能“省”。

在机构养老方面,长宁区以设施建设为支撑,不断提升养老“一张床”的供应量和含金量。区委、区政府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强政策倾斜,积极探索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养老设施建设。如今全区共有养老床位6150张,户籍老年人床位拥有率达3%,位列中心城区首位。注重机构、社区养老融合发展,将机构资源向社区延伸,全区所有公办养老机构和60%的民办养老机构均开展了日托、助餐、助浴、助医等延伸服务。区里还协调区内国企盘活30处闲置资源用于建设各类养老设施,有效增加养老设施供给。

在居家和社区养老方面,长宁区布局了“一中心、多网点、全覆盖”的社区为老服务网络,鼓励扶持新建养老机构以委托管理等方式提升服务管理水平,培育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养老服务市场环境。按照40平方/千人和打造15分钟为老服务圈的要求,每个街镇建设一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和至少一家长者照护之家,每4到5个居委会建设一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每个居委会建设一家标准化老年活动室,由此绘制“街镇综合服务圈—社区托养服务圈—居民区活动圈—邻里互助圈—居家生活圈”五圈合一的15分钟为老服务圈。截至2018年7月底,全区已建有各类社区养老服务设施603家,其中长者照护之家11家,综合为老服务中心4家,年底前实现所有街镇全覆盖,建成日间照料中心15家,助餐点 54家,老年活动室190家,居民区实现全覆盖。

长宁区民政局认为,面对人口深度老龄化、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必须进一步夯实和巩固居家和社区养老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这也是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的题中之义。

政府、社会、家庭共同推动幸福养老

长宁区将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视作推动“幸福养老”的重要契机,成立以区长任组长,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和分管养老及卫生的两位副区长任副组长,27个委办局、街道镇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完善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10大类30项工作任务,有序推进试点“进度条”。

长宁区获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997万,为了科学安排试点资金,专门制定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将2997万资金分解到93个具体项目,分配至各街镇或区民政局,预算安排率100%。在资金投向上,坚持试点资金以打造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软环境和软实力为主、硬件设施建设为辅的原则,将近80%的资金用于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社会化、品牌化、标准化、信息化等软件提升项目。2018年市、区两级财政投入4亿元用于支持长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工作,市、区配套资金是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13.3倍,试点资金的杠杆作用得以充分体现。同时,区里还委托了第三方加强绩效跟踪与评估,确保资金使用规范、高效。

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领域,养老服务的开展主要以非正式照料方式进行。长宁区尤其注重非正式照料体系的建设,完善特殊、困难老人群体的社会支持体系,织牢“1+6”特殊困难保障网——“1”是提供一份综合健康档案,“6”是系列居家服务,包括:为 300户困难失能失智老人家庭提供“居家宝”康复辅具套餐;为500户经济困难老人提供“康养宝”慢病管理健康大礼包;为5000户高龄独居老人提供“安康宝”智能安居三件套;为全区2055户纯老、独居、高龄老人家庭提供社区关爱服务电话;在全国率先推出困难群体全覆盖的“四医联动”医疗救助机制,解决了老年人因病致贫问题;制定《关于长宁区高龄困难老人居家护理项目的实施意见》,开展“高龄困难老人居家护理”服务项目。

与此同时,开展多年的 “老伙伴”计划已经实现了2000名低龄老人结对关爱10000名高龄老人;“老吾老”计划实现街镇全覆盖;正在开展中的睦邻互助计划,打造了睦邻点323家;整个辖区还组建了心理健康、应急关爱、临终关怀、健康促进、光明行动等5支专业为老志愿服务队伍。

区民政局表示,“老去”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避免的归途,到2020年长宁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预计将达40%,“幸福养老”任重道远,但在政府、社会、家庭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辖区养老服务必将迈上新台阶。

“物业+养老”击破“就近养老”难点、痛点

如果可以选择,所有人都愿意在离家最近的地方养老,这意味着老年人无需调动大量身体机能去适应陌生的环境。为了鼓励“原居安老”,长宁区不断在社区发掘离家“近一点,再近一点”的为老服务空间,推出了 “物业+养老”服务模式。

居家养老“体验”馆体验温馨与温情

家住在382弄3号608室的朱云珠是一位空巢老人,她的女儿才华出众、远嫁德国,她一个人留在生活了多年的小区弄堂里,常常形单影只,孤身来去。

朱阿婆引起了小区里一所小微机构的工作者朱慧娟的细心关注。这所小微机构是新长宁集团下属物业公司为探索新型养老模式创设的“慧生活”居家养老体验馆,一个直接嵌入小区的养老“功能单元”。朱慧娟常常热心帮朱阿婆拎拎东西、做做杂事,一来二去熟悉以后,朱阿婆决定去“好心人”的工作单位看看,不料,看完竟成了“慧生活”居家养老体验馆的“粉丝”。

“不用每天开火,买、汰、烧啦!体验馆里方便多咯,又便宜又卫生,还省掉我屋里煤气费一笔钞票,水和电也都用得少了。”朱阿婆算了账之后,还为“慧生活”居家养老体验馆的各种爱心为老服务和活动点赞,经常介绍老邻居、老街坊前去。她的老朋友钱阿姨就是第一波受益者:“不出小区就可以做理疗、做康复护理,一次才几块钱,环境装修得又温馨,对我们老年人来说太好了!”

朱阿婆和大家结伴在机构里参加艺术插花、绿植分享交流、“动动手指”等趣味盎然的活动,凑在一起热热闹闹,学学戏剧、书法,拿起剪刀玩玩剪纸,认识朱阿婆的人都夸她精神面貌大变样了。小小的体验馆,成了朱阿婆和居民们的“第二个家”。她久居国外的女儿和外国女婿切身感受到老人性格的大变化,女儿专程从德国飞回来,对“慧生活”居家养老体验馆的服务人员们连声道谢,还提笔书写《海外游子致体验馆的感谢信》送到体验馆。

养老在身边、就近嵌服务

除了水城路“慧生活”居家养老体验馆,长宁区还将逐步建设30家“物业+养老”模式小微机构,仅2018年就要完工16家。

长宁区在全市率先推出“物业+养老”服务模式,以居家为基础、社区物业为依托、合格养老服务供应商为支撑,开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将小区物业办公室升级为“惠老家园”,提供社区助餐、睦邻、日照、长照等多功能服务。

“物业+养老”模式注重发挥整合集成资源优势,依托“慧生活”等服务平台,由“四保”服务人员(保安、保洁、保绿、保修)经养老业务培训后上门为社区特殊困难老年群体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以及紧急援助、家政服务、各类维修、叫车出行、健康咨询、法律维权、心理咨询等20余项标准化服务。“物业+养老”模式创新联合家政公司、健康机构、医疗机构、教育机构等合作商,汇聚于“慧生活”服务平台,通过手机APP开展推送,需要服务的居民电话都不用打,指尖划一划,就能享受到涉及日常生活九大领域的60多项服务。

探索立体化、友好型适老化改造体系建设

2012年以来,长宁区通过政府出资,累计为506户低保、低收入老人家庭进行居室适老性改造,为752老年人家庭进行了居室无障碍改造。在此基础上,长宁区拓展改造空间、增加改造内容、优化改造标准、引入市场化手段,在国内率先打造了一套立体化的适老化改造体系。

在改造空间上,由居室适老性改造拓展到小区、街区等公共空间适老环境的营造。2018年,长宁区以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为抓手,打造新华街道梅安小区等七个适老化试点小区,针对老年人原有户外活动空间进行专业化评估、定制设计并改造,全面提升老人在公共空间中的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

率先开展适老化街区改造的是北新泾街道、新泾镇,两地委托专业第三方作了一系列前期的探索和市场调研,统计分析附近老年人的户外行动特征,在最大程度地维护街区整体风貌的基础上进行改造设计。北新泾街道适老化街区坐落在北渔路的天山西路至新渔路路段,夹道两侧设有老年课堂、敬老院、致和堂医药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机构,各类为老服务设施相对集中,形成了为老服务“十五分钟生活圈”的形态。新泾镇适老化街区位于仙霞西路近迎乐路路段,根据街区的地理要素和人文环境,围绕其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而辐射出“口袋公园”的概念,服务于入驻中心的长者和过往的老人。

适老化街区改造设计,需要从自然、人文、艺术、疗养等多角度,满足老年人的生理及心理需求,符合老年人的生活习惯与行为活动特征。改造之后的户外空间,能为老年人的日常户外活动提供安全、舒适的保障,让他们积极健康地安度晚年。北新泾街道适老化街区最具特色的是工艺美术大师出品的融合“孝亲敬老”理念与“新24孝”内容的整条街区全幅墙绘,不仅可以作为街区导览、诠释相应的孝老文化内涵,更成为了街区的一道文化风景线。

设计方介绍,新泾镇适老化街区中“城市家具”的设置,既呈现出了大尺度的公共开放空间,也设置了小角落,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的需求;注重空间活动的复合渗透性,在可以容纳多人活动的公共空间周边创造可以休憩的小空间,适合老年人交谈,并且让他们感觉到在参与纷繁热闹的社会生活。

在长宁的适老化街区,人们可以看到具有空间导向功能的指示灯箱,这是设计方考虑到老年人记忆力下降、方位感较差等等因素,对空间进行层级划分和组织,帮助老年人寻路、定位,使得老年人在夜间也能保持视线的通达性。街区还装置了艺术景观绿植带,配合着户外柔和的阳光、新鲜的空气,鼓励老年人走出住宅区,促发老年人前往户外公共区域探索。这里适合老年人行走的防滑步行道,步行道上写明里程数,作为给老人微型锻炼的数值参照。

知症照护  开展三处筛查试验  构筑一道服务闭环

认知症患者及家庭照护,是养老和社会的刚需。长宁区正在推进一场认知症社区筛查试验,以摸清社区认知症患者底数,研究建立包括科普宣导、发现转诊、认知干预、家庭支持等在内的社区支持网络。

虹桥街道  认知症照护领域的先行者

早在2014年初,长宁区就率先于虹桥街道开展认知症社区支持体系探索,在整合多年基础服务数据后,启动一轮针对性排查,主要借助社区健康档案,对1900名老人进行初筛和评估,其中1600人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进行,另外300人由项目组工作人员上门评估。

预计2年内,长宁区将以虹桥街道成熟经验为样本,实现全区认知症领域医养深度融合,整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区精神卫生中心以及街道养老院、日托、长者照护之家等为老服务资源,构筑一道服务闭环——从最前期的社区宣导,到诊断前的早期筛查、社区预防,再到诊断后的家庭支持、专业干预、照护机构入住等,衔接起各个环节,建立一套分级、分层的完整的认知症全链条服务模式。

江苏路街道  全市首次认知症全覆盖筛查

2018年,江苏路街道携手颐家老年服务中心,对辖区内60岁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口进行认知症全人群筛查。

筛查采用“1+2、3、4”法。“1”是建立了一套精细化的认知症筛查方式,除了国际上通用的AD8量表,还附加一个MoCA量表作为补充。“2”是两种形式,一种是走出去,到居委会做推广、筛查,一种是请进来,请老人到颐家运营的为老服务设施里面开展推广、筛查。“3”是三种具体的筛查方式,第一种是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在老年人体检完后填表进行筛查;第二种是到社区为老人开展一些健康科普活动,集中筛查;第三种是上门,面对面一对一的筛查。“4”是配合这次筛查,制作了一部科普视频、一本宣传手册、一份宣传单页以及准备了一些小纪念品。

筛查结束后,江苏路街道将携手颐家养老服务中心共同建立认知症社区支持体系。街道的护理站、部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长者照护之家、养老院等为老设施,将设置认知症专区,着力建设失智友好型社区,为患有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及其家庭提供专业服务,帮助他们延缓病情发展,减轻患者家庭的照护压力,提升认知症家庭的生活质量。

华阳街道  专业视角、精准服务

华阳街道采取整群抽样方式,通过家庭自查、社区初步评估、初步诊断、专科医生确诊的流程,完成对认知症患者、高风险老人、无认知障碍老人的统计。

根据专业方案,老人家庭可在抽样完成之后,首先通过《失智筛查表(AD8)》或《脑健康自评问卷》进行自查,如显示存在相关风险则进入第二环节——社区初步评估。专业社工或社区医生介入,辅助对象完成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平均耗时30分钟左右。MoCA测评确定的高风险对象,需进入第三环节,由全科医生进行初步诊断,诊断判定的认知障碍患者将获得来自专科医生提供的精准诊断服务,确定其属于的认知症类别。

为提供有效、精准认知症照护服务,长宁区引进尽美、颐家等认知照护领域的专业社会组织,在多个试点社区建立了“记忆家——社区认知症家庭支持中心”,开展“认知症友好社区”行动,广泛宣传、社会动员,引导区域内各类企事业单位参与,最大程度撬动社会资源,扩大认知症服务的参与度,营造认知症友好社会氛围。长宁区正花大力气推进认知症专业照护机构建设,通过在公办养老机构、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设置认知症专区,引进社会力量建设认知症“记忆家园”等方式,全年新增认知症床位100余张,并在市级鼓励政策的基础上制定政策,对社会力量建设和运营小型嵌入式认知症照护机构给予资金扶持。

(摘编自2018年9月18日《文汇报》)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