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目前还是大多数上海老人的养老方式,而对高龄老人来说,助餐是最大的需求。洋泾街道共有60岁以上老人2.9万余人。为此,街道先后建立了7个助餐点。那么什么样的饭菜更符合老人的口味?什么样的设施能方便老年人?什么样的服务让老人更称心?
2018年8月22日上午10时,位于巨野路191号的洋泾社区食堂刚开门,已有老人来排队等着吃午餐了。这里餐厅面积约110平方米,有餐位60个,每天中午和晚上菜单品种有30多种。乍一看,这里的菜价不算低:清蒸鲈鱼、红烧鳊鱼15元,油爆虾、糖醋小排12元,红烧肉、干煎带鱼、香酥鸭8元;素菜2-4元。不过,再看到打在老人餐盘里的菜,量特别足,汤免费,米饭1元任意吃。不少老人利索地分出一半饭菜,“带回去晚上吃!”由于这是对社区所有居民开放,中年人、白领都可以来吃饭。而老年人则通过办就餐卡得到优惠,80岁以上老人花费是标价的八五折。
运营团队责任人鲁小锋从事老年助餐这一行已十年了,原来是通过中央厨房向各处送餐。2012年,洋泾街道提供了房子作为老年食堂,起初只对老人开放,周末不开放,由于菜价低廉,尽管有政府一定的补贴,运营团队只能勉强持平。2017年底,食堂向所有居民开放,全年无休。“这里环境很舒适,我们一些老姐妹常约好在这里吃饭,还可以聊聊天。”一位前来就餐的顾阿婆说。
巨野路的社区食堂还向洋泾街道范围内7个助餐点供餐,每天数量约960份。街道长者照护之家也是一个综合性助餐点,每天供应三餐260份。此外,为老人送餐上门265份。送餐上门有两种套餐可以选择:8元的,一荤两素;12元的两荤三素。“选择8元的只有40位,其他200多个都选12元的。现在老人吃饭更看重饭菜的质和量。”鲁小锋告诉记者。
街道经过调研发现,目前老年助餐工作还存在一些难点问题:菜品种类与老年人个性化需求存在矛盾;环境设施老旧的现状跟不上就餐人数增长;人力及资金配备如何适应助餐点的运营升级发展。为此,街道首先对位于浦东大道1460弄7号的海院助餐点开展了升级改造,于2018年6月13日以全新的面貌正式营业。海院助餐点采用预售套餐票制,价格为每餐12元。助餐点每天提供三种大荤、二种小荤、三种素菜等菜品。老人的满意度比原来提升了很多,日均用餐人次是之前的5倍!
“今年我们还准备在桃林小区开设一个综合性的400平方米助餐点!”洋泾街道服务办主任陈晓琳说。
(摘自2018年8月22日《新民晚报》 记者邵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