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老年基金会
2024年04月16日 星期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静安:挂号、付费等都可在手机上完成 老年人问诊有专属“敬老模式”——国办表扬其医改成效明显
2020-07-16
字体: | 阅读:254|
掏出一部智能手机,通过“健康静安”区域便民综合服务平台,即可与社区医生“面对面”互动问诊。家住彭浦新村的王阿姨,对这个新技能赞不绝口。“以前出门要爬楼,到医院要排队、挂号、等待、付费、取药等,这些漫长的看病过程,现在都可以在手机上完成!”


 


 

2020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对2019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上海市静安区位列“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较为明显的地方”名单之上。全国共有18个地方“榜上有名”,包括北京市海淀区、江苏省南京市、福建省三明市等,静安区是上海唯一上榜的区。

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抓手。值得一提的是,静安区医改工作此次获国务院“点名表扬”,还有一层特殊意义:这是继闵行区、松江区、嘉定区的医改工作获国务院“点赞”后,上海的中心城区首次获赞。

“在上海的中心城区,三甲医院林立,能在医疗服务资源竞争更强的地带,有好的改革进展与成效,这是令人欣喜的好气象。”市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处处长冷熙亮如此剖析。

静安区的医改成效在哪些领域更有“显示度”,在哪些方面提升了老百姓的获得感?2020年7月15日,记者随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一行探访静安医改的最新进展。

开设全国首家社区互联网医院,最热AI应用场景不断落地

暑假到了,想给孩子预约看牙,家长只要在手机上搜索“健康静安”微信公众号,找到上海市静安区牙病防治所,即可预约“预防儿童初诊”。预约时间按每小时分段“预约”,就连前头的等候人数等信息在手机上都清晰可见,而就诊后的诊疗记录、检查报告等也都可以在手机上直接查询……这就是“健康静安”全流程就医服务平台的一个缩影。

静安区卫生信息中心副主任孔斌介绍,以“医疗+互联网”引领,静安区推出集合了健康门户网站、微信平台、支付宝服务窗、健康静安App四大系统的“健康静安”系列信息惠民应用,为全区居民提供在线预约挂号、报告查询、就诊记录查询、健康档案查询等服务。

疫情之下,静安区不仅开出了全国首家社区互联网医院——彭浦新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互联网医院,而且时下最热的人工智能场景也在这家社区医院里不断落地。“互联网医院在建设、推进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将问诊搬到网上,其核心是要将问诊搬到居民身边、手边。”彭浦新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彭德荣说,“互联网+医疗”新服务的推出,增加了居民与社区医生的 “黏度”,有助于分级诊疗落到实处。

静安区互联网医院建设自2020年3月启动,目前有四家社区医院进行首批试点(彭浦新村社区、临汾社区、南京西路社区、共和新路社区),目标是在年内覆盖全区所有社区医院以及两家区属二级医院。

顺应常态化疫情防控的趋势,“健康静安”近期还在推出新冠自我筛查、线上咨询等服务的基础上,新上线“发热门诊预约”“核酸检测预约”功能,进一步方便居民就医。

着力提升就医体验,为老人定制“常用菜单”

在静安区,被激活的“智慧医疗”收获了老百姓的广泛点赞。其中,社区居民的“普遍好感”集中于两点:一是排队少了,二是付费方便了。

根据后台初步测算,居民以往在静安区属医院里需要花一小时甚至一上午才能完成的事,现在借助“健康静安”平台,“看病、付费、开药”整个过程只需花10分钟即可完成。

事实上,疫情正在催生着公众就医习惯的改变。数据显示,从2020年2月15日到7月13日,“健康静安”平台关注人数已突破10万人,平均每天增加关注人数575人;平台已注册8万多人,平均每天增加注册502人。

静安区卫健委主任叶强介绍,如今,越来越多的居民通过这个平台预约就诊、借助平台更便捷地解决大大小小的健康问题,其实,这正是“健康静安”诞生的一大目的,即贯彻上海医改分级诊疗制度,推进“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围绕居民看病就医难题,着力提升就医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打开“健康静安”,在首页就能发现醒目的“敬老模式”。原来,考虑到辖区内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了三分之一,“健康静安”做了贴心的设计,为老年人设计了更大的字体、更简洁的菜单,并将常用的“我的健康档案”“预约就诊”等集中在同一界面,极大方便老年人的使用。

让居民真正愿在“家门口”求医问药,助推分级诊疗落地

当然,让居民借助“互联网+医疗”提升就医满意度,线上仅是辅助,根本还在于线下实体医疗服务的提升,从而让居民真正愿意在“家门口”求医问药。由此观之,静安区医改成效的真正亮点,实则是通过不断加快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提升基层医疗的服务能力。

以区域内的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为例。这家医院不仅在这次疫情中承担了发热门诊与隔离病房的“关卡”检测与维护工作,还与周边街道对接隔离医学观察工作,并承担下级医院转运来的疑似患者。截至7月14日,闸北中心医院发热门诊接诊2940人,与此同时,11名院内专家肩负静安区域内会诊任务。这家医院所承担的“区域医疗中心的枢纽职能”,可窥一斑。

闸北中心医院院长赵铮民介绍,该院是静安中部医疗联合体的牵头单位,与长征医院共建“急救创伤医联体”,与华东医院共建“康复医联体”。与此同时,医院孕育出一批市区重点学科,承担起守护一方居民安康的职责。

近年来,静安和辖区内所有三级医院都建立了医疗联合体,形成南、中、北区域医联体并进,专科医联体为辅,专科联盟为补充的区医联体网络格局。

在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方面,静安区中心医院在获得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去筹的基础上,近期又获得了三级乙等医院和上海市首批区域医疗中心的认证。

在满足居民日益迫切的康复服务需求上,“华东医院—静安区康复医疗联合体”涵盖儿童康复、老年康复、重症康复等内容。作为指导专家,华东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郑洁皎介绍,随着这一康复医联体与静安区内的上海市第三康复医院、第四康复医院等联动,将有助于区域内分级诊疗进一步落地。

静安区卫生健康委主任叶强表示,下一步静安区将深入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进一步优化区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包括加快妇、儿等短缺学科建设,推进综合医院向康复医学、老年医疗、老年护理院转型等,形成以区域医疗中心、各级各类公立医院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社会办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医疗服务网络。与此同时,静安还将进一步构建区域医疗健康大数据中心,推进智慧医疗服务。

(摘编自2020年7月16日《文汇报》  首席记者唐闻佳)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