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老年基金会
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立法如何保护老年人人身和财产权益?
2021-06-18
字体: | 阅读:66|

台海网2021年6月18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一位市民说:老妈最爱玩P图,每天花好几小时,把我发给她的小家合影P成大家庭合影,把她和我爸都P进去,拗出各种造型,然后乐滋滋发朋友圈。

提到赡养,我们常以为,不啃老,多给钱,就是孝顺。但在许多老人眼里,要的不是“别省,随便花”,而是“常回家看看”。

立法如何保护老年人人身财产权益,成为各界高度关注的话题,保护老人权益,已由过去的侧重财产权益保护,变为全面关注老人的情感需求、人格等利益。

您守护我小,我守护陪伴您到老。


对许多老人来说,孩子们的关心陪伴比物质更为重要  张奇辉摄


老人的尴尬

“想了一星期,最后决定把儿女换掉”

70多岁的李奶奶,下了很大决心,“要把儿女换掉”。

儿女几年不闻不问,老伴去世后,李奶奶一直和外孙女相依为命。这两年,身子骨越来越差,李奶奶很担心。儿女都还在,外孙女不是自己法定监护人,万一生病做手术,谁来给自己签字,财产谁来管,生活怎么保障?老人到厦门市鹭江公证处咨询,怎么办?

公证员建议李奶奶办理意定监护协议公证,趁意识清楚、精神状态良好,选一位最信赖的人担任监护人,将来一旦完全或部分丧失行为能力,意定监护人就可以履行监护责任,照顾她的生活,管理她的财产。

李奶奶想了一星期,最后决定换监护人。今年初,她和外孙女一起前往公证处,办理了意定监护协议公证。

意定监护人的权利、地位、顺位均高于其他法定监护人。许奶奶去年指定侄女作监护人,她怕自己哪天动不了,不太和睦的子女因照护和财产发生矛盾,争执扯皮,“救治方案他们谈不拢,谁都不签,我咋办?”

鹭江公证处民事家事法律服务中心主任李斌告诉记者,目前,鹭江公证处办理的意定监护协议公证有20多起,有的因子女不孝,有的因子女在国外回来不便;有的老人指定朋友、战友、邻居作监护人,更多的是指定旁系亲属。

“多数老人在指定监护人同时,会立一份遗嘱,把部分或全部财产遗赠对方。协议和遗嘱里也都会附带条款,如果没尽到监护职责,遗赠财产就得不到。”鹭江公证处常务副主任陈军说,这个制度让老人多了一种选择和保障。

“总叫我不要省钱,我缺的又不是钱”

78岁廖大爷,一看到儿女来电就心烦,“不想接,肯定又提那事。”

廖大爷说的是他想再婚的事儿。三个儿女都在外地,赡养费都打得很及时,但只见钱、不见人。

“总叫我不要省不要省,我缺的又不是钱。”有退休金、有房出租的廖大爷,请了个保姆,50多岁,丧偶,知冷知热,看他腿不好,一到变天,就会灌个热水袋替他捂上。廖大爷想和保姆结婚,“三年没回家的儿子,全回来了,坚决反对,说我被骗了。”

大儿子出了个主意,让廖大爷做婚前财产公证,开车把两人带到公证处。保姆当场就不乐意,儿子说,你看,她就是图你的钱。“我心里不是滋味,两边都膈应。”廖大爷事后对记者说,“感觉他们关心的都不是我这老头子,关心的都是我那点财产。”

这些年,老人想再婚、子女极力反对的消息屡上热搜。省人大代表、鹭江公证处党委书记、主任苏国强说,“这背后,实际就是财富传承的问题。一方面,确实有人利用老人内心的空虚图财产;另一方面,子女怕财产被别家人拿走。”

“许多老人想再婚,就是图个伴。”福建旭丰律师事务所律师柳冰玲说,这背后也暴露出孩子们对老人精神、情感上的关心不够。

“我们一听,就断定阿姨被骗了”

前几天,赵阿姨火急火燎进来咨询时,华夏银行厦门分行大堂经理郭冬萍直觉就是“不对劲”。

赵阿姨想让工作人员帮忙取消手机某客户端上的一个贷款。她在路边碰到一个自称京东客服的人,给她一个二维码,下载了“京东钱包手机客户端”,“稀里糊涂地办理了贷款”。

“我们一听,基本就断定,阿姨被骗了。”郭冬萍协助阿姨报了警。

曹女士每次回父母家,就来气。“到处塞满保健品,排毒的、降糖的、降血压的,一年大几万,父亲还坚决认为没被骗。他对自己却抠到极致,为了省一元公交钱,大太阳底下走三四公里。”

“小孩的钱最好赚,老人的钱最好骗”,这话背后有很多无奈。这些年,针对老人的消费骗局层出不穷。

2020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审结的涉及老年人金融财产权益保护的民事刑事案件10.61万件,占全部涉老案件的22.02%。

立法的探索

“从地方治理层面,把保护网织起来”

一位老人,短短几天,被不同的儿子带到公证处,撤销遗嘱再订立遗嘱。一位老人,将名下房产赠予其中一个子女,后来又到法院起诉,称自己当时是被迫的。但是,这位老人自己未出庭,而是其他子女和律师代为处理。

“涉及老人的家事案件,许多和财产权益相关。”海沧区法院家事少年审判庭庭长郭静说。

鹭江公证处2020年共办理遗嘱、继承公证7000余件,90%以上都涉及老年人财产权益。

“民法典从国家层面,对老人遗嘱、啃老等问题,都做了很明确规定。”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李明哲说,“地方立法最重要的,是从现代化治理层面,把这张保护网织起来,构建起系统完善的配套体系,让民法典能够更好落地,帮助老人维护好各方面权益,安度晚年。”

李明哲认为,这张保护网,是全方位多维度的,方方面面都要有配套保障制度、细节安排,相互交织、紧密协作。


集美爱欣老年公寓里,家属陪老人散步,其乐融融


“法规出台后,细化落实措施尤为重要”

如何织好这张保护网,法规草案针对政府部门、司法行政部门、法律服务机构、公证机构、基层组织等,都提出了要求。

比如,司法行政部门要完善法律援助服务网络,为老人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金融机构在老人办理转账、汇款、购买金融产品等业务时,要提示相应风险。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预防和打击针对老人的传销、诈骗和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行为。

“法规所做的要求,是原则性框架性的,各部门机构的细化落实措施尤为重要。”苏国强说。

他以意定监护人为例。实际操作中,不少人顾虑:你以为信赖的指定监护人,并无法信赖,不好好照顾你,还图你财产,咋办?苏国强说,“地方就要完善监督人机制,一旦发现指定监护人没有尽到职责,有强制力的部门就要介入并纠正,社会各方还要有配套的救济途径和手段。”

“签协议指定监护人,只是开端,关键在于履行,这是一个动态、长期的过程。”陈军说,目前,厦门的意定监护协议公证还不多,签协议的大部分老人也还没到需要监护的程度,未来,监督人制度是否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老年人权益保障。


银行工作人员对老年人办理汇款转账等金融业务提供贴心提醒服务,防止老年人被骗


“常回家看看的脚步,不应来自法律的威慑”

“这些年,在厦门,老人诉请支付赡养费的纠纷在逐渐减少。”海沧区法院家事法官刘亚帆说,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完善、城市文明程度提高,都在推动孝老、敬老美德进一步弘扬。

但是,物质赡养容易被重视,精神赡养却往往被疏忽。一位委屈的老人,将几个子女诉上法庭,他的请求是:子女每个月要回家探望他一次。最后,法院支持了老人的诉求。

全市法院近三年的数据显示,老人诉求呈现明显变化,单纯要求支付赡养费的案件少,同时诉求子女满足探望陪伴等精神需求的案件多起来。

无论厦门,还是全国其他地方,空巢老人都已占一半,比例仍在不断加重。全国1亿多老人处于空巢,厦门户籍空巢老人达20余万。市人大代表洪胜蓝直言,空巢现象是社会高速发展、人员大量流动、观念变迁等带来的综合结果,“对于空巢老人,子女的精神赡养尤其值得关注”。

法规草案也注意到这点,提出子女应当依法履行对老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

“很多儿女对父母有深沉的爱,但内敛含蓄不善于情感表达;还有不少儿女,观念上有缺失,认为给足赡养费就是孝顺。”柳冰玲说,保护老年人权益,要全面关注老人的情感、人格等利益。

“常回家看看的脚步,不应该来自法律的威慑,而应源于我们内心对亲情的渴望。不情不愿地勉强回家,也不是父母想要的。”洪胜蓝认为,应在全社会引导子女多关注老人情感,倡导形成“常回家看看”的氛围,即便无法常回家,也可以通过很多渠道表达,“多发信息,多挂电话,多通视频,让父母内心不孤单” 。

基层的实践

许多涉老纠纷 直接在调委会化解

邵阿姨是南华社区厦港花园楼长,最关注楼里老人的生活状况,有时还会帮独居老人买买菜。

市人大代表苏江圳,长期在基层工作,他直言,如果老人没主动寻求到相关部门,即便街道居委会都很难发现他们的权益受到侵害。为了帮老人树立自我保护意识,目前,我市不少社区借助楼长、助老员、志愿者等群体力量,随时关注辖区老人,走访聊天,了解他们的状况。一旦发现有老人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就会及时向社区、街道报告。

厦门许多法律援助中心,也为老人开通了绿色通道,实行优先接待。每年重阳节所在月份,鹭江公证处会为符合条件的本市老人提供免费的遗嘱公证法律服务。

为防止老人被骗,公安、银行等部门想了很多办法。市公安局开通“96110反诈劝阻专线”,率先在福建省建立反诈骗专项评选表彰奖励机制,出台反诈骗宣防工作奖励机制,全警反诈、全社会反诈。

厦门2015年出台的全国首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地方法规《厦门经济特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促进条例》,多年实践已取得良好成效。许多涉老纠纷,直接在社区调委会、街镇司法所里就化解了。即便走上诉讼,只要双方同意,法官也能变身调解员,居中协调。

“老人与子女的矛盾,如果真走诉讼,虽然也能有结果,但要耗费双方大量时间精力财力,最后亲情关系再难维持。”李明哲说,未来还要更多探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这是维护家庭、社会和谐的最优选择。

【声音】

蔡女士:爸妈总说,我们不愁吃穿,你工作忙、带孩子忙,不用管我们。后来我才知道,其实他们每天都盼着我回去,隔几天就把我房间的被子拿去晒。

廖先生:老人的很多权益,《民法典》规定得都很细致,但别说老人,我们年轻人很多都不清楚。加强有效宣传,至关重要。

许先生:建议在社区设立法律援助流动站,每月每周固定一天,让老人在家门口就可以得到法律帮助。

 

 

(摘编自2021年6月18日《台海网》 转厦门日报)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