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秋风拂去暑热,当白露凝结清辉,一场满载节气诗意与非遗温度的 “白露剪秋意・童心暖桑榆”2025年 “关爱老宝贝” 集体生日会,在友谊路街道温情启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宝山区代表处、共青团上海市宝山区委员会、上海市宝山区青年志愿者协会携手 “社区小先生”、家长志愿者,与爷爷奶奶们以节气为媒、以非遗为桥,在友谊路街道特色剪纸的巧思里传递心意,在才艺表演中共享欢乐,让跨越代际的温暖与非遗传承的匠心,在白露时节悄然绽放。
非遗剪纸承秋韵:友谊路街道匠心点亮 “露华灯”
“太阳到达黄经165°,秋风起、雁南飞,这是白露的诗意;而在宝山区友谊路街道,白露的美好还能剪进纸里、亮在灯上!”。 活动伊始,主持人的话语不仅勾勒出节气浪漫,更将焦点引向友谊路街道的文化名片 —— 特色非遗剪纸。作为街道深耕多年的文化品牌,非遗剪纸既保留了传统剪纸的镂空巧思,又融入了本土生活场景与节气元素,从吴淞口的船帆到社区的老弄堂,从春日的玉兰到秋日的桂香,皆能在红纸间栩栩如生。
手工环节启动后,现场瞬间变成充满匠心的 “秋日剪纸工坊”。“社区小先生” 们捧着材料包,主动凑到爷爷奶奶身边,有的踮着脚举着剪刀请教:“爷爷,您看这个弧度怎么剪才圆呀?” 有的捧着红纸撒娇:“奶奶,您小时候是不是也剪过这样的纸花?” 老人们看着熟悉的图案,眼神瞬间亮了。
30 分钟后,当一盏盏 “露华灯” 被点亮,温暖的灯光透过剪纸纹样洒出,“这灯比买的还好看!我要把它挂在家里,晚上开灯就想起今天和孩子一起剪纸的日子!” 李奶奶捧着自己和 “社区小先生” 共同完成的 “露华灯”,笑得合不拢嘴。而孩子们则围着自己的作品叽叽喳喳:“原来剪纸这么神奇,以后我也要学友谊路街道的非遗剪纸!” 这一刻,非遗剪纸不再是橱窗里的展品,而是连接老少情感、传承社区文化的鲜活载体。
童心献艺暖时光
手中的剪纸还留着墨香,舞台上的精彩已悄悄开场!” 随着主持人赵乐瞳话音落下,一场充满活力的才艺表演正式拉开帷幕,少年们用最真挚的方式,为爷爷奶奶送上生日祝福。
小号手张栩率先登场,银色的小号凑到唇边,旋律瞬间点燃全场。清亮的铜管音穿透空气,激昂如秋日朝阳,轻快如林间雀跃,台下的爷爷奶奶们跟着节奏轻轻点头,有的还忍不住用手打着拍子。紧接着,李一萌抱着琵琶走上台,指尖轻轻拨动琴弦,西域风的旋律便流淌而出。张珞珈带着她的 “糖诗” 而来,甜美的声音像裹了蜜,简单的诗句里满是童真,爷爷奶奶们听得眉开眼笑,纷纷摊开手心,像是真的要接住孩子口中 “不会化的甜糖”。随后,吴卓逸的竹笛演奏《运粮忙》节奏明快,笛声里仿佛能听见车轮滚滚、脚步匆匆。李沂宸的钢琴弹奏温柔细腻,88 个琴键流淌出的熟悉的旋律让不少老人闭上双眼。 范逸轩的小提琴《洪湖水浪打浪》、李佳宸的《丰收渔歌》则用弓弦拉出江河的壮阔与丰收的喜悦,琴弓起落间,仿佛能看见湖水荡漾、渔船归港,台下掌声此起彼伏。周之贺的街舞表演更是将气氛推向高潮,60 秒的激情演绎让地板仿佛变成 “活力舞台”,少年的朝气感染着每一个人,连坐在前排的爷爷奶奶都忍不住跟着鼓点点头微笑。
最后,志愿者傅文昊带来歌曲《风华正茂》,青春的嗓音里满是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期许,台下的老人们轻轻跟着哼唱,手中的 “露华灯” 在灯光下微微晃动,剪纸的纹样与歌声的暖意交织,成了生日宴上最动人的风景。台下不少老人边听边轻轻抚摸手中的 “露华灯”,剪纸的温度与歌声的暖意,在空气中交织成最动人的旋律。
甜满生辰传匠心
“灯火已亮,香味也该登场啦!” 当志愿者推着双层生日蛋糕缓缓走出,全场瞬间响起欢呼声 “第一层‘事事如意’,祝老宝贝们日常顺遂;第二层‘岁岁团圆’,藏着咱们跨代情谊,更藏着非遗传承的心意!” 主持人的介绍让大家纷纷拿起手机记录这温馨时刻。在众人的注视下,爷爷奶奶与 “社区小先生” 共同执刀,稳稳切下第一刀 —— 这一刀,切开的是蛋糕的甜蜜,是代际间的隔阂,更是非遗文化代代相传的接力。
“祝你生日快乐……” 生日歌响起,灯光熄灭,手机闪光灯如星星般亮起,老人们吹灭蜡烛的瞬间,笑容比蛋糕更甜。分蛋糕时,孩子们懂事地先给爷爷奶奶递上甜品,不少老人特意先尝了一口奶油:“甜到心里了!”
随后,全场手持 “露华灯” 合影,友谊路街道非遗剪纸的纹样在灯光下格外清晰,背景音乐《风吹麦浪》轻轻流淌,这场白露里的生日会,不仅留下了跨代的温暖记忆,更让友谊路街道的非遗剪纸,以更鲜活、更温暖的方式,走进了每个人的心里,让匠心与温情,在秋日里生生不息。
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宝山区代表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