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老年基金会
2025年01月07日 星期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十大“科学”流言,不能信也别传
2018-02-04
字体: | 阅读:116|

“当真理还在穿鞋时,流言已经跑遍了世界。”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更为迅速,这种特征似乎更为明显。“微波炉加热的食物会产生致癌物质”“多吃主食死得快”“长期喝豆浆会致乳腺癌”……这些流言是否也出现在你的朋友圈?近日,“2017十大‘科学’流言”在京揭晓,记者邀请10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对这些流言进行了解读。2018年,这些裹着科学外衣的流言,不能信,也别再传播了。

  紫菜不是黑色塑料袋做的

  流言1:2017年,有一段视频在网络流传,质疑紫菜“是用废弃黑塑料袋制成”,这再次引起了人们对“塑料食品”的担忧。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钟凯:收获时紫菜太老,浸泡水温不够,或者浸泡时间较短等原因,都可能导致紫菜韧性较强。辨别起来很简单:只需煮沸几分钟,紫菜就会变软,并释放出鲜美的味道,塑料袋则不会。

  肉松不是棉花做的

  流言2:有一段视频被很多人转发,称肉松是棉花做的。

  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院长李春保:肉松的本质是肉类食品,由肌(原)纤维组成,主要为蛋白质,能被牙齿嚼碎,在胃肠中可以完全消化。而棉花的本质是纤维素,既不可溶、嚼不烂,也不能被胃肠消化。也就是说:若真用棉花冒充肉松,无论加多少调料,一吃就会被识破。

  微波炉加热的食物不烧焦不会致癌

  流言3:一篇题为《请立即停止使用微波炉》的造谣文章在网上流传,指出微波炉加热致癌的多种可能性。

  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宣传部部长支修益:微波加热的主要介质是水,加热的原理是对食物中的水产生分子高频振荡,从而产生热。因此,它不可能产生新的东西。实际应用中,如果把食材烧焦烧糊炭化,的确会产生致癌物,但这与是否采用微波加热无关。

  多吃主食对寿命的影响没有那么大

  流言4:有人根据英国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的一项研究衍生出一个结论——多吃主食死得快。

  北京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岗位科学家范志红:中国营养界专家分析后表示,这项研究本身就存在问题。第一,这篇文献采用的应为中国30年前的数据。第二,文章没有说明是糖和精白主食,还是全谷杂粮中的碳水化合物,而不同种类的碳水化合物会有完全不同的健康效果。第三,我国居民目前所吃的碳水化合物比例,正好处于这项研究中所说的合理范围当中,再继续少吃不会带来健康益处。

  月球背面是一片荒芜

  流言5:霍金警告人类不要再登月了,因为月球背面有外星人。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科学传播中心主任郑永春:迄今为止,人类已经6次登月,100多次探测月球,获得了海量信息,所有探月任务都没有在月球背面发现外星人的基地,也没有发现任何人工建筑物或人为活动的痕迹。月球背面只是一片保存了40亿年之久的荒凉大陆。

  正常食用大豆食品不会致癌

  流言6:豆制品中含有大量植物雌激素,未能吸收的植物雌激素会在人体内积聚,提高乳腺癌患病概率。

  美国外科学院院士石汉平:大豆食物中不含人类雌激素,所含的是植物类雌激素——大豆异黄酮,其生物活性远低于雌激素,仅在更年期等雌激素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才能发挥补充雌激素的作用。目前亚洲国家流行病学研究一致证实,日常正常摄入豆浆、豆腐有利于降低患乳腺癌风险,即便是乳腺癌患者,正常食用大豆食品也不会使病情恶化。需要注意的是,不要随便服用提取出来的大豆异黄酮保健品。

  螃蟹柿子一起吃中毒可能性极小

  流言7:有人称螃蟹、柿子一起吃会中毒,甚至还宣称有人因此丧命。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陈立侨:在日常饮食中,除非一顿饭同时吃上几公斤以上被严重砷污染的螃蟹,再加上几公斤以上的柿子,理论上才有所谓“产生砒霜”而中毒的可能性。不过,由于部分人对螃蟹等高蛋白的河鲜消化能力较弱,而柿子中含有鞣酸,螃蟹富含蛋白质,两种物质之间有可能会相互影响,所以消化不良者食用过多螃蟹可能造成胃肠不适,吃太多柿子也可能感觉不适。两者一起大量吃,当然也不适合。但这与“中毒”无关。

  滴血尚不能测癌

  流言8:2017年有一篇题为《重大突破!一滴血可测癌症,已被批准临床使用》的文章火遍网络,所引用的是2016年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罗永章团队的一项科研成果,但罗永章在2016年已经作出了辟谣回应:“确切地讲,应该叫‘监测肿瘤’。癌症病人在治疗前检测一次,在治疗后再采血检测,通过比较休克蛋白90α含量的变化,来辅助医生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可以持续地监测。”然而,这项科研成果还是在2017年再次被误读。

  国家癌症中心、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副主任陈万青:肿瘤标志物检查简便易行,对身体伤害小,仅需少量血液或者其他体液就可以,在肿瘤筛查、诊断、判断预后、评价疗效和高危人群随访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目前应用最广的是通过监测变化评价治疗效果和疾病进展。

  目前临床应用的肿瘤标志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不能满足早期筛查和诊断的需求,存在个体差异,并受生理、饮食和其他良性疾病等的影响,因此,尚没有一个肿瘤标志物可单独用于筛查,需要联合检测,并结合其他的辅助手段。

  骨髓捐献很安全

  流言9:有流言称,捐献骨髓会对捐献者产生伤害,甚至会影响生育功能和寿命。

  中华医学会北京儿科分会委员孙媛:捐献造血干细胞没有长期不良反应。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只占人体内造血干细胞总量的3%,由于造血干细胞能自我更新,捐赠造血干细胞后人体将在短时间内恢复原有的造血细胞数量。目前还没有由于捐献造血干细胞造成长期身体健康损害的事发生,那些所谓影响生育功能、影响寿命的说法更是无稽之谈。

  打疫苗是世界公认的预防疾病方式

  流言10:一篇题为《一名有良知的疫苗工作者的心声》的文章在网上广泛传播,作者宣称打疫苗会破坏孩子的免疫系统,用自己的“多年经验”劝说大家不要给孩子打疫苗。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免疫学会理事长田志刚:事实上,接种疫苗是世界公认的、最有效的疾病预防策略,公众对于疫苗的正确认识是保持高水平疫苗接种率的重要前提。经过国家批准的疫苗具有提升人体免疫力、防止人体免受病原体感染的功效,只要按照疫苗注射的程序接种,就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也不会破坏人体免疫系统。

(摘自《光明日报》 刊于2018年2月3日《新民晚报》  作者詹媛)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