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老年基金会
2024年05月19日 星期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家门口的社区食堂,一日三餐吃点啥 —— 上海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2021年将新增200个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场所
2021-06-15
字体: | 阅读:144|

    地处中心城区,有荤有素有汤,不到10元就能吃饱;除了早中晚三餐,下午还供应点心,你能想到的品种都有;数十种菜品,每天不重样,有星级大厨烹饪的深井烧鸭、江西师傅秘制的瓦罐汤、上海厨师料理的本帮菜……在上海人家门口的社区食堂,这些都能够实现。
    社区食堂是什么?为解决老年人养老需求,上海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包括建设一批解决老年人就餐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2021年上海就将新增200个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场所。社区食堂,就是上海鼓励发展的社区老年助餐服务的重要场所之一,由街道统筹,开在居民家门口。在解决老人就餐需求之外,部分社区食堂面向社会开放,为周边人群服务。
    一些社区食堂近年办得风生水起,有的还成了网红,高峰时一座难求,部分菜品、点心要限购。



居民在静安区彭三社区食堂就餐 唐烨摄



    静安区 一日三餐外加点心 两元肉包每天限购
    一份酸菜鱼,碗口有足球直径那么大,冒尖的黑鱼片浸在黄澄澄的酸菜汤里,点缀着红色的干辣椒与绿色的小葱末,很是诱人;一份馋嘴牛蛙,同样是大碗装,雪白的牛蛙肉配上黑色的木耳浸在红汤中,让人胃口大开。这是彭三社区食堂点单率颇高的两道“硬菜”。
    工作日上午11时,位于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的彭三社区食堂刚开始午餐营业,已有不少老人排队选餐。选餐窗口是全开放式的,老人们拿着托盘,一个个排队到选餐区挑选,再到结账区刷老人专用的“就餐卡”结算。
    选餐区上方的大屏幕上,正滚动播放当天的菜品与价格,大荤一般10到15元,小荤一般4到6元。记者粗粗数了一下,食堂这天提供的菜品有20多种。
    “花色多,味道好,价格实惠。”余老伯这天来得很早,坐上了餐厅“C位”。当天,他的妹妹从普陀区过来看他,点名要吃彭三社区食堂。余老伯夫妇陪着妹妹,选了酸菜鱼等6个菜,花了60元出头。
    彭浦新村街道老龄化程度较高,为让老人吃饱、吃好,街道先后建设了5个社区食堂,其中属彭三社区食堂人气最旺。彭三社区食堂供应早、中、晚三餐,还外卖一顿下午点心。
    这里的早餐品种多达20多种,凡是能想到的点心,这里都有,还不定期有新品推出。食堂运营方负责人董钧棠特聘了四五个点心师傅,每天凌晨4时不到,师傅们就开始手工包制当天的点心。
    “彭三社区食堂周边的老年居民主要是60岁到70岁左右的老人,他们对各种口味的接受度比较高,而且像年轻人一样,喜欢偶尔吃些口味重的菜。所以,我们既提供炒肉丝、白灼虾等适合老人常吃的口味清淡的菜品,也有酸菜鱼、馋嘴牛蛙这样的‘重口味’菜品。”董钧棠介绍。
    酸菜鱼选用的是大饭店常用的黑鱼,黑鱼肉质紧实,吃起来口感更佳。馋嘴牛蛙放了两只牛蛙,真材实料。“酸菜鱼一份18元,馋嘴牛蛙一份24元。两位老人来吃,如果点一份酸菜鱼或馋嘴牛蛙,再加两个素菜,可以吃得很好了。”
    说到彭三社区食堂的“拿手菜”,董钧棠推荐“咖喱大肉包”:一个比拳头大的肉包子,掰开来,里面是浸满咖喱汁水的大肉团。“皮子75克、馅50克,这是我们的最低标准。馅用的是猪后腿肉加肥膘,吃上去弹性十足。”这么敦实的大肉包才卖两元一个,所以抢手。每天14时,食堂外卖一顿点心,品种有十多种,“咖喱大肉包”要限购:每人每天只能买3个。



徐汇区天平路街道天平邻里食堂人气很旺 舒抒摄



    徐汇区 享用风貌区观景位 午间错峰老人优先
    建筑大师邬达克在上海留下诸多作品,但鲜有人知道,上海市中心有一家街道社区食堂与邬达克建筑比邻而居。
    2019年12月,徐汇区天平路街道邻里食堂在“66梧桐院”邻里汇开放,居民们从此能惬意地坐在落地玻璃窗前,一边品尝价格实惠的美味,一边欣赏上海衡复风貌区里老洋房与梧桐树组成的美妙街景。
    刚退休不久的吴爱秋是“景观座”的拥趸。记者采访那天中午12时,阳光明媚,吴阿姨准点踏入社区食堂,点了一份清蒸鲈鱼,一整条售价26元,一份炒杭白菜售价3元,一盅水蒸蛋4元,一碗“扑扑满”的白米饭1.5元,还买了3个总共3元的花卷带回家,“第二天‘过早’”。吴阿姨是湖北人,20年前来上海工作,现在已经拥有一个“上海胃”。
    天平路街道邻里食堂目前提供早、中、晚三餐。人气最高的午餐时间段为10时30分至13时。为了首先保障老年居民用餐,天平路街道采取午间错峰制度,10时30分至11时30分,只有65岁以上、持有上海市敬老卡的居民才能优先用餐。该时段的菜肴以清淡、软糯,少油、少盐、少糖为主。海派传统口味是主打,穿插以八大菜系为基调的特色搭配菜肴,适应各种口味需求。11时30分至13时,周边白领可以用餐,微信、支付宝都可付款。此时菜品也做了相应调整,年轻人喜爱的麻辣鲜香口味登场。
    食堂早餐时间段为6时30分至9时,品种丰富,有1.9元一只100克的鲜肉大包、1.7元一只的大菜包、9元4只的金牌生煎,还有豆浆、现炸油条、咸豆花、麻球、烧卖、大肉粽等轮番上阵,都是现做现卖。
    夏季到来,食堂晚餐时间已延长,从每天16时30分持续至21时。白领下班后,还能来吃一顿特色面食,或是滋补羊肉汤、“炭火打边炉”等,一边品尝美味,一边欣赏衡复夜景。
    除了可以到店用餐,天平路街道还有6个助餐点为老人提供送餐上门服务。每天10时,快递员准时出发,将200客饭菜送到有需要的老人家中。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当天,邻里食堂还会回馈社区老人,免费派送青团、粽子和月饼。



黄浦区五里桥街道社区食堂的老年特供餐 唐烨摄



    黄浦区 一份吃不掉买半份 慢病老人可享特供
    黄浦区有家网红社区食堂:社区老年居民、周边白领人群分时段就餐,一份菜吃不掉可以打半份,糖尿病老人、高血压老人有特供菜品,“拿手菜”炸猪排、粉蒸肉有多少就卖掉多少,很多人拎着饭盒来就餐,吃好再带一些回去……
    工作日上午10时30分,黄浦区五里桥街道社区食堂开始一天的经营。不少老人三三两两走进食堂。食堂就餐区域不算大,但整齐干净。选餐区域菜品一字排开,琳琅满目,价格实惠,大荤基本在10元到15元;小荤以8到12元居多;蔬菜大都在6到8元;还有煲仔和汤羹,便宜的2元,贵一些的萝卜牛腩煲、山药木耳枸杞排骨煲等在20元之内。
    食堂负责人汪黎敏介绍,食堂定了一份菜单,有150多种菜品,每天选择超过50种菜品供应,确保大多数菜品不重样。记者发现,现场很多老年人拎着饭盒走进来。原来很多人吃过堂食后,还会打包带些菜回家,晚上一家人吃饭时就可以少烧点菜。
    “我们食堂不卖隔夜菜。食材由专业配送公司当天送过来,厨师当天烹饪。”汪黎敏说,老顾客买菜做菜经验很丰富,菜品是不是新鲜,他们一尝就知道。
    社区食堂有两道“常青菜”特别受欢迎,每天全部卖掉。一是粉蒸肉,采用新鲜的五花肉,二两一块,粉嫩诱人;二是炸猪排,小孩脸一般大,炸得金黄。两道菜都很花功夫:粉蒸肉切得整齐,先煸炒,加自制的调料腌制,上锅蒸透,再加粉蒸料,继续上锅蒸,做出来软糯可口;炸猪排用的是生鲜猪排,没有经过冷冻,吃口鲜嫩。粉蒸肉、炸猪排都卖10块钱一份,食堂每天出品50多块粉蒸肉、100来块炸猪排,很快就卖光了,很多人一下就买三五份带回去。
    11时45分过后,食堂出现年轻的面孔。原来,食堂面向全社会开放,但为了确保社区老人优先就餐,实行“分时供餐”:每天10时30分开始,仅社区老人可以进入就餐,11时45分之后才向其他人群开放。食堂周边有不少商务楼宇,白领们不一会就排起了小长队。
    食堂也照顾到一些特殊的就餐者。如,对“一人食”的就餐者,推出半份菜,价格也只有一半。对一些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老人,推出特供餐,如给糖尿病老人烧制的咕咾肉中用了特制的糖,给高血压老人烧制的西芹炒百合不下油锅煸炒。



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武宁片区社区食堂支持移动支付 晨薇摄



    普陀区 瓦罐汤熬制八小时 智慧餐盘刷脸支付
    在一家美食点评网上,位于曹杨路926号的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武宁片区社区食堂收获近30个“四星半”评分(满分五星)。每天,这里至少要接待食客800余人次,社区老人占其中近四分之三。
    一个工作日中午,记者走进这间食堂。只见宽敞的用餐区摆放着数十张木质餐桌,柔和的吊灯配合着蓝绿色的背景墙,整个空间看上去像一间精致的咖啡馆。
    不少桌椅前坐着头发花白的叔叔阿姨,他们面前大都摆放着荤素搭配的菜肴。其中一位阿姨说,她买了一份素菜3元、一份小荤5元,菜量都不小。再加一碗例汤,不足10元,足够吃饱了。社区食堂每日提供18种菜品,其中8种主菜菜品,另配10种小荤和时蔬菜品。食堂还兼顾少数民族及特殊人群对菜品的要求,每餐都有可供选择的牛、羊肉类菜品。
    几位年轻女孩强烈推荐记者尝一尝16元一份的土豆红烧鸭,“感觉里面放了特殊香料,吃起来非常清香,而且鸭肉厚实”。不光这一道菜,19元的茄汁鱼片、23元的红焖牛肉等,也都位列社区食堂“最受欢迎十大菜品”,来得晚了就会断供。
    武宁片区社区食堂最受欢迎的菜肴,莫过于营养砂锅和瓦罐汤。据厨师介绍,他们从江西南昌“遇见江西菜饭店”请来瓦罐师傅,传授瓦罐汤的制作技艺。可别小瞧这一碗汤,里面放入了枸杞、当归、莲心等滋补品,经过8个小时熬制才出炉,深受老年人喜爱。
    去年以来,为了让食客免于在疫情期间排长队,食堂特地推出自助结算的智慧餐盘。只要把选好的餐盘放在结算台上,就能自动显示菜品总价,如果预先录入人脸信息,还可以使用便捷的刷脸支付。此外,面食区域也将人工叫号改为电子牌叫号。
    针对曹杨新村街道年满60周岁以上的老年居民,还可以向居住地所属居委会进行登记申请,开通“益卡通”服务。这张卡将老人的人脸信息与敬老卡互相绑定,老人无须用现金结账,也免于不会使用支付宝、微信等电子支付方式的尴尬。
    此外,“益卡通”还有老年助餐服务功能,老人不光可以享受满15减3元的优惠,还可以坐在家里动动手指下单,社区食堂会将暖心午餐送上门。截至目前,曹杨新村街道已有7000余人登记了“益卡通”服务。
    杨浦区 五星级大厨烹粤菜 保证每餐饭菜热乎
    在上海有一家社区食堂,可以吃到五星级酒店大厨烹制的广东菜。
    日前,杨浦区四平路街道睦邻小厨在铁岭路38号的同叶大厦开业。这是一个数字化包装的小厨。餐厅一面智能数字屏幕上划出几个分区,明厨亮灶监控窗口显示着后厨、洗烧间的现场画面,智能图表记录着厨房的实时温度、湿度,以及每天消耗的煤气、用电、水量等能源量的浮动情况,整个餐厅的动态信息一目了然。
    菜品的营养数据在线显示。比如一份红烧肉,细致地区分到其中的肉、百叶结和酱油各自配比、热量和蛋白质含量,让老年人和健身人士实现健康管理。餐盘自动识别和结算支持多种结算方式,让居民减少排队。数字化技术包裹的餐厅为用餐的居民提供贴心服务。
    杨浦区睦邻小厨是老年助餐点的新形式,由杨浦区12个街道依托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社区睦邻中心等资源,或利用存量助餐设施改造而成,方便社区老人用餐。
    这是一个对老年人用心的小厨。小厨采用照顾老年人的高照明采光设计,还设有全护式座椅、轮椅车取餐动线等。“老人吃饭最怕饭菜不够热,我们把每次的出品量控制得少一点,通过多次出菜保证饭菜一直是热乎乎的。”四平路街道睦邻小厨的店长许雷告诉记者。
    来自五星级酒店的大厨是广东人,他将广东菜和上海本帮菜结合,研发出很多只有在四平小厨才能吃到的独有菜式。炒鸡杂加入上海人爱吃的萝卜干,“深井烧鹅”改良成“深井烧鸭”,精华在于地道的酱料。此外,还有广东名菜“清远鸡”。新菜单一推出,居民纷纷来尝鲜。“深井烧鸭16元一份,里面有一整只鸭腿,老年卡可以打7.8折。”家住四平路50弄29号楼的陈阿姨说,过去社区里送餐,菜品无法自主选择,小厨开出以后多了新菜式,可以自由搭配。
    14.8元的“老年人套餐”里配有两荤一素一汤,专为老年人而设。“套餐每天菜式都不一样,价格实惠,里面的菜都特意烧得很松软,符合老年人口味。”14号楼的邱阿姨说。


(摘编自2021年6月15日《解放日报》记者唐烨 舒抒 杜晨薇 黄尖尖)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