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一直是上海这座城市的底色。
1920年5月8日,毛泽东和即将赴法的新民学会会员在上海半淞园举行送别会,次日,这批会员乘坐阿芒贝尼克号前往法国。
盎特莱蓬号,1920年9月11日,邓小平乘此船赴法。当时的报章不仅报道了赴法勤工俭学学生出发的新闻,还有重庆赴法勤工俭学学生写给重庆留法勤工俭学会的一封信的配图,信中有邓小平当年原名邓希贤的署名和印章。
杨树浦黄浦码头旧照 本文图片由杨浦区党史研究室提供 报头设计:邢千里
今秦皇岛码头(原黄浦码头)俯瞰
1919年12月9日、25日,1920年的9月11日和12月15日,四批青年学生在黄浦码头登上赴法勤工俭学的邮轮。他们中有邓小平、聂荣臻、蔡和森、向警予……和许多有志青年一起,他们从这里起航,开始了探寻红色中国之路。在中华民族探索真理的历史上,这必将是需要浓墨重彩记录下的一笔。
据《上海地名志》记载,黄浦码头位于黄浦江下游北岸。东起大连路,西至秦皇岛路,北依杨树浦路,现行政划分上隶属于杨浦区。
追寻真理的起航地——上海
1912年,“留法俭学会”在北京成立,这一学会的成立,开启了“赴法勤工俭学的运动”。1916年由蔡元培、李石曾、吴玉章及法国学者欧乐等在法国成立华法教育会。首任会长为蔡元培和欧乐。来自全国18省的青年学生通过华法教育会介绍赴法国,在毛泽东、蔡和森的奔走联络下,湖南新民学会积极赞助赴法勤工俭学,组织会员参加,其中四川、湖南两省最多。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由中国到法国一般是走陆路,即乘火车从北京出发,经东三省、莫斯科、华沙等地到巴黎,中途换车八九次,快车12天,慢车15天即达。十月革命后,由于俄国境内被重兵封锁,中国通往法国的陆路被阻断,于是勤工俭学的学生只好改为水路,乘船由上海出发,途经香港、海防、西贡、新加坡、科伦坡、吉布提、苏伊士运河、塞得港至马赛,再乘火车抵达巴黎。从上海走水路,就成为了赴法勤工俭学学生海上交通中的重要部分。1919年至1920年是赴法勤工俭学的高峰时期,其间,共计20批、约1600名勤工俭学学生从上海黄浦江畔乘船出发,悉数抵达法国。这20批赴法人员中,前四批皆乘坐日本邮轮,途经英国后再前往法国,剩余16批乘坐法国、英国、美国邮轮(货轮),直达法国,耗时均达40天左右。
黄浦码头见证探索真理历史
据《上海地名志》记载,黄浦码头位于黄浦江下游北岸,岸线长约300米,是当时的上海港杂货及矿建装卸码头。原为日商大连汽船株式会社黄浦码头,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中央信托局接管。1949年后由上海港务局接管、经营。1993年由上海港客运服务总公司经营。2010年世博会时,在这里设立世博水门,打造成滨水公共空间——东码头园区(秦皇岛路32号,也是现在的“浦江游览”始发站)。
上海开埠后,1845年11月英国设立英租界,1863年6月美国设立美租界,杨浦区境杨树浦港以西、黄浦江以北一带属美租界,后美租界与英租界合并,称公共租界(英美租界)。1899年,公共租界又向东扩至平凉路底的顾家口,北界经大连路周家嘴路口自西向东划一直线至顾家口,面积10.89平方公里。据《杨浦地名志》记载,1900年租界工部局将租界分为北、西、中、东四区。1907年开始出现“沪东”的名称,其范围包括虹口港、沙泾港以东,四平路走马塘以南,直至黄浦江边的大片地区。沪东这一地名虽没有列入行政建制,但仍被广泛使用。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上海市政府将沪东范围划为提篮桥、榆林、杨树浦3个区。也就是说,当时的黄浦江畔码头(黄浦码头、杨树浦码头、汇山码头、三菱码头)等都位于当时的公共租界之内,属沪东范围,是当时赴法青年踏上革命之路的主要出发地。据原始资料佐证,当时的黄浦码头,分别在1919年12月9日、25日,1920年的9月11日和12月15日,四批学生从这里乘船起航。邓小平、聂荣臻、蔡和森、向警予和许多有志青年都从这里坐船起航,探寻中国之路。
作为当时赴法勤工俭学的主要出发地,黄浦码头可谓是中国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的重要纪念地之一。大批青年从这里出发远赴法国,在斗争实践中走上与劳动群众相结合的革命道路,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成长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
原始资料显示,从黄浦码头出发的勤工俭学批次和重要人物有:
1、1919年12月9日司芬克斯号,聂荣臻乘此船赴法。1919年12月10日《申报》之《凤凰船启碇之留法学生》一文,内载:“昨日(九号)法国邮船公司之司芬克斯船于午刻(十二时)启碇,留法学生乘斯船出发者共一百五十八人……闻赴杨树浦黄浦码头送行者有高博爱君、沈仲俊君(留法俭学会),刘清扬女士(全国各界联合会),吴敏于君(寰球中国学生会)及向警予、蔡和森君等数十人云。”同日《申报》之《九日赴法学生调查表》一文详列各学生籍贯、毕业学校,内载:“聂荣臻,四川江津,江津中学毕业”。并配合照。
2、1919年12月25日盎特莱蓬号,蔡和森、向警予、蔡畅等乘此船赴法。据资料显示1919年12月26日《申报》之《昨日出发之留法学生》、同日《时报》之《关于留法学生之记载》两文,均载:“昨日(二十五日)法国邮船公司之央脱来蓬号于下午一时在杨树浦黄浦码头启碇,乘斯船出发之留法勤工俭学生有三十余人,均乘四等舱位(舱在船头下层),内有湖南女生蔡葛健豪、蔡畅、向警予……”此外,1919年12月26日《民国日报》之《昨日出发之留学生》一文内载:“昨日(二十五日)法国邮船公司之勒朋号。于下午一时在杨树浦黄浦码头启碇。”据《蔡和森传》记载:十二月二十五日,蔡和森、向警予一行搭上法国邮轮,启程赴法。
3、1920年9月11日盎特莱蓬号,邓小平乘此船赴法。1920年9月11日《申报》之《四川赴法勤工俭学会学生今日放洋》一文,内载:“四川华法教育会送来赴法勤工俭学会学生八十三名,已于星期一到沪……于今日上午十一时,由黄浦码头乘(阿特尔兰蓬号)邮船赴法。”1920年9月11日的《民国日报》内载:“四川华法教育会送来赴法勤工俭学学会学生……于今日前十一时由黄浦码头乘‘阿特尔兰篷’邮船放洋。”且《民国日报》配图为重庆赴法勤工俭学学生写给重庆留法勤工俭学会的一封信,信中有邓小平当年原名邓希贤的署名和印章。据 《邓小平年谱(1904-1974)》记载:“9月10日和同学们以及几名湖南、江苏的学生领到护照,从黄浦码头登上法国邮船鸯特莱蓬(Andre—Lebom)号”。《邓小平传(1904-1974)》记载:“九月十日上午十一时,邓小平等八十多名重庆学生和湖南学生曾镇岳、江苏女生张近瑄、吴佩如、郑璧芋等在黄浦码头登上了法国邮轮‘盎特莱蓬’号”。
4、1920年12月15日,智利号。《申报》1920年12月10日之《赴法学生放洋有期》,内载:“法国邮船公司之智利号Chili,定于十五号清晨,由日本还申,停泊南满洲之黄浦码头,当日即须放洋”。
综上所述,黄浦码头无疑是赴法勤工俭学运动中的一个重要出发地。
送别赴法勤工俭学学生
说到赴法勤工俭学运动,还有一位重要人物就是毛泽东。1920年前后,毛泽东虽未赴法,但在国内为赴法勤工俭学组织预备班做出了很多贡献,还曾多次到上海欢送赴法学生。他于1919年3月到上海欢送第一、第二批赴法学生,分别参加了在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15号会所和法国公董局大厅召开的环球学生中国会欢送会。于3月17日送别89名青年(其中湖南青年43名)、3月31日又送别26名青年赴法勤工俭学学生,该两批学生分别乘坐因幡丸、贺茂丸邮轮(日本)赴法。根据毛泽东年谱记载,12月,毛泽东从武汉至上海,准备为蔡和森、向警予、蔡畅、蔡母等送行,后由于启程时间推迟,不便久待,先行离开上海。1920年5月8日,毛泽东和即将赴法的新民学会会员在上海半淞园举行送别会,次日,这批会员乘坐阿芒贝尼克号前往法国。
(摘自2019年1月1日《文汇报》 作者杨浦区党史研究室主任徐忠)
他们从黄浦码头出发 踏上寻找真理的旅程
聂荣臻
1919年12月9日,在黄浦码头登上司芬克斯号,于1920年1月14日抵马赛
蔡和森、向警予、蔡畅
1919年12月25日,在黄浦码头登上盎特莱蓬号,于1920年1月28日抵马赛
邓小平
1920年9月11日,在黄浦码头登上盎特莱蓬号,于当年10月下旬抵马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