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首页
|
基金会
|
本会近况
|
基金募集
|
公益项目
|
各区动态
|
智慧学堂
|
敬老风采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首页
>
各区动态
>
闵行区
闵行:“城中村”里有家养老院
2019-04-20
字体:
大
中
|
阅读:220
|
吴介巷是位于上海外环线西南角的一个“城中村”,它的一圈围墙框起了闵行区梅陇镇永联村的两个生产队。去年底,这里开出一家村级养老机构——吴介巷长者照护之家,三层小楼、28张床位,倚河而居、背靠公园,身处闵行徐汇两区交界地带,周围分布多个工业园区,颇有点闹中取静的意思。
子女们很放心把父母送到养老院来。
名为“长浜”的自然河道一路向前蜿蜒,河道两侧是两层或三层的农宅,外立面涂刷了极浅的青绿色,配以黑瓦屋顶,在春日晴好的天空下显得分外静谧。
午睡后,老人们会集中在一起谈天说地,拉拉家常。
养老院中间有一个小广场,成为老人们锻炼休闲的空间。
步入吴介巷门禁,眼前风景有点别致。名为“长浜”的自然河道一路向前蜿蜒,水生植物和小型喷泉漂浮其间,河道两侧是两层或三层的农宅,外立面涂刷了极浅的青绿色,配以黑瓦屋顶,在春日晴好的天空下显得分外静谧。
吴介巷既不像远郊农村,也不像城市社区。不过可以肯定,养眼的风光很适合老年人。
村宅内的景观电梯小楼
吴介巷长者照护之家总高三层,外部装了一台“景观电梯”,供老年人上下楼。机构目前拥有14间房,都是双人间,居住空间比主打多人间的养老机构要宽裕些。对外开放至今,这里已有12位老人入住,都是本村或本镇的户籍老人。
永联村现有60周岁以上的老人约630位,占到本村户籍人口的28.6%——相比年轻人大量外流的远郊农村,这里的人口结构相对年轻,老龄化比例低于上海平均数。整个梅陇镇的户籍人口老龄化比例约为30%,同样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永联村党总支部书记、村主任吴子明告诉记者,永联村约有60%的年轻人工作在附近、居住在村内,由于周遭就业机会多,大家不必为求职而远离既有的生活圈,有就业,农村就不会出现“空巢”,只要有人,农村就有活力。
尽管如此,农村老人入住养老机构的需求仍在逐步增长。吴介巷位于城乡结合部,不论是它所在的闵行区还是相邻的徐汇区都有不少城市养老机构,但城市养老机构的收费标准比起农村老人的承受能力总体偏高。
长者照护之家最大的特点是“嵌入社区”,这里的“社区”以城市社区居多,微型养老机构嵌入农村社区的尝试还不多见。永联村根据本地老人的收入水平,定下了本村老人每月2800元、非本村老人每月3500元的收费标准,并优先收住本村老人。
农村老人住养老院,通常都要经历一段心理建设期,毕竟老观念还在,生怕被人说闲话——“子女不孝”的论断是对老人人生最大的否定。长者照护之家建成之后,有的人每天都去门口张望。
不过在熟人生活圈,老人之间也很容易互相影响,有人尝鲜,就有人跟风。80多岁的唐阿姨住进养老院,才发现自己被“解放”了,吃饭就只是吃饭,再也不用自己动手下厨,也不用自己收拾碗筷;村里一对80岁上下的老夫妻,直接带上家当一起搬进了长者照护之家;隔壁村子也有人过来,一位老太说,吴介巷离自己家也就一公里多,走路就能来回家里。
“五违四必”整治换来的空间
尽管吴介巷长者照护之家并非村民自发建成,而是永联村统一设计、运营的养老机构,闵行区还是将之作为“农村互助式养老”的一种探索,希望找到能够服务本地老人的、可持续的养老机构运营方式。
近些年,上海的城区养老服务供给越发成熟,政府开始把目光望向农村地区。2018年6月,上海市民政局出台《上海农村地区养老服务美好生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提出“推进本市城乡基本养老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村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满足农村地区老年人在养老服务领域的美好生活需要。”
当时,永联村刚刚经历了全市性的“五违四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把大批充斥村子各个角落的违法建筑拆除,清理出众多不规范出租的闲置农宅。此举使得永联村时隔多年重新露出它的原貌——原来此地并非生来“乌糟糟”一片,它可以有水有桥、可以花红柳绿。
“吴介巷原来的样子你无论如何想象不出来,到处都是违章搭建,闲置农宅基本用于群租,一处农宅住三十多人的情况很常见,很多屋子生产、居住、仓储合一,不仅有卫生问题,还有安全隐患。”吴子明说,“五违四必”整治之前,吴介巷就住着6000多名外来人口,而两个生产队的户籍人口不过270多人。拆违完成之后,吴介巷的外来人口数量回落到了1800多名。
吴介巷村宅后侧有块占地60亩的空地,过去被13家企业租用,如今彻底清空违搭、种植绿化,改造成“永联文化生态园”,既是永联村和养老院的“后花园”,也是对外开放的公园。中午时分,不少在附近上班的白领都会去园内散散步。
此后,梅陇镇在吴介巷试点探索民房“回租再出租”模式,由永联村发起成立物业公司,“一户一方案”统一回租、统一管理村民空置房屋,吴介巷长者照护之家所在的东吴27号建筑正是回租房中的一栋。
梅陇镇与永联村按照镇村各50%的出资比例对这座农宅进行改造。完整保留老宅原有结构,进行必要的适老化改造,划分休养区、休闲区、阅览区、就餐区、健身区五个区域,内部设施全部按照上海养老机构建筑设计标准配置,比如房内安装呼叫系统、一键式电话等等,公共空间布设红外线监控设备等。
“村里老人退休金平均在2000元左右,老人住进养老院,把家里的房子交给村里统一出租,他们还有一笔租金收入。两块叠加,基本不需要子女‘资助’。我们正在申请成为长护险定点机构,希望今后能够进一步降低老人的开支。”吴子明把这种方式称之为“以地养老”,“养老机构建设运营投入不少,前期需要村里其他经济收益补贴这块,可以说是靠产业带动事业,这是村集体统一运营的好处。”
养老院是乡村振兴的一部分
吴介巷长者照护之家收住老人的标准是“心智健康,可以独立思考、拥有自理能力、年龄在60周岁以上”,机构目前不具备失智失能照护能力,但入住老人不必担心日常医疗服务——长者照护之家交由民营的同康医院托管,由医院派驻护理团队,负责日间照料、日常陪护,一周一次的基本检查,一年两次的免费体检。老人如有挂号看病或紧急就医需求,可以通过绿色通道前往医院——医院距离养老院仅有两公里左右。如果需要长期医疗照护,医院也有护理床位。
“我们没有运营养老机构的经验,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护理交给医院团队,物业、餐饮等其他工作村里负担,也能解决一些就业。”长者照护之家负责人钱文才同时也是永联村物业公司经理,他不久前报名参加了一个养老机构运营管理的培训班,结业考核之后,成为班内少数几名有机会前往日本学习养老管理经验的学员之一。
比起布局丰富、经验多元的城区养老机构,上海的农村养老经验相对稀缺。此前沪上最知名的农村养老机构是位于松江区叶榭镇的“幸福老人村”,它主要由社会力量发起并运营,运营主体是其与吴介巷长者照护之家最大的区别。村集体统一管理使得养老院成为永联村开展“乡村振兴”的一部分,在永联村的设想中,村集体回租的闲置农房未来可能变成长租公寓、民宿、农家乐经营点等等,而养老院不仅是村集体经济的收益者,同时也是“美丽乡村”景观的一部分。
(摘自2019年4月20日《文汇报》 首席记者钱蓓 摄影记者袁婧)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