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老年基金会
2024年10月23日 星期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共同走过40年|品牌篇|金山区代表处廊下镇“祖辈课堂”见闻
2024-05-12
字体: | 阅读:29|

  “都说喝水对身体是最好的滋养,而上了岁数的老年人一天必喝的四杯水,它的量、时间和温度都有讲究吗?大有讲究。每天的四杯水究竟应该怎么喝呢?

  1.第一杯水,睡前喝。量大约50—100ml,两三口的样子。但要注意温度,水温要和体温接近。

  为什么要在睡前必须喝?因为这杯水对肠胃、血管、神经有非常好的保护作用,还能够助眠。

  2.第二杯水,起夜时喝。它的量相当于第一杯水的一半。就是喝一两口水。

  一般老年人夜里都要起夜,这个时候必须喝上两口水。因为人熟睡后血液流动缓慢,黏稠度高,如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血液流动变慢后容易形成血栓,对健康不利。起夜时喝两口白开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栓生成。

  3.第三杯水,早晨起来喝。起床时往往会觉得口干,消化系统也不是很好,这杯水就是给您的起床号。

  这杯水不一定是蜜水,也不一定是盐水,最好是白开水,200ml左右,可以起到促进消化系统正常工作的作用。

  4.第四杯水,午睡后喝。

  老年人午休起来后,千万别急着去遛弯,別急着吃东西,先喝这杯水。这杯水的量大约150ml左右,要比早上的少一点,比睡前、起夜时多一点。这杯水的最大的好处是,对血液流动起到补充和调整作用。

  这四杯水,喝的时间、量和温度,您记住了吗?”

  上面的这段话,不是一篇介绍喝水知识的微信,也不是一篇关于怎样喝水的科普文章。这是金山区廊下镇“祖辈课堂”的志愿者老师们,自己编写的、在农村宅基地门前给老年人授课用的讲案。

  统计表明:2023年全年,在廊下镇,有30支志愿者队伍,180名志愿者,总计参与2850多人次,开展“祖辈课堂”315场次,受益老人9500多人次。 

为了老年人学习的“最后一公里”

  上海市老年基金会金山区代表处的日常工作,由一位已经退休的常务副会长带领三名“年轻妈妈”工作人员组织开展,36岁的梁佳是三名“妈妈”之一。“如何让农村的老年人,特别是文化水平低的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学,让他们和时代同步,和新生活同步,是个一直困惑我们的问题。我们到廊下镇调研走访,看到镇上开展的‘祖辈课堂’这种活动形式,顿时眼前一亮。”梁佳介绍说:“当时,廊下镇党委和政府正在全力打造‘乡村形.都市芯’的上海乡村振兴示范镇,全面建设‘花果厨房、廊下飘香’的田园小镇主线。我们同时将‘祖辈课堂’正式列为金山区品牌公益项目,扶持、规范、提升、完善,让廊下不仅花果飘香,文化也飘香。我们也算找到了解决农村老年人学习‘最后一公里’难题的一条路。”

  如今,廊下镇的“祖辈课堂”教学7年,已经形成八大主题:十四五蓝图、特色民俗、健康养生、文明礼仪、节气文化、综治平安、法律维权和家庭教育。教学内容力求贴近老年人需求,尽可能深入浅出,入脑入心,如同“一天四杯水”那样。

  “一开始,我们还以为象十四五蓝图这样政治性很强的课程,教学起来会比较难。还千方百计想着怎么能更生动些,能更引起老年人学习的兴趣。后来才发现这完全是我们的想象。即便是农村文化不高的老年人,他们对党和国家的大事一样关心。他们都有一种非常朴素的理念:今天的好生活都是国家带给他们的,国家好他们才能好,国家更好他们才能更好。”30支志愿者小队队长之一的娄永辉回忆说:“我还记得,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我们精心创作,把十九大精神编成一个‘不忘初心跟党走’的快板。我们6名志愿者同时登场,到各个授课点上向老年人宣讲:‘A:十九大喜讯传捷报,B:祖国大地齐欢笑,C:新时代思想来发展,D:不忘初心牢记使命,E:小康社会来建成,F:齐心协力同甘苦。(合)伟大梦想来实现,大步奔向金光道……A:十九大报告很重要,B:两个百年目标要记牢,C:经济科技大发展,D:生活水平来提高,E:民生大事更重要,F:共同富裕新目标。(合)百年期盼能实现,祖国未来更美好。’到二十大召开的时候,我们就直接给老人们宣讲大会的主题,大会的主要成果,大会的历史意义、理论意义、战略意义、世界意义,老人们照样听得津津有味。讲完课后我们还用知识问答的方式巩固学习成果,老人们大都答对了。”

  大到国家大事,小到家庭小事,举凡涉及到八大主题,都在“祖辈课堂”的授课内容之中。南陆村82岁的蒋阿婆,最喜欢的“课程”之一是“婆婆也是妈”。这是一个小品。一张桌子,两只凳子,三个人物:婆婆、媳妇、小姑。婆婆随着音乐一扭一扭走出来,还当众跳了一段广场舞,然后是一段说白:“現在的老人真开心来,每月有养老金,看病末有医保卡,出去末有乘车卡,逢年过节还有慰问品。”接下去的故事情节是:有这个,有那个,不如有个好媳妇。说的都是家长里短,田间屋头,中间还有因为误会而产生的戏剧性小冲突:媳妇其实很关心婆婆,但回来看妈的女儿听岔了错怪嫂嫂,妈妈急忙解释还要女儿对阿嫂说对不起。小品的高潮是婆婆教育女儿的那段话:“我不是要讲你,给妈买东西末也要给婆婆买的呀,这点你要向阿嫂学习,她平时上镇不管是甜的咸的,回来总要给我带点,她自己倒舍不得吃零食的,还有她一直给我买衣裳,给她妈不买却给我买。阿妹呀,要记牢‘婆婆也是妈’。”蒋阿婆有两个媳妇,对她都很好,这节目直接就演到了她的心坎里。到现在她还记得,看演出的时候,想起媳妇日常对自己的点点滴滴,触景生情,几次都差点哭出来:“看到后来,听到‘婆婆也是妈’这句话时,我的眼泪哗一下就流下来了。”

“祖辈课堂”搬到了宅基地门口

  “祖辈课堂”这个名字,是廊下镇社区学校校长张亚芳取的。最初教学也是学校组织的。“我们社区学校是一个成人教育学校。学校门口挂着三块牌子:廊下镇中等文化教育学校,廊下镇社区学校,还有一块是廊下镇老年学校。三块牌子、一套班子,但教学内容各自设计。三个学校也不是一起建的,社区学校开得最早,2006年就开了。老年学校2014年才开的。”张校长一时陷入深深的回忆之中。“开老年学校时我们有个想法,就是現在的孩子一般都是爷爷、奶奶带的,他们的行为其实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我们就从这一点入手,围绕新农村的建设和文明风尚的引领,着重引导老年人转变一些观念特别是生活理念和育儿观念。同时,也寓教于乐,让老人们得到一些身心的愉悦。因为这些老人都是孩子们的祖辈,所以我就取了‘祖辈课堂’这个名字。在我们学校时,‘祖辈课堂’还只是一个雏形,真正红火起来是上海市老年基金会金山区代表处和镇老年基金会列为“一镇一品”公益项目之后。现在,‘祖辈课堂’已经变成了一个品牌项目,课堂也从学校搬到了农民的宅基地门口。”

  不仅是教学地点的转移,内容、形式更是有了脱胎换骨般的变化,更加系统化、制度化和形象化。“祖辈课堂”現在的负责人李莉将之概括为“四型”:以“教育型”为主线,围绕形势任务宣教;以“娱乐型”为形式,开展快乐授课活动;以“便捷型”为优势,就近组织老人学习;以“服务型”为宗旨,同时举办社会公益活动。廊下镇的“祖辈课堂”,在各个村建有45个学习点,还有7所村居学堂。“我们的‘祖辈课堂’活动,始终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展开。党的二十大召开以后,我们在各个学习点上专门挂上学习、宣传二十大的横幅,撰写便于老年人理解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案,镇文明办还准备了知识问答题,以一边学习、一边提问的方式帮助老人们更好地领会、接受。”李莉举例说:“又比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廊下镇近三年的重点工作,我们就将整治的主要目标和实施范围印制成通俗、形象的宣传资料,在宣讲的同时鼓励老人共同参与‘洁美乡村、环境整治’活动,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廊下镇“祖辈课堂”的30支志愿者队伍,每次活动之前都要做精心的准备。他们大多是业余文艺爱好者,因此对他们来说,“娱乐型”教学是他们最喜欢、也最擅长的。唱歌,舞蹈,戏曲,乐器表演,自排自演小品,老人喜欢什么就上什么。不求水平有多高,只求让老人们在笑声中接受他们所要传授的东西。顺口溜形式活泼,可长可短,身边人身边事皆可入“溜”。有一个“感谢党的领导好”的顺口溜,说的是政府给退休老人的“三张卡”,就很受老人欢迎:“感谢党的领导好,困头梦里来笑高。岁数活到这样大,从来没有碰到过,蹲在家里不做啥,吃穿不忧开心过。你说开心不开心:养老有养老卡,看病有社保卡,乘车有乘车卡。养老金钞票还没用完,乘车卡上钞票又来哉,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日脚越过越美好。”

  在“祖辈课堂”的教学中,还有一种形式也非常受欢迎,叫做点单式配送服务。在统一安排的活动之外,“祖辈课堂”专门挑选、开设了18项农村老人喜闻乐见的课程,招募15名志愿者作为辅导老师,让每个村居的老人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地选择课程。每年春节前,跟着老师用大红纸头学写贴在家里和门上的“福”字,是点单式服务最紧悄的课程。虽然这样的“福”字街上可以买到,但是放下锄头拿起笔,自己写的贴在墙上和门上,怎么看怎么舒心!

  讲课之外开展的一些公益活动,包括理发、磨剪刀等等。在李莉看来,这也是一种授课,一种不开口的“爱心传递”。此时无声胜有声。不要小看了磨剪刀,在农家,剪刀的使用率是很高的。真要钝了,想磨还不一定找得到地方,更何况这些上了年岁的老人。白内障、青光眼是老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祖辈课堂”还请金山爱尔眼科医院的医生上门,为老人进行白内障和青光眼检查,发现有问题及时送医院诊治。事情不大,但于细微处见精神。

“祖辈课堂”的志愿者老师们

  廊下镇“祖辈课堂”的180名志愿者老师,全都是镇上和村里的退休人员。自愿报名后经过社区学校的学习培训,组成30支志愿者小分队,活跃在全镇各个村的宅基地上。“祖辈课堂”象正规的学校一样,也分上、下学期,也有寒假、暑假。不同的是,平时志愿者老师们忙于上课,寒暑假却是他们备课的时间。日常上课的内容,都是在这段时间里准备、完成的,基本上全年无休。每学期在开课前都有严格的课程表,课程表上只有上课的时间、地点和授课人员而没有授课内容,因为授课内容是根据中心工作、老人需求甚至时令节气随机安排的。开学前课程表志愿者老师人手一份,同时也会发往学习点,通常都能得到认真执行。

  “祖辈课堂”的志愿者老师,都是自己报名参加的。74岁的孙丽娟退休前是廊下镇幼儿园的园长,做了一辈子的幼儿工作,老来却突然想为敬老养老做些事情。孙丽娟说:“我自己也是个老人,最知道农村的老人们想什么、缺什么。在我看来,和幼儿园教学不同,‘祖辈课堂’主要不是提高老人的文化水平,而是让他们了解社会的进步,跟上时代的发展,过一个快乐的晚年。和幼儿园教育也有相似的地方,就是都寓教于乐,都重在启发对未来生活的向往,都着意培养良好的习惯。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也可以把老年人看作是一个老小孩。”前面说过的顺口溜“感谢党的好领导”中说到的老年人的三张卡,到她嘴里变成了“政府给你们养了三个儿子”:第一个儿子是工资卡,第二个儿子是医保卡,第三个儿子是乘车卡(指:老年人综合津贴)。坐在家里什么事都不做,政府月月按时给你发工资,看病、乘车都不用花钱。她这样一说,更形象、更生动、更贴切,老人们也更容易感同身受。

  “祖辈课堂”志愿者队长王祖纯,退休后是镇居委会文艺演出队的组织者和领头人,现在是志愿者队伍中有一定威望的成员之一。或许出于她出色的组织能力和教学能力,在“祖辈课堂”开展过程中她主动献计献策,精心准备教学的素材,在八大主题内容分组时,她承担了综治平安主题内容,做得最多的是宣讲交通安全、用电安全、防漏防爆安全使用煤气,以及如何防止被诈骗。她把各种急救电话编成三句半、顺口溜、有奖问答,让老人们牢记于心,一旦遇险能够在第一时间寻求救助。

  很有意思的是,在“祖辈课堂”的志愿者队伍中,有夫妻组合,有姑嫂组合,还有5对姐妹组合。陈玉芳和陈华英就是其中的一对姐妹组合。姐姐陈玉芳退休前是廊下镇的居委会主任,那时她服务的是本镇居民区的居民,加入“祖辈课堂”志愿者队伍后转向敬老养老,成一名为老服务的志愿者。后来,妹妹陈华英也退休了,姐姐就把妹妹也拉了进来。民间有句俗话:打架要得亲兄弟,出阵还靠父子兵。事实证明,教老年人跳健身舞、学手指操、一起“打莲湘”这样的活动,姐唱妹随也非常不错。“打莲湘”是廊下镇传统的文化活动,一种经典的花棍舞,手拿花棍,叉腰、伸直手臂,然后节奏明快地敲脚后跟、敲击地面,也有敲手背和身体的。这种活动对手、眼、腰、腿的协调性要求很高,既愉悦心情也锻炼身体,廊下镇的老人们喜欢看也都会打。“每次我们表演‘打莲湘’,老人们都欢声笑语不断。打着打着,老人们手痒痒了,上场和我们一起打。到后来,我们倒成了观众了。看到老人开心,我们也很开心。我一直这样想:‘祖辈课堂’是为祖辈们开设的课堂,除了给老人们传授一些知识,不就是要给他们传递快乐嘛。”姐姐陈玉芳说。

  志愿者老师娄永辉和王玲玲,则是一对夫妻。娄永辉今年73岁,退休前是廊下镇文体中心的副主任,擅长创作,还拉得一手的好二胡。他的妻子王玲玲是一名金山农民画画家,舞也跳得好,尤其是扇子舞和木兰舞。每逢妻子上去为老人们独舞,娄永辉就在边上拉二胡为她伴奏,标准的“家庭二人组”。娄永辉还发挥自己的特长,在镇上组建了一支15人的乐队,也时常为老人们演奏。为了创作好授课内容,娄永辉日常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用心收集各种素材,他电脑和手机里的各类资料几乎可以编成一本“百科全书”。他一生都在廊下镇生活,最了解身边的这些老人,因此他创作的作品都非常接地气。那篇“危害老人身体的四大杀手”就很有代表性:“到了70岁以上最厉害的杀手,已经不是三高,现在有新的四大杀手出现了。第一名忧郁症,笫二名自闭症,第三名痴呆症,第四名失忆症。如何来防护呢?聊天可以预防老人忧郁症,吹牛可以避免老人自闭症,说疯话可以防止老人痴呆症,胡说八道可以消除老人失忆症。聊天、吹牛、说疯话、胡说八道,就是要我们老年人做啥?多说话。……”娄永辉说:“‘祖辈课堂’最大的特点是上课的都是老年人。他们年龄大了,文化水平不高,理解力也弱了。因此最重要的不是我们给了他们多少东西,而是最终他们得到了多少东西。效果是检验课堂成果的唯一标准。”

  廊下镇“祖辈课堂”共有45个宅基地学习点,每个点上都有一名学习带头人。他们不仅负责提供活动的场地,也负责通知村里的老人和协助活动现场的组织。南陆村怡善学堂是“祖辈课堂”定点活动的7所村居学堂之一。公元1605年,明万历朝刑部尚书姚士慎在南陆村杨杨庙前建“怡善堂”办学,后代子孙恪守“人生须立志,诸子恪遵庭训,是用崛兴”的祖训,代代弘扬乐善行善的优良家风。第23代传人姚玉庆和他的妻子陆金英,是这个学习点上的学习带头人,每次活动之前都会做精心准备,放好凳子、茶水。时间久了,夫妇二人受到熏陶和感染,自己也成长为了志愿者老师,参与在自家学习点的授课,当然是“编外”。78岁的姚玉庆先后创作了“改革开放展新貌”、“我妮老人真开心”、“七姐妹游郊野公园”等说唱节目,76岁的陆金英又说又唱,登台表演。夫妇二人开展的《幸福直通车,健康邻距离》志愿服务,还被评为金山区最美家庭优秀公益项目,姚玉庆被区文明办评为“金山好人”。

  “祖辈课堂”开办当年,就被上海市老年基金会、上海志愿者总队评为2017年度“十佳公益品牌项目”和“十佳项目奖”,如今更成为金山区养老敬老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金山区全区的行动目标是:至2025年底,农村人居环境优化提升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建成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祖辈课堂’可不能落后,我们的行动目标就是我们的口号:让全镇老年人‘快乐学习,精彩生活’。”李莉说。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