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老年基金会
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杨浦区社会福利院摘得上海市质量金奖 “网红”养老院是怎样炼成的?
2021-04-15
字体: | 阅读:97|
这几天,一条新闻在养老行业中“炸圈”了:杨浦区社会福利院(下文简称“杨福院”)从全市800余家养老机构中脱颖而出,摘得上海市质量金奖,这可是设奖20年来破天荒首次颁发给养老机构。对于绝大多数上海市民来说,听说杨福院的名字都是从去年院内老人们模仿世界名画拍照上“热搜”开始的。那么,象征全市最高质量标杆的质量金奖,是怎么与这家刚破圈的“网红”养老机构挂上钩的呢?2021年4月13日,记者走进杨福院,在老人们的幸福笑脸中看见了他们的获奖“秘诀”。

 

(“乘风破浪的奶奶”。杨福院供图)

 

上海市质量金奖设立20年,迄今只有171家组织获奖,历年获奖名单可谓“星光熠熠”: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中建八局、上海国际机场、申通地铁、上海发电机厂、外高桥船厂、上汽通用、上汽大众……与其他获奖组织相比,杨福院的体量称得上是“羽量级”。如果不是一不留神成了“网红”,绝大多数人可能都没有听说过它。所以,这回得奖,不仅员工乃至行业上下深受鼓舞,老人们也激动不已。

 

(90余岁的高龄老人们放声歌唱。孙云 摄)

 

4月13日,听说记者前去“探秘”,89岁的罗爷爷提前1小时就等着了,用在院内智能手机培训班上学会的本事,在手机上写了一篇长长的发言稿,其中一句话引来大家善意的笑声:“我在杨福院三年胖了15斤”。为了在记者面前亮一手绝活,几十名“80后”“90后”老人宁肯错过饭点,也执意要表演在艺术课堂里排练的大合唱。

家属们也纷纷夸赞。百岁老人王奶奶在杨福院住了7年,女儿龚阿婆看到新闻后上网查了一下,发现这个奖项的分量真是了不得,不仅庆幸母亲排队排进了杨福院,更感受到上海市政府对养老事业的重视和关心,她说:“这可能是上海养老事业高速发展中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

 

(走廊上的“岁月留声机”可以播放越剧等内容老唱片。孙云 摄)

 

龚阿婆的感慨是由衷的。上海近年来已颁布多条养老服务扶持相关政策。3月20日,被称为上海养老服务工作“基本法”的《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施行,几乎同时,杨福院获颁上海市质量金奖,这体现出养老事业的高水平发展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城市温度。

模仿世界名画拍照、跳乘风破浪的女团舞、拍摄“小人国”错位照......副院长乔毅皓这样解释他们“出圈”的目的:“我们想未来得到怎样的养老,就要现在带着年轻人一起向着这个方向努力。这些活动既是丰富老人生活,改变人们对老人晚年只能坐等三餐的刻板印象,让老人获得高质量的晚年生活,也是用愈来愈响亮的银发品牌,倒逼员工不断要求自己‘只能做得更好’。”

正是因为追求这样的高质量发展,所以,杨福院正如其英语谐音young和full,把老人们的生活安排得既“青春”又“充实”。老人们可以参加18个兴趣班,在怀旧风浓郁的老克勒超市“过家家”,在敬老节游园会坐小火车和旋转木马、抓娃娃,在散步时带上点唱机器人一路欢唱作伴,与老伙伴们一起庆祝百岁生日……曾经因为想家掉过眼泪的杨奶奶,一周后就再也不想回家了;曾经做过老师的罗爷爷在这里做起“罗同学”,称赞入住杨福院是他的最佳养老选择;曾经看见分院长一口口给88岁母亲喂饭的冯女士说,她很感动:“我们子女都没有给妈妈喂过一口饭……”

当然,如果仅仅只有这些,还不足以获得老人和家属的一致认可。杨福院的质量标杆,不仅在于建立了一套标准化体系和独具特色的“6+1”管理模式,全方位呵护老人,更在于他们善于通过春风化雨的内部文化建设,把理念渗透到全体员工的工作细节中,让他们带着笑脸和真诚去工作,真正把老人当成家人,把服务老人当成自己的事业。

 

 

(老人的名画模仿秀。杨福院供图)

 

每年,杨福院会组织一线的外来务工人员去看上海地标,去拍形象照甚至补拍婚纱照,会组织员工演情景剧来复刻工作场景互找问题促改进,会组织大家参加减压培训,呵护好员工们的饱满状态,更好为老人服务。正是因为来自四面八方的员工们真正把“你们杨福院”当成了“我们杨福院”,真正把“打工挣钱”变成了“养老事业”,老人们在这里才能把夕阳生活过得更加灿烂多彩。

 

(摘编自2021年4月14日 《新民晚报》 记者孙云)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