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魏名叫魏刚,是宝山区淞南镇淞南五村第一居委会的一名专职人民调解员,有12年调解经验的他,在居民中威望很高。大家伙儿都知道,有事儿找魏老师,肯定能解决问题。虽然今年已77岁了,可老魏“停不下来”。工作不能停,他从来不分“8小时”内外,只要有情况立即去处理;调解不能停,他在全小区188个楼道口公布了自己的手机号码,24小时开机随时接听;药不能停,身患癌症,医生说他的生命只剩两三年,可他还是四处奔忙。
说到调解的心得,老魏劲头十足。 刘雪妍摄
对弱者同情,对当事人负责
淞南五村居委会二楼,有间以老魏名字命名的“魏刚人民调解工作室”。自2014年启用至今,每个工作日,老魏都会按时来“上班”。不拿一分钱工资,但事情桩桩件件不停,经常忙得团团转。他深知,一个普通的案例也许在旁人眼中司空见惯或微不足道,但对当事者而言,却是关系自身切身利益的大事,很多久拖未决的老大难问题,如果妥善处理了,就能大事化小,倘若处置不当,就可能激化矛盾。老魏办公室挂着两面锦旗,其中一面写着“全心全意,为民服务”,送锦旗的是淞南五村294号的业主老张,这背后是一桩复杂的调解案例。老张家有六兄弟,他排行老五。十多年前,因为投资失败,他患上精神分裂症,被送往精神病院治疗。入院后,老五的房屋出租、租金管理、工资卡等由兄弟们分头负责。经过几年的治疗,担任监护人的二哥接老五出院回家。可其余四兄弟却来找老魏投诉,理由是老张还没有痊愈,老二想独吞五弟的财产;老二却拿出出院小结、残疾证、房产证复印件等资料,认为五弟病情已好转,其他四兄弟不让他出院是居心不良。见到老魏,老张开口就带着哭腔:“魏老师,我的病早都好了,为什么一直不让我出院?出院后他们又为什么不让我回自己家住?”看老张思路清晰、举止得体,老魏嘱咐老二去给老五做司法鉴定,自己去和其他四兄弟沟通。四家人不住在一个小区,老魏一家一家上门去找。负责保管租金的老三把老五银行卡上的9万多元租金转移到自己的银行卡上,负责出租房屋的老六还伪造了协议书,扬言要打官司。这些都被老魏一一识破。经过3个多月的努力,老张终于住回了自己的家。后来老魏又帮他找律师,打官司,要回了多年的房屋租金。“在分清是非的基础上,保有对弱者的同情心,对当事人的责任感,才能克服困难,排除障碍,解决问题。”老魏每次调解后都会总结经验,一本本厚厚的笔记是他工作的注脚。
敢于亮身份,敢于亮观点
作为调解员,老魏对自己要求很严,因为“肚子里没有真货就没有底气,讲不出东西就没法让人服气啊”。除了学习《人民调解法》和其他常见法律知识,他还编写了《关爱孩子,珍惜生命》《身边小故事,法治大课堂系列讲座》等十几种法治宣传培训材料。老魏1975年入党,他非常看重党员身份。调解团队现在有十余名志愿者,全都是党员。只要去工作,大家都会佩戴党徽,在老魏看来,调解中“敢于亮身份,敢于亮观点”是非常重要的。他也总结过几种不同的应对策略:遇到心理健康的,讲道理;遇到心理不健康的,用心理;遇到不正常的心理,顺着说;遇到蛮不讲理的,不多说。他明白,法言法语只有转化成普通民众易懂易接受的表达,才能入耳入脑入心。这些年来,他带领着调解团队化解矛盾纠纷超过800件,也获得了“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上海市平安英雄”等荣誉。2016年5月,在一次例行体检中,老魏被告知查出了癌症,而且已经是晚期。老魏听完很冷静,坦然地收起诊断书,又回去继续值班。几天后,和老伴一块去了红十字会,签署了遗体捐赠书。老魏依然每天早早地来工作,他说,“我从来没把自己当病人看待”。生病第三年时,只吃普通药物的他,相关指标居然出现下降,之前查出的骨转移也少了两处。他觉得是心态平和使然,自己每天坚持学习、工作、总结,生活很充实。“繁星相连,成就银河,小梦相接,成就大梦。火箭的梦想是翱翔浩瀚的宇宙,我作为人民调解员,梦想是促进人们和睦相处,为社会平安做贡献……”2019年,上海航天研制的长征四号乙火箭升空,老魏的这段声音一起飞向太空,并留轨飞行,陪着地球转。在他看来,只要活着一天,就要向着梦想投入努力和热忱,坚持去做。
(摘编自2021年4月26日 《解放日报》 记者刘雪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