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老年基金会
2025年04月19日 星期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上海将从改造机制、改造内涵等方面实现全方位提升——适老化全屋改造,以老人视角做细每一处关怀
2021-03-31
字体: | 阅读:79|

    一处60平方米的居住空间,究竟能有多少细节对老年人友好?除了能想到的:紧急呼叫器、扶手、桌边倒角外,还有更多想不到的细致——可折叠收纳的鞋凳、根据身高定制的橱柜、暗藏床垫内的智能感应设备…… 

 

(适老化设计)


      
    上海适老化改造的探索已走过十多个年头。“为1000个低保困难老年人家庭提供居室适老改造服务”还曾被列入市实事项目。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支持200万户特殊困难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围绕“适老化改造”,上海将从改造机制、内涵等实现全方位提升——推行从房屋结构、装修风格、内嵌装备设施在内的全屋改造;同时,不断破圈,让企业、社会组织等在内的更多市场主体参与,基于老人需求实现更多创新。 
      
    换鞋凳可折叠收纳,以老人视角做细“全屋适老化改造” 
      
    老人们大多节俭过日子,这一凑合可能就是数十年。为满足更多老人细小的居家改造需求,2019年底,上海民政部门决定升级适老化改造项目。前不久,由政府部门指导、市场主体运营的上海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服务平台正式上线,方便老人自由选择更适配的产品和“供货方”。 
      
    愚园路1293弄,梧桐掩映下的历史文化风貌区。88岁的伍老伯与老伴在此度过了半个世纪时光。近日,经过全屋适老化改造,老两口说,老房子不仅没有失了亲切,更添了便利。 
      
    伍老伯家里有个红色换鞋凳,因为过于矮小,常被人误以为是小朋友的坐凳。但这已经是老人搜罗了一圈后感觉最适合的换鞋凳了。就这样,一年年地凑合着,老两口也没想着换。去年底,伍老伯所在的长宁区华阳路街道开启适老化改造试点。正巧需要装修独立卫浴间的伍老伯报了名。装修队上门实地看了一圈,一眼就发掘到了这个红色换鞋凳背后所潜藏的需求。于是,他们提议在改造过程中加入可折叠换鞋凳,两位老人欣然同意。新凳子让老夫妻俩夸个不停:“高度正好是我坐下来最舒服的,不用的时候还能折叠进去,方便又省空间。” 
      
    改造实践过程中,老人们76%的需求都集中在卫生间。为此,上海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服务平台今年还专门推出“浴缸改淋浴房”套餐。一切以老人视角为基准,让那些老人的起居“痛点”被大胆提了出来。譬如,卫浴间门槛条的高度都能根据不同老人的生活习惯而个性化设计。 
      
    老楼整体焕新,放宽视角撬动居住之变 
      
    适老化改造跟加装电梯一样,是要看房屋先天条件的。显然,宽裕的改造空间就是其中一个必备项。 
      
    愚园路1293弄的改造实践,却为那些先天条件不足的老楼实践改造提供了新思路。在姚家角居委会主任邱力眼里,1293弄情况复杂。这里既有独栋洋房,也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起的非成套公房,甚至还有近百年历史的石库门建筑。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搬来这里后,伍老伯夫妇俩一直忍受着四户人家共用卫浴的尴尬。高峰期排队暂且不提,更怕的是冬天起夜时还要走一段露天路。那些冷得发抖的画面,伍老伯仍记忆犹新。改造的需求,老两口一直都有,但无奈“螺蛳壳里做道场”。此次,结合老旧楼栋整体改造,在经历多轮居民意见征询、报请相关部门审批后,伍老伯所在的这幢老公房通过空间腾挪,让家家户户安上了独立卫浴,还划拨出了一个迷你阳台。 
      
    “适老化改造,视线不能仅仅限于一方屋宅,跳脱出现有空间后,在更大空间里谋篇布局、整体更新,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实施路径。”华阳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这样说。 
      
    主动破圈,基于需求倒逼研发让老人更受用 
      
    伴随着适老化改造持续推进,不仅是家具更新,更包括养老理念的更迭。与日俱增的智能养老需求,激发了更多市场主体的参与热情。相关部门也主动破圈,让更多力量参与进来,做大市场,也加速适老产品和服务的更新迭代。 
      
    在伍老伯家里,结合此次改造,安上了两样智能设备——紧急呼叫器、心脏监测带。用他的话来讲,这两样都是“必须要装”。紧急呼叫器属于主动报警类,只要按上按钮,另一端的子女、居委会干部、社区“一网统管”平台等就能得到消息、迅速反应。为安全起见,他将家里的两个呼叫器分别安装在卫浴间、床头边。这既是大数据分析下的选择,也符合二老的切实需求。一到换季心脏便会烦闷的伍老伯还装上了心脏监测带。监测带薄薄的,放在床单下,几乎不会让老人感受到存在。 
      
    业内人士看来,老人们在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服务平台上的主动选择,有助于倒逼智慧养老从“重技术”向“重服务”转变。更多实惠、好用的智能产品,将真正改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摘编自2021年3月31日 《文汇报》 记者王嘉旖报道)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