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老年基金会
2024年05月06日 星期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搜尽奇峰打草稿 著名社会学家邓伟志教授亲述80多年人生轨迹
2018-01-30
字体: | 阅读:146|

年过八旬,回首往事,只觉得一生就干了三个字:读、走、写。如果把这三个字的内在联系讲清楚,我尝试列了个公式:读+走→写。

我是书痴,酷爱读书。早上起来抱着书,睡觉之前啃着书。有时睡下去了,忽然想起哪句话不清楚,会爬起来再去翻书。在家里有时边吃边看书。如果一个人出门,我会手不释卷,在车上、飞机上看书。1960年冬天下农村反“五风”(共产风、浮夸风、强迫命令风、瞎指挥风、干部特殊化风),不宜在农民家里读外语,我跑到几个坟墓中间避开寒风,哇啦哇啦念洋文。在月薪60元时,我从筷子底下省出100元买了一套尚未出齐的《列宁全集》。我是笨鸟先飞。我家门口有康有为与他妻子合植的几棵广玉兰大树,天一亮树上的鸟儿就“喳喳”争鸣,这时我早已起来看书了。鸟儿是天一暗就回到树上叫几声,便开始睡觉,可我的夜读才刚刚开始。我深感自己比雀儿累。于是我有本散文集书名便取《人比雀儿累》。

为了读书,我到处借书。

我是为文人曹聚仁翻案的第一人。1977年初我借调在《红旗》杂志写文章。他们图书多,我看到些曹聚仁在港澳出版的书,坚信他不像有些人所说的是什么“反动文人”,便写了篇小文章。哪知被一位跟曹有过节的老先生告了上去,竟然说我是因为与曹聚仁的夫人邓珂云是亲戚才为曹说话的。我不服,想再写。再写还得看更多的书,这时我已回到上海,不能进《红旗》杂志社图书馆了。我打听到邓珂云的地址,便去她家借书。邓珂云很大方,她书架上的书随便我借。这样,我读完了曹聚仁一生的几十本著作,包括一部只印两本的八斤重的大书,以及其它有关的书籍,又写了篇长文讲曹的历史作用。

还有一年,我与上海图书馆馆长顾廷龙一起翻译马王堆出土的竹简,要查阅上海图书馆的孤本、善本,可是这些书是不能出馆的。他作为馆长更不能带头违规。无奈之下,我借住上图靠近黄陂路的那排房子中的一间狭而长的房间,夜以继日地看书,抄书,没有违反孤本不外借的规矩。

我读书很杂,社会学本行的书要读:中国的严复、晏阳初、陈翰笙、费孝通、林耀华、胡绳的书,西方的孔德、亨廷顿 、帕雷托、帕森斯、滕尼斯、吉登斯、哈贝马斯、齐美尔、韦伯的书;专业外的书,我也爱读。我欣赏“T形人才”。“T形人才”纵横驰骋,能够奔放得起来。谁都知道,毛泽东不是自然科学家,可是20世纪70年代末,在夏威夷举行的第七届粒子物理学专题国际会议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格拉肖却提议把夸克之类的粒子命名为“毛粒子”,因为毛泽东用“一日之棰,日取其半,万事不竭”的无限可分说,打开粒子物理学的思路。文理相通,专业外的书看似无关又有关。

我不是党史专家,但我读很多党史、军史。中共一大13位代表中,成为领袖、导师、楷模的书我反复读。后来成为国务院参事、出席过一大的包惠僧生前没出过书,但是他用“栖梧老人”等笔名写过很多文章。我从他大女儿包正教授那里借来阅读,深知他很有见地。我们热爱共产党,要跟共产党走,就要了解共产党。读得书多了,“一分为二”就出来了。对伟人崇敬而不迷信,对有错有罪的人批判而不侮辱其人格。

读书是沙里淘金。书中只要有百分之一正确的成份和合理的元素都要吸取。有的要去其外壳取其内核,有的要去其内核取其外壳。可是书本知识毕竟是间接知识,还要有直接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间接知识,才能跳出间接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行走。

走,是往社会实践中走。走,是拔开双脚向理论源泉走去。走就是社会调查课上所说的参与法、访谈法。我曾在哀牢山上走,在贺兰山下的沙漠上走,在内蒙古大草原上走,在长白山雪地上走。

哀牢山之路我们一行三人先到红河州,再到金平县,然后再去黄苦聪、黑苦聪的65新寨、66新寨。去那里没有公路,没公路也就没汽车可乘了。我们在哀牢山下遇见《五朵金花》作者之一王公浦。他正在写《苦聪人的春天》。他向我们介绍了苦聪人的情况以后,说:“我们现在住的这地方是秦怡拍电影《摩雅傣》的终点,如今是你们去黄苦聪的新起点。”没公路只有靠两条腿走。实在走不动了,雇几匹马往前走。有一次马走累了,马失前蹄,我从马头上落入悬崖。幸运的是,滚了十几米被小树挡住了。我抓住杂草一步一步爬上来,只见双手被刺儿刺得出血。

再往前走是穿密林。穿密林,荆棘刺马肚皮,马不肯走,人不能不走。过去写文章我爱用“披荆斩棘”,可是真正尝到披荆斩棘的滋味是很苦的。哀牢山的密林不同于北方的密林,雨水多,蚂蝗在树上。穿密林蚂蝗会掉在脖子上。好在陪我们的两位都是男性,走十几分钟,见到不密的空隙,脱下衣服互相看看,见有蚂蝗吸附,一个巴掌打下来。

有的山谷太深,不能从底下急流里走,那就要走铁索桥。那里的铁索桥不同于公园里的铁索桥,没横板,只有四根铁索链。下面两条是一脚踩一根,上面两根是一手抓一根。这对当地人来讲不算太困难。我们没走过,脚的摆幅大了,一脚蹬空便会掉进深渊。百多米的铁索桥,当地人十分钟就走过去了,我们不行,要二三十分钟。

再往前要走猴子路。什么是猴子路?坡度陡到70度,陡坡上只有小碎石,不长草,没抓手,搞不好会滑下去,不能直立走,只能四肢着地爬。怪得很,人类是从爬行进化到直立的,直立的人再回到爬行,比直立行走吃力百倍。爬上去坐着喘气时,红河州陪我们的同志说他有次陪《云南日报》总编来这里,爬上来以后总编说:“以后你们来稿,我们再不批上‘补充材料’了。我现在知道,要你们‘补充’就是叫你们爬行。”——是的,我常对友人说,我有些文章是爬出来的。

爬出来后,到达苦聪人住的65、66新寨。为什么叫65、66新寨?因为苦聪人是解放军找了近三年才从山里找到的。1953年以前,他们没有吃过一粒米,没有穿过一件衣,没有住过一间房。解放军把苦聪人找回来,他们还不肯定居。好劝歹劝直到65年、66年才答应定居。当地人本来称他们“苦冲人”,是周恩来把“冲”改为“聪”的。一字之改体现了尊重和平等。过去苦聪人有语言,没文字,语言也仅有五百个词汇。他们的贸易是“无声贸易”,是不等价交换。因为他们裸体,兄弟民族不愿意看到他们。他们就把他们的猎物、藤编放在路口,来的人放下一把盐就可以拿走一张虎皮,反之,如果什么都不放就拿他们的东西,会有来无回,一弩就被他们射死。可是,就是这样的民族也有可以借鉴之处:一、“干部”以身作则。他们是磨擦取火,遇到下雨保存火种是头等大事。怎样保存火种?靠人体。几个人抱在一起遮雨。谁在最下面?氏族长。不用说在最下面的很容易烧伤。一位七十多岁的氏族长打开衣服让我们看肚皮,他肚皮上是伤疤连伤疤。这种身先士卒精神多值得学习啊!二、社会均衡。苦聪人实行绝对平均主义。“有饭大家吃,没饭大家饿。”他有六个水果,你有两个水果,他会自觉地、不用动员地给你两个。

定居以后的苦聪人起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见到的苦聪人丰衣足食,语言生动,谈起社会主义优越性滔滔不绝。全运会苦聪人还拿到一项冠军。苦聪人的强弩没有“末”,有的是自强不息。

走是调查。调查是科学、艺术、作风的综合。如果对当下的调查做一点调查,不难发现有些调查不是调查,是走马观花,是换个房间听汇报。真要了解社会,应当是从“走马观花”到“下马观花”,再到“下马栽花”。与百姓一起干活,百姓才会掏心窝。作风与调查的信度之间有函数关系。好作风出可信的数据,可信的数据又会激发学者进一步改进调查作风。

读万卷书,走万里路。读,网罗天下书;走,阅尽人间春色。大画家石涛有句名言:“搜尽奇峰打草稿”。读和走是“捜奇峰”,搜了奇峰就要“打草稿”,写!

我写得不多,出版了24卷全集,约有一千来万字,不到“著作等身”的一半,质量不高,垃圾不少。最典型的垃圾是1977年5月我发了篇文章,大小报纸都转载,地市级小报也摘要转,可是几个月以后出版此类文章的汇编时,我这篇文章却编不进去,原因是“气候”变了。这个教训告诉我,要想不写短命文章,必须敢为天下先。

随着真理标准讨论的深入,我从心有余悸转化为心驰神往。在社会学重建后,1981年2月我第一个开设家庭社会学课程。在1980年代中期我第一个提出“学术生态”概念。1982年我第一个提出“妇女学”,接着于1984年提出妇女学框架。1986年3月我在《人民日报》发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突破”》,引发讨论达一年之久。1986年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办“邓伟志信箱”,为国内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节目。1994年第一次提出“德治”一说,强调法治第一,德治第二。在流行“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时,我提出“经济搭台,文化唱戏”。在流行“兼顾公平”时,我多次公开发文章批评“兼顾公平”论。在经济“调结构”时,我发表几十篇文章强调缩小贫富差距,调整社会结构。

写是思想的表达。学术著作不是源,是流。不断交流,触类则旁通。交锋会产生思想火花。害怕交锋,害怕人家批评,是庸人。身经百战,中流击水,迎着批评而上的学人是铁打的,不是纸糊的老虎。学者要有学术勇气,抓住真理,所向披靡。

写是读和走的化合物。读难,走难,写更难。我知难而进,还在进的过程中,还要奋进,奋进!

 

 

 

 

 

 

(摘自2018年1月29日《文汇报》“读书周报”  作者邓伟志)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