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老年基金会
2025年04月20日 星期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政府工作报告的热度
2020-05-24
字体: | 阅读:123|

 

10478字的篇幅,1小时不到讲完。

2020年5月22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被称为改革开放以来篇幅最短。但在数小时之内,就有十余个相关话题冲上微博热搜榜单,可谓热度惊人。

“最短”报告为何备受关注?除了因为特殊之年特殊两会本身万众瞩目外,更因为有很多问题,人们期待在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找到答案——抗疫常态化之后,经济社会如何发展,脱贫攻坚如何决胜,全面小康如何建成?尤为关键的是,2020年这么困难,每年总理都会带给全国人民的“民生礼包”,还有没有?

5月22日听了总理的报告,很多代表委员用一个词来形容:不负众望;也有人用一个字来形容,那是一个“实”字。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穿越了最漫长的冬季,看到了战胜疫情的曙光,但很多实际困难并没有随疫情减轻而减轻。这个时候,最朴实的话语,最实在的举措,最能引起他们的共鸣。

5月22日,在微博热搜榜上,“为什么2020年没提出全年经济增速目标”这个话题一直热度很高。

面对国内外种种不确定性,不提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是一种非常实在的做法,一种务实的理念,它可以引导各级政府部门,不再纠结于经济发展目标,把更多精力放在“六稳”“六保”工作上。

所谓“六稳”,是指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所谓“六保”,是指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任务。

可以看到,无论哪一方面,就业都是排在首位的。有人统计,“就业”二字,是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高频词,先后出现39次,仅次于“发展”,位居第二。

就业是民生之本,如何“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报告指出“为了保就业,上亿市场主体也必须稳住”,“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这也是最为实在的做法,稳企业,才能保住就业岗位;保就业,才能保住百姓饭碗。做好这两点,才能拉动经济增长,实现良性循环。这是总理金句“留得青山,赢得未来”中蕴含的道理。

除了“实在”,还有“实惠”。“2万亿元直达基层绝不允许截留挪用”“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降低15%”……5月22日,这些话题长时间“霸榜”微博热搜,从中可以看出,老百姓更希望得到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企业希望出台的,是真金白银的政策。

安排赤字,发行国债,中央支出安排负增长,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这背后,是基本民生支出的只增不减,是“基本民生的底线要坚决兜牢,群众关切的事情要努力办好”的承诺,是“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当然,所有一切都离不开“实干”。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强调“临难不避、实干为要”,强调“为担当者担当,让履职者尽责”,从中,我们读到直面困难的信心、决心与力量。正如总理所言:我们有独特政治和制度优势、雄厚经济基础、巨大市场潜力,亿万人民勤劳智慧。只要直面挑战,坚定发展信心,增强发展动力,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当前的难关一定能闯过,中国的发展必将充满希望。

(摘编自2020年5月23日《新民晚报》  首席记者潘高峰)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