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老年基金会
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发挥慈善组织在老年长期照护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2017-12-17
字体: | 阅读:122|

    长期照护服务是针对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的养老护理服务。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老化、家庭小型化以及就业结构的变化,传统以家庭赡养为主的老年照护方式面临越来越大的冲击,长期照护服务体系的建设迫在眉睫。

老年长期照护是一个多层次的保障体系,除了国家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制度的建设以及商业保险的市场化服务外,作为社会“第三部门”的慈善组织在其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补充作用。一方面,慈善组织可以弥补国家社保制度覆盖面的不足,尤其是对于那些低收入、家庭困难的弱势群体来说,慈善业可以作为“拾遗补阙”的有益补充;另一方面,社会组织提供的养老服务也是供给侧市场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完善老年照护服务体系中的产业链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社会慈善组织参与老年长期照护体系的建设,可在以下几个领域大有所为:

第一,通过社会性捐赠,弥补国家长期护理保障项目资金的不足。当前我国正在探索建立制度性的长期护理保障项目,主要包括针对特定老年贫困群体的护理补贴救助制度以及长期护理保险制度。2016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台《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在全国15个城市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在这项社会保险项目的推广过程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筹资来源的限制。在社保降费的大背景下,短期内很难再建立一个单独缴费的护理保险项目。在这方面,来自社会各方的慈善捐赠资金可以在扶持和引导护理保险制度的启动上发挥一定作用,弥补融资上的不足。

第二,作为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提供慈善性的养老照护服务。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工程,既有政府主办养老机构的基本服务供给,也离不开大量社会机构的广泛参与。从实行社会护理保险制度的德国、日本和韩国三国案例看,面对庞大的老年照护服务需求,单靠政府举办的养老服务机构是远远不足的,民间的社会养老机构是老年照护的主力军。这些社会养老机构很多是由非营利的社会组织或社会企业发起设立的,它们与营利性企业公平竞争,对于规范市场秩序,抑制私营机构的不正当竞争,提高服务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从我国现实情况看,老年照护服务市场规模巨大,社会组织既可以投资参与养老机构的建设,也可以将养老服务的经营业务与慈善事业结合起来,将经营利润用于慈善养老支出,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

第三,参与社区养老的志愿服务项目。从现实国情看,我国的养老服务模式仍以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为主。与之对应,老年照护服务也应优先利用社区和居家的服务资源。除了亲属和邻居提供的照护服务,社会志愿者也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来自专业性的医疗机构、养老院和老年互助组织的志愿者,是居家照护服务的重要补充力量,可以为失能老年人提供营养配餐、照料陪护、医疗护理和心理咨询等多方面的上门服务。

第四,针对特定失能、失智人群发起设立公益类服务项目。老年失能是现代社会中一个难以回避的风险项目,单个家庭成员的失能很可能带来整个家庭的发展困境。尤其是对于一些重度失能、失智情况来说,单靠家庭力量是难以承担的,而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也难以覆盖到这些重大风险。此外,还有一些年轻的重度残疾和失智群体,国家提供的护理服务也很难覆盖。针对这些弱势群体的照护服务,慈善组织可以弥补空缺,发起设立特定的公益类项目,通过资金募捐、信息平台传播以及上门服务等方式,解决特殊家庭的照护困难问题。

第五,作为第三方组织,通过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方式参与政府的购买服务项目。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构建公私合作的伙伴关系,由政府部门向社会购买市场服务。在这其中,社会慈善组织可以发挥在护理人才队伍培养、专业技能鉴定、失能等级评估等方面的优势,为老年护理服务行业的发展提供支持。例如,在上海市目前推行的老年护理服务体系中,针对申请人身体失能状况的评估工作,大多由主管部门委托第三方的社会组织评估机构来完成,取得了不错的社会成效。

第六,参与协商民主体系,为国家老年照护服务体系的发展建言献策。老年照护服务是国家的一项基本公共服务,也是社会保障领域的一种新型服务。针对这类公益性服务,社会组织的广泛参与和建言献策是非常重要的。例如,2014年12月,中华慈善总会长期照护专业委员会联合几百家老人院,发布了《长期照护2014北京共识》,呼吁国家对老年长期照护服务业发展给予立法和政策上的倾斜,并强调行业自律的重要性,起到了很好的社会宣传效果。在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形成过程中,社会慈善组织在老年长期照护服务领域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摘自2017年12月17日《解放日报》  作者中国社科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房连泉)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