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老年基金会
2024年05月01日 星期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杨浦区创新模式让老年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大增
2018-07-10
字体: | 阅读:192|
编者按:打造品质生活新高地,是上海未来民生发展的新追求。上海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高品质的生活包括高品质的养老;高品质的养老,也需要高品质的医养结合。

如何实现高品质的老年护理和医养结合?利用医疗机构辐射养老,在国外不失为一种实践多年的成功经验。在上海,作为一种医改的探索,杨浦区二级医院控江医院、沪东老年护理院“1+1”联合至今已整三年。从“1+1”到“1+12”(联合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3”(联合区内护理院),三道“加法题”既为医改进行了成功探索,也为医养结合提供了宝贵经验。

 

 

护士陪老年人下飞行棋    海沙尔摄

 

 养老机构医疗配置不够、医疗机构养老护理难,申城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以来,“两难”问题颇为棘手,“银发浪潮”遭遇慢性病、常见病高发,怎样的模式,才能让老年人的夕阳时光享受关爱呵护、保持生命尊严?

杨浦区三年前独辟蹊径:作为二级乙等医院的控江医院、一级医疗机构的沪东老年护理院,通过顶层设计,实现“1+1”联合。三年实践下来,“医养护一体化”的独特体系初具规模。创新“综合医院+护理院”,老年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大幅提升;控江医院老年综合学科技术水平稳步提升;老年护理标准的全区推广普及,带动了多家护理院、养老院甚至护理站的护理水平。三道“加法题”,全面激发医改的正效应。

顶层设计改革试点 深度融合医疗机构与养老院

数据显示:杨浦区常住人口130余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34.9%,老龄化程度高。控江医院位于杨浦区双阳路,此地是产业工人居住区。上世纪50年代起,控江新村、延吉新村等作为全市首批产业工人新村落成。当年的产业工人已至暮年,医养结合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年前,杨浦区布局改革:控江医院和沪东老年护理院“牵手”。沪东老年护理院由许昌路搬至双阳路,双方从设备硬件到人才软件探索深度融合。杨浦区卫生计生委副主任薛人翼说,医疗机构负责老年医学、民政部门负责养老事业,打破机制体制,实现真正的医养结合,需要突破口与新经验。

深度融合,“融”是关键、“合”是目标。控江医院病区内,小小转弯走廊,折射出两家医疗机构的完好融合——

绿树掩映下的控江医院,一幢“L”型大楼内,向前走是控江医院、向后走是沪东老年护理院,两者通过转弯走廊衔接。邵桂华奶奶的老伴今年91岁,一度因脑梗入住控江医院。“我们俩是控江医院老年综合科主任杜月芳的老病人,十几年来跟着杜医生看病。”邵奶奶说,“老头子卧床后,最怕的就是两个礼拜周转一次,二级医院有床位周转率指标,时间一到,‘病人到哪里去’成了最大难题。”

邵桂华道出诸多老年病患的心声。三年前起,这一问题迎刃而解:控江医院出院后,一辆平板车可推到隔壁沪东老年护理院;护理院患者如果出现急症,一个转弯转到控江医院,由专业医护人员会诊治疗。

“1+1”联合出最大效应  医护衔接解老年患者入院难

全市范围内的“1+1”首次探索试点,可谓摸着石头过河。

控江医院有60余年历史,诊治常见病、多发病具有丰富经验;沪东老年护理院建院廿余年,在老年护理方面一直是申城“老先进”。“两家医院在各自领域都有独到优势,联合后怎样发挥最大效应,让居民切实受益,是最值得琢磨的问题。”控江医院院长贡东卫说。

老年医疗、护理的流程顺畅,堪称联合后的最大改变。2018年2月,邵桂华在家摔倒,老伴儿没人照顾、子女都住得远,家里一时乱了套。杜月芳帮她联系了控江医院骨科刘健医生,诊断为“压缩性骨折”。经过两周悉心治疗,邵奶奶转入沪东老年护理院三病区,护理休养两个月,“每天医生定期会诊、康复,一旦有问题,控江医院的骨科医生来随访,非常方便。”

三病区91岁的魏阿富从三级医院治疗出院后,来到沪东老年护理院。女婿深深感受到这里的便捷,“口口相传这里的护理院有医院做技术支撑,这对患者和家属都是福音。”魏爷爷入住前,因长期卧床出现褥疮,在护理院医生护士的精心呵护下,老人褥疮得到完好诊治、偶发急症也能从容应对。杜月芳说:“两院牵手探索医养护新模式,让老难题有了新解。过了急症治疗期,转向护理院;护理院有急危重患者,转向控江医院。更重要的是,联合体同时有新华医院这样的三级医院做技术支持,医生有底气,患者与家属也有福气。”

一道加法激活一盘棋学科发展、护理能级水涨船高

“1+1”联合,受益者远不止患者与家属。控江医院整体医疗技术水平,随着老年患者增多水涨船高,针对老年人开展的适宜技术已在全市相关领域处于前列。沪东老年护理院借助二级综合医院力量,推广普及专科护理内容,服务能级大大提升。

“三级医院学习来的技术,在二级医院科室得到继承发扬。”控江医院普外科主任陆坚说。以经皮胃造瘘为例,我国失能老人大多以鼻饲管注射营养,鼻饲管很细,需频繁更换,不少老人应用中因鼻饲管内食道细菌侵入,导致炎症,反复挂水消炎不胜其扰;相形之下,国外普及推广经皮胃造瘘技术,只需在胃部插根管子实现营养供给,更安全也更便捷。陆坚在长海医院学习技术后,已成功在临床实施3例胃造瘘术,“三级医院技术到位,但类似患者并不多;如今,好技术有了施展的舞台。”

同样,国际先进的VSD持续负压技术治疗严重褥疮,这一技术已在控江医院开展。一般褥疮每天须多次换药,方可让伤口尽快愈合、恢复;VSD持续负压技术,可实现3至5天不换药,对严重创伤、慢性褥疮患者疗效尤好。陆军介绍,目前全市开展相关技术的医疗机构数目寥寥,新技术为未来学科发展开拓了一片新天地。

沪东老年护理院作为一级医疗机构,其护士不具备“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简称PICC)应用的资质,但可以维护PICC。护理院党支部书记李晓琳说,而今,在控江医院护理部的联动下,医院护士操作PICC、护理院护士维护,专科护理水平明显提升。

(摘自2018年7月10日《解放日报》  记者顾泳)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