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老年基金会
2025年04月23日 星期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长海医院“9分钟奇迹”打造“卒中中心样板间”
2018-08-09
字体: | 阅读:98|

11时33分,上海长海医院急诊大厅内,急诊呼叫系统响起:“一位疑似卒中患者到达医院”。脑卒中一线医生与卒中护士立即投入救治状态。一分钟内,患者生命体征采集完毕;三分钟后,被转运至CT室;18分钟后,静脉溶栓完成,患者病情开始好转。

这是日前记者在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目睹的一幕。作为承接上海最多脑卒中患者救治工作的长海医院,这样的速度,归功于其首创的脑卒中患者“一站式”诊疗服务。

我国每年有约200万新增卒中(俗称“中风”)患者,并以每年9%的速度攀升。“每增加15分钟,卒中患者无残疾生存的可能性便下降10%。”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主任、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刘建民介绍,按照国际标准,卒中患者DNT(从入院到静脉溶栓)时间只需低于60分钟即可达标;而在长海医院,这一时间目前控制在了20分钟以内,大幅提高了卒中患者抢救的成功率,有效降低了致残率和死亡率。

脑卒中诊疗“长海模式”得到国家卫生健康委高度认可,更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誉为“卒中中心样板间”,建议向全国推广。

 

 

 

打破科室间壁垒,与死神抢时间

2015年10月2日,早晨7点。对于这个时刻,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副教授张永巍记忆犹新:“当时接到120电话,说有个卒中患者正送往医院。”接到任务,医生和护士严阵以待,从病人入院到第一剂静脉溶栓注入只用了9分钟,长海医院由此创下全国脑卒中救治史上的最快纪录。

9分钟奇迹的背后,是刘建民带领团队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以往,卒中患者就医,不得不经历挂号、初诊、血液检查、影像检查等多个环节,在医院各科室间 “折返跑”,往往因此而延误了最佳抢救时机。

如何尽可能精简就诊流程、缩短DNT时间?刘建民与神经内科主任邓本强等科室骨干反复模拟卒中病人就诊的每一个环节。他发现,问题出在现代医疗体系中,条块分明的学科界限,“要想提高救治速度,必须跨学科合作,构建融合型卒中中心。”

在刘建民的建议下,医院打破各科室间壁垒,从全院12个科室中抽调精兵强将,科学重组。2013年,混编了神经内外科、影像科、血管外科等60多名医生、完全独立运作的跨学科“脑血管病中心”,在长海医院成立。

从病人围着医生跑,到医生围着病人跑,原来必经的多个环节变成了如今以导医台(急诊预检)、CT室、导管室三点为中心的就诊流程。脑卒中一线医生与卒中护士24小时全天候待命,一刻也不懈怠。

坚持“先诊疗后付费”,五年从未有患者欠费

“为了第一时间挽救母亲生命,主治医生在没有确认收到任何手术费用和保证金的情况下,毅然为我母亲进行了微创取栓手术……”一封患者感谢信,讲述着脑血管病中心坚持了五年的爱心义举。

那天,该院脑血管病中心医生张永巍、李强、杨鹏飞三人在没有任何保证的情况下为老人实施了手术,成功救回一条命病。据患者家属透露,手术期间,老人已花去近10万元医疗费,包括急诊用药8000元、手术费用8万元。

“会不会担心病人欠钱不缴?”“不会,有什么责任我们担!”刘建民回答得很坚定。他说,当初在卒中患者就诊流程的再造中,医院首先改革的便是付费制度,坚持“先诊疗后付费”,因为对卒中患者来说,“每过一分钟,坏死的组织就会不断增多,‘快’是第一原则。”

“看着医生护士全心全意围着你,哪会有逃费的想法。”曾在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接受治疗的患者和家属几乎都有同样的感受,也因此,五年来这里从未有人欠费。

打通信息孤岛,“快”还要“更快”

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示范基地、上海市脑卒中临床救治中心,长海医院率先实践的“融合型卒中中心模式”“先诊疗后付费”“互联网科技下的全流程绿色通道”等经验,已被列为我国卒中中心建设的标准模式。

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收集标准,卒中患者就诊数据通常分散在不同科室和系统中,就像一座座信息孤岛,无法真正发挥临床和科研价值。同时,因缺乏专业分析工具,无法对上报的大量数据进行有效评估和反馈,由此影响脑卒中救治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升。刘建民认为,亟需建立脑血管病临床专科数据库。2017年病中心启用院内急救智能管理系统。护士扫码、患者手戴RFID(无线射频识别)手环,进/出CT室、溶栓室、导管室等的时间节点被一一记录下来。通过对绿色通道运行情况、卒中护士误诊率、脑卒中一线医生DNT达标时间等数据的分析,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正尝试为患者构建一张更大的保护网。

眼下,脑血管病中心的医生们正在探索更快救治新方案:与“120”急救中心无缝衔接,通过信息化平台,在车中就将卒中患者的基本情况传至院方,患者到院后可绕过急诊室预检环节,直接进入CT室,由此创造更多“9分钟”奇迹。

(摘自2018年8月9日《文汇报》  记者陈青 李晨琰)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