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老年基金会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静安:深耕生命教育 让老人体面而优雅地老去
2019-10-21
字体: | 阅读:247|
中心城区静安区,上海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程度最高的区之一。至2018年底,全区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位列全市第一,高达37.97%,预计到2020年,这一比例将超过40%。深度老龄化已至,对生命教育的探索势在必行。

2018年初,上海市静安区业余大学被授牌“生命教育分中心”,这是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上海研究中心下设的三个分中心之一。这也标志着静安区业余大学对老年生命教育的研究迈入了全新阶段,在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终身教育科研战线,进一步整合上海优质终身教育资源,发挥上海终身教育引领作用,服务全国终身教育事业。

事实上,为了呼应区域内老年人口的学习需求,2007年起,面向老年人的专题讲座——静安“乐龄讲坛”开讲。讲座设立之初,以“健康绿色教育”为主要板块,重点关注老年人的生理健康。科学、专业、生动的讲座,在老年人群中收获了良好口碑,讲坛独具特色、稳定持续的长效机制也得以建立。

2011年,静安区成为全市首批养教结合试点区,以此为契机,“上海市学习型养老机构”在静安蓬勃发展,为生命教育的开拓提供了肥沃土壤,从课程建设到队伍建设,再到提出“在养老机构中开展生命教育”的倡议书,老年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拓展。

比如,2013年起,“乐龄讲坛”开设感悟生命板块,围绕构成个体生命的“身、心、灵”三大维度展开,让老年听众养成善待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而成立于2012年的静安区老年大学也尝试开展生命教育类课程。这类课程以老年人学习需求为中心,关注老年人学习心理、生命议题,并建立起在生命教育理念指导下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将生命教育与老年教育有机结合,寻找老年教育的突破口,尝试在老年生命教育领域开拓创新。

被授牌生命教育分中心后,静安老年生命教育走出区域,在全市产生广泛影响,对老年生命教育的理论研究成果也逐步显现:编写《老年生命教育研究》教材;承担上海市终身教育研究会重点课题《上海老年生命教育的推进现状与对策研究》;面向全市组织开展生命教育专题研讨,为生命教育研究搭建起具有影响力的合作交流平台。

2019年6月20日,“新时代社区中的生命教育”论坛在静安区业余大学成功举办。7月6日,新时代社区中的生命教育研讨会顺利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研讨生命教育,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关注、投入到对生命教育的研究领域,承担起传播、实践生命教育理念的重任。

 

 

 

 

 

 

 

 

 

乐龄讲坛  享受生活之乐

针对区域老龄化的现状,2007年静安区政府的1号实事项目为:深化“床位留在家,服务送到家”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当年9月,专项为老助学项目——静安“乐龄讲坛”开讲。180位老年学习者来到静安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成为乐龄讲坛的首讲听众,其中不少人一听,便是十二年。

乐龄讲坛最先开设的板块是“健康绿色教育”,涵盖丰富病理、养身、保健类知识等。《冠心病的防治》、《老年人合理用药》、《正确认识健康》、《常见检测报告的阅读》等讲座持续受到老年听众欢迎。伴随着讲坛发展,老人们养成了自我保健意识、提升了身体素质、强健了体魄,拥有了更为健康的生活习惯。截至2019年上半年,共推出1369场讲座,听众150065人次,为老年生命教育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伴随着身体寿命延长、健康状况良好,越来越多的老年听众们开始寻求心灵的不断丰沛以及探寻生命的价值。2013年下半年,“感悟生命系列”讲座在全市率先开讲,《老年人生必修课》、《时间的起点与宇宙的边缘》、《老年人的心理调适》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专家讲座渗透着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对生命价值的认识与正能量。五年多来,这个板块共推出131场系列讲座,老年听众在“思、辨、悟”的过程中调适着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通过认识、直面、重塑的三个阶段,对老年阶段的人生使命有了更清晰认识,对生死有了更豁达的心境,对余生有了更积极的努力方向。乐龄讲坛也由此逐渐成为老年生命教育的核心。

2015年“今天如何做长者”征文活动应运而生,鼓励老年听众用文字记录人生道路上的磨砺,记载人生路途上的喜与悲,让苦痛和欢愉成为滋养生命的力量,用另一种方式延续精彩生命历程。这一活动持续至今,老者们的投稿热情持续高涨。

2016年,老年群体“感悟生命系列”被评为上海市终身学习品牌项目,“乐龄讲坛”生命教育工作初见成效。为了更精准地服务于老年群体的生命教育学习需求,2019年探索召开了“感悟生命”系列讲座学员座谈会和专家研讨会、建立专家学者智库等,逐步推进“生命教育”系列化、课程化建设,更好地完善老年人的自然生命,延续老年人的社会生命,激扬老年人的精神生命。

老年大学  感悟人生之趣

伴随着老年生命教育理念在“乐龄讲坛”中逐渐萌芽,静安区老年大学也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

生命教育融入老年教育的第一步,教师先行。在每学期开学阶段的培训会中,生命教育理念的专题培训必不可少,既有学界专家的理论指导,也有任课教师的经验交流,近500人次的培训积累,显著提升了教师自身教育素养,为生命教育提供了坚实基础。

生命教育融入老年教育的第二步,专题课程。《岁月留痕——回忆录撰写》课程指导学员记录人生经历,引导他们以客观的生活态度回顾人生的昨天,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的今天,以乐观的态度迎接人生的明天;《生命画卷——诗歌中的生命价值》课程探讨“笑对死亡”的话题,使学员从不接受到逐渐接受,直至坦然面对死亡。这些专题课程传播生命教育思想,老年学员结合自身的人生阅历和生活体验,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在教学与交流中充分认识生命的过程及生命的意义。

生命教育融入老年教育的第三步,全面渗透。当生命教育的氛围在校园内开始传播,学员对生命教育有了一定认识,这为全面渗透生命教育理念提供了最佳契机。《艺术插花》课程利用枝叶的修剪渗透中国文化中平衡与和谐之美,引导学员领会人生的“舍”与“得”;《家庭摄像》课程引导学员收集生活中的素材,捕捉生活火花,感受生命的意义,珍惜当下生活;《英语电影赏析》教师带领学员观看原版经典影片《金色池塘》,引导学员探讨家庭成员间的良好沟通和互动,直面老年心理危机;《油画基础》课程通过欣赏高更名画《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要到何处去》,引导学员回味七彩人生……此外,还有书法提高、出国英语会话、民族舞、摄影技术、瑜伽、太极拳、玩转Ipad、文化纵横、木兰拳等等,将近1/2的课程在日常教学中都渗透了生命教育的理念,使学员在润物无声中感受到生命教育的滋养。

生命教育融入老年教育的第四步,学员感悟。当学员自发交流起对生命教育的感悟,“生命教育小讲堂”应运而生。自2018年起,老年大学首创“生命教育小讲堂”,利用课前五分钟,学员在班内分享自己的生命教育小故事,比如“学习进修挖掘自身潜能”、“享受音乐开启幸福人生”、“礼仪修养唤醒生命自觉”等。全校73个班级共开展了235次小讲堂故事分享活动,一个个短小精悍的故事,浓缩着漫长丰富的人生奋斗历程,感染并激发更多的学员树立积极向上的生命观,传播正能量,绽放夕阳红。生命教育活动自此从教师引导转向了学员自我感悟,自我提升,进而延伸到社会中。

生命教育融入老年教育还有漫长的路要走,期待有更多学员对生命教育形成更科学的认识,以更积极的态度投入生活,感悟生命真谛,更加珍视生命,提升生命境界。

养教结合  点燃生命之光

2011年,静安区成为全市首批养教结合试点区,上海市教委的“上海市学习型养老机构”项目正式启动。八年多时间,静安区的养教结合从无到有,蓬勃发展,至今已建设培育了27个养教结合学习点,从最初的公办向民营拓展,收养范围不断延伸,2017年更实现了日托机构养教结合从无到有的跨越。教育的根本和核心就是点化和润泽生命,在养教结合中融入生命教育正是新时代下生命教育的最好诠释和体现。回顾养教结合生命教育的实践过程,不断递进,从课程建设到队伍建设,再到触及、震撼心灵,由点及面、逐步深入,不断向内涵提升迈进。

“课程与师资配送”项目,让养老机构的住养老人老有所学。这一项目由静安社区学院牵头开展,组织了近40名社区教师,共计授课百余次,参与老人数累计达2000多人。各机构积极发挥各自资源优势,秉承“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增进健康、促进和谐”宗旨,开设各类课程并组建学习团队。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各类课程的累计参与人次已近百万。此外,社区学院还配送各类读本资源,并在机构内设立了终身学习资源配送展示区。这些举措拓展了学习内容和方式,提升了课程数量与质量,加强了生命教育基础。

“在养老机构中开展生命教育”倡议书,让养老机构触及生命教育核心。教育与民政分工不分家的模式推动了机构的内涵建设。2018年,静安社区学院通过设立专职指导员加强业务指导和工作沟通。区首家养教结合试点单位孙克仁老年福利院院长陈大为在18年养教结合工作总结会上宣读了“在养老机构中开展生命教育的倡议”。参与各方在实践中加强了对生命教育价值的认识。比如:蝴蝶湾敬老院依托油画课让老人挥洒梦想,舒缓心理,唤醒生命意识,激发生命活力与潜能;和养彭浦养护院将日常生活与教育活动无缝对接开设帮厨课,增加老人参与教学活动的获得感及成就感。

“从体肤深入骨髓”,让老年人实现自我教育。静安区的养教结合生命教育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比如:和养第二老年公寓鼓励老人主动参与教学环节,提供更精彩的学习创意;蝴蝶湾敬老院百岁老人莘凤珍感染带动身边老人在学习中重拾信心、重燃希望、重塑责任、重获新生;日月星养老院在开展老年党员学习小组的过程中提倡“能者为师”,在院内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增强了老人们的归属感,该项目获得了“2016-2017上海市老年学校素质教育实验项目二等奖”。实践证明,养教结合生命教育有其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生命力,下一步将更大程度地扩大受众面和覆盖面;持续关注住养老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让更多的社会力量温暖、激活、滋润生命,让老人在高品质的教育中体面而优雅地老去……生命教育可以做的,还有很多。

相关链接

学员感悟

王克诚

我退休后就经历了这样的“三重门”。

“学习门”——终身学习——我的超市:学习是我退休生活的第一选择,我先后进入十几种学堂,如乐龄讲坛,老年大学,科普讲坛,道德讲堂等等,聆听了上千场各类讲坛。乐声、琴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学堂、课堂、大讲堂,堂堂赏心。

“志愿门”——服务社区——我的超常:我加入了十几个志愿团队,如文明巡访团、党课报告团、老年讲师团等等。历时15年,涉及多个街道,十几个小区,贴时、贴钱、又贴心。学习雷锋,融入志愿,参与公益,快乐自己。

“圆梦门”——筑梦追梦——我的超越:退休是我人生第二春,是实现梦想最好时光,在参加学习与做志愿者的同时,也实现了我不少梦想。如:老年大学梦,社区志愿者梦,讲师梦,上电台、电视梦等等,先后获得几十项荣誉证书和奖状。这真是:梦想成真,出彩人生。

柴忠余

作为一名跨入中老年的退休人员,我们该做什么?如何跟上时代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是认为自己老了,不需要学习了,还是继续努力学习,跟上节奏,这是一个选择。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是天天吃吃玩玩,还是力所能及地做一些对社会有益和自己所擅长的事呢?

我感到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而然成为一名老者,那只是生理年龄意义上的长者,而我们当下所提倡的,是做“四有”老人中的智慧长者。如果要成为一个年轻人的楷模和受尊重的长者,这要求我们不断学习、善于学习,知行合一,不但要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更要善于学习,要从行动上贯穿落实,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余德馨

我已年过八十,曾经上过战场,执行特殊任务。艰苦的军旅生涯,岁月的侵蚀和机体的老化,我越来越感到干活做事力不从心,负面情绪随之生。看着一个个亲人、朋友、战友永久离去,自己也会产生“人生几何”的念头,心情很是沉重。怎样排除愁苦的心情,转为快乐呢?学习是让我快乐的最大法宝。我孜孜不倦地阅读,时事政治当然是必读,还阅读中外名著,古诗词创作。我参加多种讲座,如《乐龄讲坛》等公益性讲座。聆听专家学者的亲授,增加知识,获得智慧,也增添了愉悦。读书学习,治好了我的负面情绪,种种不健康的念头一扫而光。快乐的源泉处处在,学习自是好途径。学习无止境,快乐没尽头。

袁彦声

自从我的左腿肢骨颈换成钛合金后,走路时会向右偏,外出不得不持拐杖。即使这样,我除了每周四在上海老年大学学习,其余时间我都参加《乐龄讲坛》的听讲,风雨无阻,乐此不疲。通过讲座的学习,聆听名师赐教,反思历史,传承文明,洞悉社会,感悟人生。在读书学习的同时,也享受着温馨、和谐、健康和愉悦。我要做一个学习型的公民。

老者,长也,不单是年龄的长,更主要的是道德长,修养长。我愿树长者风范,做风范长者。

(摘编自2019年10月21日《文汇报》  本文图片选自静安社区教育、老年教育课程活动现场及部分学员作品  文汇报资料照片)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