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老年基金会
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解读《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 扩大供给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
2019-11-22
字体: | 阅读:68|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有关情况向记者作了解读。

建立多层次长期照护保障制度

这位负责人指出,夯实财富储备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基础。

一方面,增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基础。一是通过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优化经济发展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二是通过完善国民收入分配体系,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促进企业财富积累与合理分配,鼓励家庭、个人建立养老财富储备,稳步增加全社会的养老财富储备。

另一方面,注重提高社会保障能力。一是加快建立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二是健全老有所医的医疗保障制度。三是建立多层次长期照护保障制度,实施兜底性长期照护服务保障行动计划。四是完善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体系。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规划》提出一系列举措改善劳动力有效供给。一方面,要全面提高人力资源素质。一是实施人口均衡发展国家战略。二是加快完善国民教育体系,提升新增劳动力质量。三是构建老有所学的终身学习体系,到2022年全国县级以上城市至少建有1所老年大学。

另一方面,要推进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一是进一步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深化户籍、社保、土地等制度改革,加大就业灵活性。二是创造老有所为的就业环境,充分调动大龄劳动者和老年人参与就业创业的积极性,推进有意愿和有能力的大龄劳动者和老年人在农村就业创业。三是构建为老服务的人力资源队伍。四是有效运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扩大劳动力供给,以全面开放扩大劳动力供给。

鼓励疗养机构改造为养老设施

《规划》中提到“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充分发展、医养有机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要加大养老服务投入力度,多渠道、宽领域扩大适老产品和服务供给。

这位负责人指出,一是提升居家社区养老品质。探索社区互助式养老,鼓励老年人根据喜好及相互约定,自愿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助式养老。

二是强化养老机构服务能力。一方面,要强化公办养老机构保障作用。加快推进公办养老机构入住综合评估和轮候制度,公办养老机构优先向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做出特殊贡献的老年人以及经济困难的孤寡、失能、残疾、高龄老年人提供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举办的培训中心、疗养院及其他具有教育培训或疗养休养功能的各类机构经过一定程序整合改造为养老服务设施。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民办养老机构。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兴办养老机构,落实同等优惠政策。引导规范金融、地产企业进入养老市场,鼓励养老机构探索各类跨界养老商业模式。

三是推进医养有机结合。养老机构内部设置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护理站,取消行政审批,实行备案管理。对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根据医保基金水平,积极探索将符合条件的家庭病床、安宁疗护等医疗费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

发展劳动力替代及增强技术

这位负责人表示,《规划》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带动作用,把技术创新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第一动力和战略支撑,依靠科技创新化解人口老龄化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挑战。

一方面,增强科技支撑能力。一是依靠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发挥创新引领作用,推动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对冲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二是发展劳动力替代及增强技术。实施智能服务机器人后发赶超行动计划,加强智能服务机器人研发和应用,培育壮大自主品牌智能服务机器人的市场规模。

另一方面,提高老年服务科技化水平。一是加大老年健康科技支撑力度。促进医研企共同开展创新性和集成性研究,加快推动老年医学科技发展。二是加强老年辅助技术研发和应用。优化老年辅助产品设计,提高实用性,为老年人功能退化缺损提供智能科技代偿,辅助、替代人力照护。三是融合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可穿戴、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以主动健康技术为引领的信息化老年健康服务。实施智慧老龄化技术推广应用工程。

(摘编自2019年11月22日《解放日报》  新华社北京11月21日电)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