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老年基金会
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适老宜居社会:不让老人边缘化
2018-02-10
字体: | 阅读:78|
前不久刚刚结束的上海两会,养老又成了代表、委员的热议话题。针对一老年打工者六次去车站买不到回家火车票的现象,代表、委员提出,在推进信息化民生类项目时,要关注老年群体的需求,做到“快、慢”结合,让老年人在“慢”中,感受城市的智慧与温度,安享幸福晚年。

  提起养老,大家议论的话题,可能说的更多的是办多少家养老机构,但对一个老龄化社会来说,光建多少家养老设施,是远远不够的。当三分之一的社会群体是老年人时,我们的社会规划与社会发展,都必须充分考量这一现象,绝不能忽略了这庞大群体的存在与需求。

  如何在日常的衣食住行上,体现老龄化社会特征,落实形式多样的适老服务项目,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更是完成建设小康社会政治任务的大事。

  党的十九大对尊老、敬老、养老、孝老提出了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对如何进一步发展养老服务业作出一系列论述,推进了养老服务事业的长足发展。但是在方便老年人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我们还有不少能落实的内容与细节。

  比如穿的方面,年老以后,人大多体形会发胖,整体气质上与中青年不同,现在几乎没有专为老年人体形气质设计的服装,老年人服饰专卖店更是凤毛麟角。

  吃的方面,很多老年人味蕾退化、牙齿脱落,为了保持营养与生存,一些老年人只能把饭菜打成糊状勉强下咽,而国内老年食品的研制与生产尚未形成产业,老年人无从选择适合自身的美食。

  再比如,一些老年人到了一定年龄,会行动不便,却因家庭环境一时无法改变,只能自我限制生活行为,使正常生活变得不再正常,一些城市开展的适老化改造,不仅涉及面不广,且缺乏统一改建标准。在出行方面,由于老人打车难、轮椅上不了公交,无障碍设施人性化不够等社会环境的诸多不便,使行动不便的老人不敢独自贸然外出。

  随着城市智慧化的不断发展,网络沟通也成为一种“出行”方式,但一些单位在发展智慧城市过程中,搞“一刀切”,忽略了老年群体的具体情况,使一些老年群体无所适从。

  据专家测算,到2020年沪上老年人将达到570万,预计2045年至2050年间将达到峰值,接近700万。数字巨大,形势紧迫。

  各级政府应从为老年人创造一个综合性适老宜居社会大环境的大目标出发,制定发展规划,优化资源配置,改造公共设施,抓好监督落实。要鼓励企业与社会组织,投入到为老年人衣食住行服务的社会产业链发展中去,研制生产更多吸引并让老年人称心的各色新颖产品,以优良商品与优质服务,创新老年消费品市场的供给侧改革,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

  诚然,老年人也应不断学习,赶上社会发展的节奏,但是社会各方更应创造一个适合老年人生活的社会环境,不因社会不具备老龄社会的设施、环境、氛围等,使老年人被生活边缘化。

老龄化社会,必须要有“全方位”的适老社会环境,应有全社会的养老战略谋划。欣闻有关部门正在全国各地开展老年宜居城市建设,希望在建设中,宁可慢一些,但要实一些,让老年人在宜居中幸福地安度晚年! 

(摘自2018年2月9日《新民晚报》  作者“养老自频道”创始人任炽越)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