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3日,大暑。全年最暑湿的时节已经到来,人体心气易亏耗,尤其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往往难以将养而导致疰夏、中暑等。如果出现全身明显乏力、头昏、心悸、胸闷、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四肢麻木、口渴、恶心等,多为中暑先兆。一旦出现上述不适,应立即至通风处休息,多喝些淡盐开水或绿豆汤、西瓜汁、酸梅汤等。
传统消暑的养生方法十分推崇饮用白开水。需要提醒的是,为了解渴,有人一次性饮水过多,殊不知这样会增加心脏负担,使血液浓度快速下降,甚至出现心慌、气短、出虚汗等现象。所以,炎热季节,渴极了应先喝少量的水,停一会儿再喝。
预防中暑的方法主要有: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在烈日下暴晒;注意室内降温;睡眠要充足;讲究饮食卫生。推荐经常服用芳香化浊、清解湿热之方,如鲜藿香叶、佩兰叶各10克,飞滑石、炒麦芽各30克,甘草3克,水煎代茶饮。也可在暑热之季按需服用仁丹、十滴水等。
在大暑节气,典型的“度暑粥”推荐绿豆百合粥、西瓜翠衣粥、薏米小豆粥,这些食材都具有补气清暑、健脾养胃的功效。药粥对老人、儿童、脾胃功能虚弱者均适宜,大暑喝粥,再放入拇指淮山、茯苓等药材,祛湿效果会更好。
绿豆百合粥
西瓜翠衣粥
薏米小豆粥
(摘自2018年7月23日《新民晚报》 作者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科副主任医师范代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