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老年基金会
2025年04月23日 星期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有一天,我们都将变老
2018-07-01
字体: | 阅读:101|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日前,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教授在央视开讲“智慧养老”。

 

 

 

智慧养老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是使相关的服务能够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要 图片来自网络

 

杜鹏教授是我国最早一批研究老年学的专家,为研究老年学,他曾走访过50多个国家。在节目中,他通过分享生动的案例,讲述什么是真正的智慧养老,我们为何需要智慧养老。

 

 

1.什么是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好事还是坏事?

首先,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有没有想过,当在座的同学们六十岁的时候,我们中国有多少老年人?就像大家一样,进入老年的有多少人?三亿?四亿?大家现在二十多岁,进入到老年的时候,我们身边的老年人有五亿人,那么这个数量大不大呢?就看怎么比,所以我们就先看现在的现状。

我们中国到2017年底,六十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一共是2.4亿人。1950年全世界的老年人全加在一起有2.2亿人,我们现在一个国家就2.4亿人,到2050年的时候,全世界的发达国家,老年人全加在一起,还不到四亿人,而我们一个国家就超过了所有这些国家的老年人总和。也许有人说,我们本身人口就多,我们即使有五亿老年人也并不可怕。但是到那个时候,如果说我们整个人口还是十四亿的话,有五亿老年人,再有一亿多将近两亿的少儿,老年人的比例就会达到整个人口的34%左右。

所以回过头来我们看,什么是人口老龄化?就是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不断上升的动态过程,这就是我们将会面临的一个局面。也就是说将来大家面临的社会会发生一个很重要的改变,2016年底,老年人数已经超过了我们的少儿人数,大家可能并没有感觉到它超过了又怎么样呢?几千年以来我们中国都是小孩多、老人少的社会,再往后我们的老年人会超过少儿人数的一倍,甚至于超过两倍。那么,讲了这样一个老龄化的趋势之后,可能大家会有另外的一个想法,一谈到人口老龄化的时候,好像都觉得是对我们自己产生了压力,也对我们的社会产生了很大的负担。那到底人口老龄化,是好事还是坏事?

1982年联合国在召开老龄问题世界大会之后,在它的行动计划里对“人口老龄化”作了一个定义: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成就,也就是说人口老龄化是好事儿,为什么是好事儿?人口老龄化的产生,主要是两个原因,第一个是出生率的下降,第二个是死亡率的下降。我们看到在生活中,过生日的时候祝大家的是健康长寿,祝家里的老人长命百岁,越来越多的家庭,实现了这个目标,这当然是好事。

出生率的下降也是好事。当然大家可能会想,生一个孩子是不是太少了,那现在我问在座的各位,有没有想生四个孩子的,有没有想生三个孩子的呢?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你为什么不要四个孩子,不要三个孩子呢?这就反映了一个社会的进步。1950年代,1960年代,我们国家每一位妇女,平均生育六个孩子,这个背后的变化就是我们社会经济发展,就是我们追求的进步带来的结果。所以大家越来越多地依靠自己的力量就可以保证自己的生活,而不需要靠生很多的孩子,给自己来养老,甚至于到2050年,一些国家例如日本、意大利、西班牙、韩国,会达到40%以上的人口都是老年人的时候,那我们应该怎么去应对?

2.智慧养老是什么?                   

智慧养老的出现可以更好地保障老人的安全,提高老人的独立性。所以,今天我们想象一下,如果想在家里给老人提供帮助,比如说,家里老人有失智、失能,或者说我们不放心老人自己呆在家里,担心他们会出现意外,那我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去保障老年人的安全,一方面能够减轻子女的照料压力,另一方面也能使老年人的生活能够更加安全,生活质量更高呢?所以,我们顺着这样的一个思路就能理解,为什么会出现智慧养老。

智慧养老,简单来说就是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已有的一些服务解决老人安全的需要,一直到老人的独立生活,到参与社会的需要。

那么,智慧养老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呢?

2014年的10月,大家如果搜索那时候的新闻可以找到在浙江嘉兴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儿。老两口一起生活,孩子在上海工作,老太太是失能躺在床上不能动,老先生身体非常好,每天出去买菜、上下楼邻居都能看到。但后来连着几天大家都看不到老先生人影,邻居也没太当回事儿,以为是他儿子把老人接到上海了。而儿子打电话回家老先生没接,也觉得他爸是不是出去买东西了,过几天又打还是没接,再后来抽时间回家看的时候,发现老两口都已经在家里去世了。那个老先生因为意外跌倒在地上,而老太太因为没人照顾、没有吃的过了将近一周的时间也去世了,最终酿成了这个悲剧。

我们想象一下,现在信息技术这么发达,有没有办法去避免这种悲剧,或者说能不能去减轻大家对这方面的担心,特别是使一个独居的老人觉得他自己一个人在家也能够有一个安全的生活呢?

所以,智慧养老就提供了这样一个解决的方案,最基础的一个应用是它可以用于保障老人的安全。大家有时候跑步会戴一个腕表测心跳,还有我们测血压的血压计,这些都没有连通互联网。但如果老年人的血压、心跳,监测的这些实时数据能够传到一个服务中心,当数据有异常的时候,会有预警和反馈,这时就有人跟老人联系、沟通,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杜绝这种危险情况的发生。

比如说我们的手机,基于一些便携式的电子产品,其实都是可以测出来。人们在房间里跌倒,他的高度变化是超出我们正常放一样东西的速度,人家是可以来电话询问,你是不是摔倒了,还是手机掉到地上了。依托我们现在的电子产品,如果和外界的互联网、求助中心、服务中心等联系起来,这才是智慧养老。

第二类是一些辅助性的智能设施,我们也可以说它是帮助老人自立的。比如说当老人要到浴室去洗澡的时候,能有这样智能的设施给他调节水温,当老人泡澡到一定时间的时候,会自动把水放了,避免老人在里边出现意外。这些有一定的隐私性,老人希望自己就能把这事儿做了,并不希望别人看到自己那样的状态,那么这些智慧养老的措施就能帮助老人增加这种独立性。

我觉得除此之外是提供老人的与人交往、学习的一个环境。比如说我到芬兰的时候,看他们社区里边有一种设施,在冬天的时候,比如老人他想去跳广场舞,但是天气不允许,他的身体也不允许,他不能开车出去,但是它有一个智能的终端,可以在电视里显示的教练带领跳操的画面。其实你从教练的那个终端看,是一面墙上有很多终端,他是同时面向一批老人在带着他们做运动。这样一来每个老人自己在家里,既有归属感,又减少了独自在家的孤独感。

3.老人不惧怕变老,他们真正需要的是——尊严,希望大家能够平等地去看待他,而不是把他看作一个弱者。

我们的智慧养老,是为了安全、独立,更是为了老人的尊严。和老年人交往时年轻人会有许多想法,觉得自己虽然尊重老人,但是并不想多了解他们在想什么,甚至于说话的时候都很小心,担心老人会不会不喜欢我这种方式。

两千多年前,古罗马的西塞罗写过一篇文章叫《论老年》,在中国的文化里,我们比较忌讳谈死亡,但当时的西塞罗七十岁,他写了这篇辩论的论文。他说你现在二十岁,我现在七十岁,咱们谁怕死亡,他说我七十岁了,很多事情,很多地方我都去过,我也结婚成家,游历了很多地方,还当过古罗马的执政官。所以他说很多老人,其实已经实现了许多愿望,能够比较坦然地去谈论这个问题。那么年轻人们更应该积极地去面对生活。其实这篇文章给我们提出的一个新的视角,我们对老年人的一些看法,可能并不真是老年人惧怕的那样。

你看有时候你到贫困的地方、到很偏远的农村的时候,老人穿着过去的中山装,那是他最好的一件衣服,他用来接待客人,是很重视客人的一种礼貌,而这背后就是他的尊严。我在美国坐公交车的时候,有一次我坐在椅子上,上来了一个老人,我就站起来给他让座,他就给我摁住了,他不让我站起来,他就问了我一问题,他说你为什么给我让座。你要怎么回答,一类就说我觉得你太老了,你很虚弱,我要帮助你,你是一个弱势的老人,那有很多老人,他可能不愿意听到这样一个答案。另一种就是说我尊重你。那个老人他就说一句话,如果出于尊重,那应该是我需要的时候我问你,你能不能帮我一下,这才是对我的尊重,你一上来就站起来说给我让座,显然是觉得我比你要弱。

在我们平时生活中也是如此,其实很多老人借助这些设备的时候,他是希望你能够平等地去看待他,而不是把他看作一个弱者。我想当大家到了老年的时候,也一定希望别人这么看待自己,不是你去帮他,而是用我们自己的能力,借助这样一些智慧养老的手段,使老年人的生活能够更加的独立,更有自尊。

4.智慧养老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是使相关的服务能够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要。

我们在智慧养老的解决方案上,如果再往前去做,我想就是我们的智慧中国。智慧中国包含了现在的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的建设,智慧养老一定会是智慧中国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我们如果拿现在的一些方式来类比的话,我们会对智慧养老、智慧中国,它的解决方案有一种期待。

我们如果比较一下,我们为什么在互联网上买东西,为什么在互联网上订餐?第一个原因,这是更方便的选择,更快捷的服务,当我要给老人购买某一种产品,提供某一种服务,解决他的这种担忧的时候,能够在很多选择里快速得到服务。我今天提出这问题,可能明天就有人能够来提供服务。同时,它能够使经济上更划算,你现在到市场上去找一个看护人员还未必是符合你真正需要的,那么如果我们将来智慧养老的方案能够把我们已有的服务资源和老年人的个性化的需求更好地对接在一起,它就是一个省时、省力、省钱的解决方案。所以这是智慧养老的生命力所在,它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是使相关的服务能够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要。

所以说,智慧中国将来会使我们这些相关的服务和产品更加集合,有助于我们的智慧中国建设,同时也能够使老人更加受益。我们现在已经出现这么多老年人,我们已经有很多青年人在关心老年人的时候,也是智慧养老大幅度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

最后我想说的就是,我们在谈论智慧养老,大家还会经常听到老人的一句话:我不想成为子女的负担,不想给子女添麻烦。智慧养老是朝着老人能够尽可能地自主生活的目标,希望大家能够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看待我们的养老,也希望到那个时候,大家进入老年的时候,应用了这些智慧中国的方案,智慧养老的方式,使我们能够更加独立,不会给任何人添麻烦。

(摘自2018年6月27日、28日《新民晚报》  选自CCTV1“开讲啦”  作者杜鹏)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