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老年基金会
2025年04月23日 星期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用老物件细数斗转星移
2018-06-28
字体: | 阅读:93|
“始于1978文化·生活·艺术——‘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民俗收藏展”2018年6月28日起在文艺会堂·文联展厅开放。新民晚报记者2018年6月26日提前探营。720多个日常老物件丈量着城市发展的足迹,并讲述了因改革开放而变的生活和我们。

场景引发回忆

展览虚拟了一名生于1978年的主人公,以她的生活场景和成长故事展现了上海四十年的发展。1000平方米的展厅被打造成10多个场景,如石库门厢房、学校教室、百货商店、公交车站、音像店、世博会场馆等。

展厅入口“变身”为主人公记忆中的弄堂。一辆黑色的“永久”牌自行车停在了传呼电话亭附近。两部拨盘电话和一块搪瓷招牌引发提前探营的中老年观众的感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每个公用电话亭里都有服务员,先记下来电号码或留言,再上门通知被呼的那户人家回电。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传呼电话亭   祖忠人摄

 

往前走,便来到了主人公的家。四尺半床铺着红牡丹图案的棉布床单;床头柜上放着银灰色索尼录音机;五斗橱上摆着三五牌台钟和一对金钱牌热水瓶;方桌上整齐地放着拉丝玻璃杯……有参观者激动地指着现场的老家具说,和他家里的一模一样。

展品以小见大

720余件展品都来自于过往日常。只是随着岁月变迁,它们渐渐地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藏家张建平提供了他收集的最早的地铁票——1993年1月18日上海地铁电动客车乘车证。没过多久,地铁1号线票面名字就改为“观光券”。他解释,这是为了配合南段上行线5月28日开始观光试运营,当时很多上海市民都赶来“尝鲜”,“热闹得不得了”。到了当年年底,一周七天对应七色的“全线通车调试观光纪念卡”面世,并分别印有1到5,当时该线路一天有5班车。凭对应的颜色和数字便能知道持卡人乘坐哪一天哪一班次列车。

其他藏品也亮点不少。1990年在上证所首次上市交易的八只股票开国内股市先河,8张纸质股票原件同时现身,难得一见;“海鸥牌”相机、“上海牌”手表、“英雄牌”钢笔、“红双喜”乒乓拍展现了“上海制造”的恒久魅力;1977年中央下发的恢复高考通知原件,见证了高考恢复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互动形式多样

展览还设置了丰富的互动体验环节。观众可以观看40年以来的经典广告、影视剧片段、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老动画,也可以试听当年的流行金曲,体验红白机经典游戏,还能通过竞答游戏等方式赢取记忆中的玩具——铁皮青蛙。

展览期间的周一、三、五下午及周末全天开设15场收藏系列讲座和8场漫画互动体验。市民可通过“文化云”专题页面预约参与活动。

展览持续至7月19日,免费开放。

(摘自2018年6月27日《新民晚报》  记者肖茜颖)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