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老年基金会
2024年05月21日 星期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长宁:超暖心!“小剪刀”一出手!瘫痪在床的老人也能“头势清爽”
2019-03-20
字体: | 阅读:182|

在长宁区,有这么一支“义剪”队伍,一直在坚持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们理发。“小剪刀”的负责人陶老师,聚集了一大群理发师们,免费为社区和医院的老人们理发。

 

 

 

 

 

 

小申跟着陶老师奔波了一个上午,看着手中的剪刀手起刀落,剪出的也是老人们的好心情。首先来到的是一位90多岁的老人家中。按了门铃,陶老师嘱咐:“这种老人不能着急的,他们耳朵不好,有时候听不见,你一叫,他们着急,急急忙忙跑过来开门,容易摔跤。”原来上门“义剪”还有这样的“讲究”。和居委干部一起进门,陶老师给老人安排好了座位,工具准备齐全,便开始为老人理发了。

老人说着,也道出了现在不少独居老人的心声。“腿脚不方便,实在是很难出门去理发。叫别人上门来剪头发,也实在是不好意思。”说着老人要感谢来义剪的陶老师,陶老师倒是抢先和老人说,“这个又不要紧的咯!侬啥辰光头发长了,要剪了,和居委会说,我会过来的!”原来,老人之前就“享受”过“小剪刀”的义剪,只是不好意思让理发师们再上门。但这些对“小剪刀”义剪队伍的理发师们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事了。

 

 

 

 

 

以陶老师为首的一批理发师,一直活跃在长宁区的各个医院、养老院、社区里。对理发师们来说,在医院瘫痪在床的病人们,是他们最“心疼”的“客户”。不少病人都是长期躺在病房里。家属们没办法把他们“弄”到外面的理发店理发,但病人的头发一长,很难打理,有的甚至会产生“褥疮”。这些病人也许是普通理发师怎么都没法剪的。但对于“小剪刀”们来说,他们有一套独特的方法。

瘫痪在家的老人们亦是如此。不仅能让躺在床上的病人们有一个干干净净的发型,还不会让剪掉的头发变得满地都是。这就是“小剪刀”们多年义剪的“最佳经验”。

 

 

 

 

5分钟,帮90岁的老伯剪完干净的发型,陶老师看着拄着拐杖的老人,立马问道:“拿屋里厢扫帚在哪里啊?我帮你把头发扫掉。”老人见状又着急了,“覅!覅!我自己来就可以了!等一会儿我女儿就来陪我了!让她扫!”陶老师只是说了一句:“老爷子侬就不要动了!现在头发集中,好扫!不然一会儿拖鞋踩得到处都是,就不好扫了!”

和陶老师一起的“小剪刀”们,都是有自己的工作的,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给老人们进行“义剪”。

不少人家已经让陶老师能够记住他们的理发习惯和时间段。“基本上都是2、3个月,我会问一下居委,是不是这几家有需要剪头发的。基本我都能安排时间上门的。”为了节省时间,居委干部们和陶老师也会在社区约好时间和地点,让那些还能够下楼的老人集中起来,让“小剪刀”的伙伴们集中为老人们服务。

“还有一个美女理发师,看我之前一直在义剪,被单位扣钱800块,也要来义剪哦!”陶老师的微信朋友圈里,每隔两三天就能看到“小剪刀”义剪的身影。

在深度老龄化的上海,能有一群人,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们带来温暖,值得点赞!

(摘编自2019年1月30日《申江服务导报》  大倩文图)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