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老年基金会
2024年05月21日 星期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打造“大城养老”的长宁样本
2019-07-04
字体: | 阅读:150|
聚焦“优质+均衡”,加大养老服务供给、创新养老服务模式、提升养老服务质量,长宁区正探索一套与国际精品城区相适应的“大城养老”模式。

长宁区地处上海市中心城区西部,是绿色宜居的国际精品城区,也是老年人幸福养老的福地。截至2018年底,全区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21.37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36.9%,老年人口占比高于全市水平。

 

 

程桥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养老顾问接待社区老人。

 

 

新华街道老年人参与睦邻互助活动。

 

 

江苏街道开展针对失能老年人家属培训的“老吾老计划”。

 

 

长宁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

 

 

北新泾街道建设孝亲敬老示范街区。文汇报资料照片

 

为积极应对区域人口深度老龄化的形势,长宁区早在2008年就在全国率先推出“幸福养老指标体系”的探索。2017年底,长宁区入选第二批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区和全国智慧应用示范基地。2018年,长宁区创新发布养老“优质+均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潜心开展“幸福养老”实践,为“大城养老”提供有益的长宁经验。

“幸福养老”背后的五大支撑

养老是一项系统的大工程,服务群体大、涉及部门多、调动资源广,若将关键字定为“幸福”,则需要以长远眼光进行规划统筹。长宁区提出了夯实五项支持,从“一本账”“一张床”“一个圈”“一个环”“一群人”着手,建立健全多元化、多层次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一本账”,是指长宁区结合“大调研”对全区特殊和困难老年群体进行了全面筛查和排摸,深入了解不同年龄段、身体情况、居住条件、经济状况的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一目了然的区域养老“账本”为制定养老服务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一张床”所代表的养老床位和设施建设,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尤为可贵。长宁区委区政府加强政策倾斜,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养老设施建设,盘活区内国企30处闲置资源用于建设各类养老设施,有效增加养老设施供给。统计数据显示,长宁全区共有养老床位6300张,户籍老年人床位拥有率达3%,位列中心城区首位。

“一个圈”是指“街镇综合服务圈—社区托养服务圈—居民区活动圈—邻里互助圈—居家生活圈”为核心的15分钟养老服务圈。近年来,长宁区推动每个街镇建设一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至少一家长者照护之家、每四到五个居委会建设一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每个居委会建设一家标准化老年活动室,养老服务网不断织密织牢。在养老服务圈的资源挖潜和能级提升上,长宁区还探索养老机构向社区开展延伸服务,推动公办养老机构和部分民营养老机构向社区开放助餐、助浴、日托等服务功能。目前,全区所有公办养老机构和60%民办养老机构均开展了延伸服务。同时,鼓励“物业+养老”服务模式,支持物业公司等社会力量利用社区闲置设施改造成社区小型养老服务设施。目前已有30余家嵌入式养老设施提供养老顾问、电梯加装咨询、惠老家园等一体化、一站式服务。

“一个环”所代表的是完善特殊、困难老人群体的社会支持体系服务“闭环”,织牢“1+6”特殊困难保障网——“1”是提供一份综合健康档案,“6”是系列居家服务,包括:为300户困难失能失智老人家庭提供“居家宝”康复辅具套餐;为500户经济困难老人提供“康养宝”慢病管理健康大礼包;为5000户高龄独居老人提供“安康宝”智能安居三件套;为全区2055户纯老、独居、高龄老人家庭提供社区关爱服务电话;在全国率先推出困难群体全覆盖的“四医联动”医疗救助机制,解决了老年人因病致贫问题;制定《关于长宁区高龄困难老人居家护理项目的实施意见》,开展“高龄困难老人居家护理”服务项目。

“一群人”是指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在养老人才方面,出台了《长宁区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年度专项资金和不断完善的教学体系给予培训机构、优秀专技人员、护理人员全方位支持。改革试点以来,社区居家护理人员增加了52%。

提升“家门口”养老服务的精度和温度

长宁区是典型的深度老龄化社区,民政部门通过摸底发现,90%的老人更倾向于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长宁区尤为注重提升“家门口”养老服务的精度和温度。

老人如何获得就近、便捷、安心的社区医疗服务是关注度最高、需求最迫切的问题之一。为此,长宁区打破部门壁垒,在全国率先建立并推广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护理站、居家养老服务站“三站一体”的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并实现医保联网结算,一站式满足老年人医康养护需求。

长宁路上的颐家护理站,正是由江苏社区卫生服务站、颐家护理站、居家养老服务站组成的“三站合一”的“升级版”社区医养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社区老人提供诊断、治疗、药物配发、体检等服务,护理站提供高龄老人居家上门照护服务,居家养老服务站主要提供家政、陪诊、24小时全程陪护等项目。“三站合一”所提供的“诊疗-康复-长期护理”的连续服务模式深受社区居民认可。

此外,长宁区还在5个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创新设立“康养驿站”,配置健康监测与康复设备,为老年人提供慢性病管理服务。依托区内13家医疗机构开展中医“治未病”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医生多点执业模式。实现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约合作全覆盖,深入推进家庭医生服务,65岁以上老年人签约率超过85%。

2019年3月,整合各类为老服务资源的长宁区智慧养老信息平台上线启用,以“养老淘宝”为目标,建立起全人群覆盖、全天候响应、全方位服务、全过程监管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

打造分层分级的认知症照护体系

长宁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长宁养老服务体系正从“兜底保障”向“优质均衡”转变,多元、高效、标准化、智能化的服务供给模式,将助力化解养老服务领域的“难点”“痛点”“堵点”。

以养老服务领域公认的难题认知症为例,在长宁区,一个分层分级的认知症照护体系正逐渐形成。

长宁区重点推进认知症社区筛查试验,为上海乃至全国制定认知症照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区民政局会同区卫健委、区精神卫生中心与专业社会力量合作,为江苏、华阳、虹桥三个试点街道约2.4万名老人进行筛查服务。

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长宁启动了认知症友好社区试点,引入尽美、颐家等认知照护领域的专业社会组织,在多个街道建立起了“记忆家——社区认知症家庭支持中心”,2018年全区新增认知症床位100余张。

“社区友好”还远远不够,面对尚无治愈之药的认知症,长宁区积极统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区精神卫生中心以及各项为老服务资源,打造“前期宣导—早期筛查—社区预防—医院诊断—家庭支持—专业干预—入住照护机构”的工作闭环,搭建起认知症领域医养融合的全链条服务模式。

(摘编自2019年7月4日《文汇报》  责编邵珍  撰稿周渊)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