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老年基金会
2025年01月15日 星期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普陀区万里街道“爱照护”团队精心设计看护、护理、康复和心理干预,让老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2018-09-22
字体: | 阅读:109|
“校长好。”90后的年轻人,见着满头银发的老人,向他大声问候。“又不听话了,又调皮了?你们要好好学习……”老人板着脸开始训诫。这一幕并非发生在学校里,而是在一家养老机构。“校长”曾经真的是一所学校的校长,而今年岁大了,患有认知症,时而清醒,时而犯糊涂。糊涂时会把护理员当学生训,清醒时脑子出奇地好使,有年轻志愿者来慰问,护理员跟他开玩笑 “你学生来看你了”,他会立即反驳:“不可能,我的学生哪有这么小。”

认知症,以前常被叫作“痴呆症”,或以代表性的“阿尔茨海默症”笼统称之。患病的人脑细胞渐渐退化,严重时不认识自己的亲人,徘徊、失落甚至妄想。随着人们预期寿命的延长,老人患认知症的情况也渐渐增多。许多家庭照顾起来有心无力,老人生活质量越来越差。

在普陀区万里街道“爱照护”长者照护之家的认知症单元,患有认知症的老人们在“客厅”里闲坐、锻炼、游戏,通过照护团队精心设计的看护、护理、康复和心理干预,努力让老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给老人更自立的生活

中午吃饭前,有一次口腔操。老人吞咽功能差,吃饭容易噎着,做口腔操能让骨骼肌肉活动开。这样的活动,老人们每餐前必做。有的老人不愿意做操。“奶奶,我们来唱个歌,好不好?”照护长许盼盼逗她。“奶奶”今年80多岁,已经认不得自己女儿,这段时间跟工作人员熟悉了,不再那么怕生,很高兴地唱起歌来。“奶奶喜欢唱歌,就让她用唱歌的方式替代口腔操,不管用什么招数,口腔活动开了就好。”许盼盼说。

吃饭了,老人们拿着勺子慢慢吃,饭粒掉到了地上、沾到了嘴角,菜汤洒在了桌上,这都没关系。这顿饭,“校长”吃了一个多小时,并没有人催促他。一直等到最后一位老人吃完饭,护理员才来收拾餐具。“我们不喂饭,虽然喂饭可以控制时间成本。”“爱照护”管理团队的谈秋玉说,“设身处地想想,被喂饭的人会开心吗?年轻人肯定觉得不爽,凭什么你会觉得人到七八十岁,就会喜欢被喂饭?”

穿衣服也是一样。帮老人穿好衣服、扣好纽扣,还是协助老人自己穿衣服扣纽扣?在这里,老人得到的服务是后者。在“爱照护”看来,“代劳”越多,老人身体功能丧失越快,导致老人照护需求不断增加,从而养老的支付压力持续提高。“我们希望给老人更自立的生活,让老人觉得自己还有用。”谈秋玉说,“老人们自我感觉‘有用’,这种感觉特别棒。”

在这里,除非身体不舒服,老人们都被鼓励走出房间,在“客厅”里过集体生活,他们会玩益智游戏、弹钢琴,哪怕是坐在沙发上抱着“南瓜”抱枕,看着别人玩,也是一种社交体验。

专为老人设计智能护理床

周六,“校长”穿戴整齐,戴上墨镜,挺直了腰板坐在“客厅”里,等着儿子来接他。脸上掩饰不住的兴奋表情,像极了等着家长来接的幼儿园小朋友。

和“校长”一样,一些老人被接出养老院回家过周末,共享天伦。回归家庭,也是“爱照护”的理念之一。作为强调床位流转率的社区养老机构,这家“爱照护”的收费按天计,认知症老人通常3个月为一周期签订入住协议。为了鼓励老人与家人团聚,回家这天,即便床位空着,也是不收费的。

有时候,老人会盼着“回家”,有时候,他们不记得家了。这之前,“校长”的儿子出差,“校长”有几周没回家了,他会天天念叨。“校长”的儿子为表歉意,带着“校长”去三亚玩了一趟。“校长”一路闹腾、不爽就骂人,把年近花甲的儿子累得够呛。等到把老人送回长者照护之家,他对护理员们说,“你们真心不容易”。

有的老人,也会选择住一段“爱照护”,再回家住一段时间。老人回家后,会有执业护士定期上门随访,进行健康评估、皮肤检查,护理人员也会提供每日助餐、助浴等照料。还有的老人,会把“爱照护”的床“搬”回家。记者在“爱照护”看到,这是一张专为老人设计的智能护理床,可通过遥控器实现对人体腰、腿、膝盖等部位的自动弯曲,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调节。有了这张床,老人在家也能完成翻身训练,不需要时时依赖他人。

通过IT技术实现精细化管理

门上画着茄子、芹菜等蔬菜,让老人便于记住自己住哪间房;地上有“不”字形的标识,用来练习朝各个方向迈步;天花板上挂着绳子,会有教练来教老人练习绳操。在这个养老机构里,看到的是温馨、简洁的布置和实用的道具。

走进“爱照护”公司的后台,记者才发现,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科技和数据支撑之上。监控视频上,每个照护点的实时图像在上面显示。在上海,爱照护有将近30家门店,有类似万里街道这样带床位的长者照护之家,也有不带床位的“爱照护”养老“快捷站”。在谈秋玉看来,监控不仅是为了发生意外时追查责任,更是通过还原轨迹、数据倒推,帮助机构改善服务、消除隐藏的风险点。比如老人易摔跤且摔倒后可能产生严重后果,通过倒查行动轨迹可以发现摔跤前发生了哪几步,在哪个步骤上进行干预或修正可以减少跌倒的几率。

另一面大屏幕上,正显示着多名认知症老人24小时全天候的活动轨迹。这是个细致到令人诧异的服务体系,全天24小时服务,被划分为103项内容,每个节点应该进行什么操作,都有迹可循。在传统养老机构中,服务主要依靠护理员,爱照护则通过IT技术实现了精细化管理。

照护长许盼盼使用一个“抢单”系统。这个系统依托智能物联网技术,每日的照护计划基于评估参数由系统自动生成,随后推送电子工单,由护理员手机“抢单”。护理员可以“抢”康复训练、个人卫生、生命体征检查、居家上门等规律性时段的内容,也可以“抢”洗碗、洗澡、洗衣物等“时间敏感度低”的工作。

IT出身的丁勇说,他们一直在研究负载均衡的算法,养老服务是脉冲式的,早晚是两个高峰时段,其余时段护理量较小,通过“抢单”和“按件计薪”可以提升护理员的效率,同时增加一份收益。视频、电脑、数据模型……这一切,照护区域里是看不到的。老人们依旧在那个温馨如家的照护单元里,弹琴、聊天,追寻记忆,玩玩闹闹。

(摘自2018年9月22日《解放日报》  记者张骏)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