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究竟是谁书写的?是人民群众还是英雄人物,或者仅仅是专业史官?新民晚报《街拍》栏目4年的实践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人民群众可以自己书写历史,而且可以用相机书写历史。
看街拍的照片,每一幅每一组表现的都是不同的场景和不同的人物,都有不同的主题和不同的立意,呈现的都是局部和个体,经过《街拍》栏目的精心挑选和组合,它们就成为当代上海发展最真实的记录。街拍的照片都来自街头巷尾,来自平民百姓,因而成为最鲜活、最可信的历史。
记录历史要善于抓住历史发展的新苗头、新事物和新问题,从而揭示出新趋势和新方向。例如组照《小摊头的“互联网+”》将镜头对准小摊头而非大商场,显然是注意到了移动支付必将渗透进人们日常生活的大趋势,而文字说明中强调了诚信问题,也体现了作者的前瞻性与敏锐性。《垃圾干湿分离路难走》则巧妙地利用双关语来揭开城市难题。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画面上一人推两辆车的窘境中,而是看到了垃圾分类在上海乃至在中国的窘境,从而提出了垃圾分类处理这个城市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大问题。
记录历史要敢于直面现实,敢于暴露自身的问题,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人性的完善。《焰火散场后》以唯美的图片来表现丑陋的习惯,具有很强的对比性和冲击力。全球有很多迪士尼乐园,为什么在有的国家,焰火表演散场后地上干干净净,而我们的乐园里却垃圾成堆?这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深思。牵绳遛狗和老人坐等绿灯两张照片,看起来是表扬,实际上是批评。遛狗要牵绳并须处理粪便,过街要看红绿灯,这些都是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其实并不值得表扬。但因为现实中违规的人随处可见,通过表扬的手法来正面引导人们克服陋习,就具有了很强的针对性。
记录历史还要表现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业绩。改革开放40年来,上海社会、经济、文化与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值得大书特书的。《玩转大滚圈》、《漫步上海》等其他现场照片,或通过艺术性的画面,或通过朴实的场景,展示社会进步的点点滴滴,带给人们乐观奋进的勇气与信心。
从记录市井百态到记录上海历史,“街拍”实现了自身的飞跃。
由本报和上海永业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2017年度“街拍”摄影大赛评选揭晓——
新民晚报“2017年度十佳街拍”作品
千辆违停共享单车何时“回家”? 刘歆
小摊头的“互联网+” 种楠
老人“坐等”绿灯让人顿生敬意 马蒋荣
垃圾干湿分离 路难走 李宝洋
父爱如山 宗珈禾
看啥呢? 种楠
玩转大滚圈 炫技令人赞 任国强
三代志愿者 杨建正
焰火散场后 周 馨
以窗为门 朱良城
新民晚报“2017年度二十幅优秀街拍”作品
“简餐” 李铭珅
“悟空”拦路“化缘” 肖 健
共享单车载新人 金少华
都市中的油菜花田 刘静怡
拍鸟大军 徐爱兰
漫步上海 薛耀先
单车前框装小孩有点悬 严大明
三岁女童不慎走失 两位姑娘热心相助 唐 中
街头时尚 艺术涂鸦 万忠良
多余玩具赠邻居 爱心分享被点赞 陈邱彦
爱犬失足 主人下水 众人营救 朱水苗
骑游拍弄堂 杨建正
缤纷“伞花” 周晓平
“领舞”女孩 朱水苗
生命岂可儿戏 徐正魁
牵绳捡便 文明遛狗 刘 歆
上海街头“老克勒” 曹 旸
神来之“树” 苏春生
窗外的精彩 郑小铭
我有一个梦想 它在我的背上 孙中钦
(摘自2018年6月2日《新民晚报》 作者徐祖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