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回应群众期盼,日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虹口区代表处联合区民政局举办首批养老服务陪诊师培训班开班仪式,为鼓励各养老服务机构踊跃参加培训,虹口区代表处提供扶持资金,用于培训费的补贴。上海市养老服务和老龄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徐启华,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虹口区代表处副会长沈敬威,区民政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虹口区代表处副会长兼办公室主任陈维,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副院长李晓光,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董事、护理和健康学院院长张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周一峰出席,活动由虹口区代表处秘书长王青主持,虹口区首批101名养老服务陪诊师参加。
张捷就养老服务陪诊师培训课程和陪诊服务平台情况做了介绍。李晓光就医疗机构在陪诊服务中的支撑作用做专题交流,他表示:陪诊服务切实解决了老年人在就医过程中“不便、不懂、不会”的难题,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将全力支持陪诊师的培训并深入结合陪诊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便利的就诊环境。
沈敬威在开班动员讲话中指出:第一是要深刻认识助医陪诊服务的时代意义。当前,上海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虹口区老年人口占比更是接近45%,高龄独居、纯老、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日趋增多,“看病难”问题在老年群体中显得尤为突出,老年人在就医挂号、检查、取药等环节亟需专业协助。上海市民政局印发的《上海市老年人助医陪诊服务试点方案》,将助医陪诊服务纳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这一政策不仅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要求,更是践行“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具体实践。第二是要扎实开展试点工作,为陪诊服务打下坚实基础。一要紧密结合市局试点方案要求,让参训陪诊师经过系统培训,掌握基本医疗知识、就诊流程和沟通技巧,同时具备应急处理能力。二要完善服务保障机制。通过试点建立“合理收费机制”和“特殊困难群体兜底保障”机制,结合老年群体消费能力,制定梯度收费标准,并探索把陪诊服务纳入养老服务补贴范畴,优先为80岁以上高龄、独居、低保老人提供普惠性支持。三要推动科技赋能与资源整合,依托国家民政部社区居家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把“沪助养老时光汇”、虹口区“百、千、万”老人陪诊等项目与陪诊服务相结合。第三是要以老人为本,夯实服务根基。陪诊服务涉及医疗流程、患者隐私、应急处理等多重环节,容不得半点疏失,要珍惜这次培训机会,扎实掌握课程内容,尤其是对常见病诊疗流程、医患沟通技巧等核心技能,要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术”。
徐启华强调:养老服务陪诊师是围绕老年人的需求,解决老年人在就医过程中的“急、难、愁、盼”问题,也是加强本市养老服务供给,促进银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一是要立足虹口老龄化程度高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聚焦高龄、独居等特殊群体的就医需求,探索陪诊的“虹口模式”形成全市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板。二是要以专业化培训为核心,夯实医疗知识、沟通技巧、应急处理等能力,依托专业化的课程体系,严格的考核标准,建立以养老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养老服务陪诊师队伍。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到陪诊服务中,持续扩大养老陪诊服务的供给。三是要探索需民政、卫健、医疗机构、社区等多部门协同机制,打通就医流程指引、服务定价、风险防范等环节。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服务全程监管、实时跟踪。推动陪诊服务普惠性政策落地,通过社会公益资源与市场化运作结合,激发行业活力,让陪诊服务既有温度又有保障,真正成为养老服务的暖心名片。
下一步,虹口区代表处将进一步围绕老人的陪诊服务需求,深入研究对特殊困难老年群体兜底保障机制,持续扩大养老服务供给,切实回应关切,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源,共筑陪诊服务新格局。
上海市老年基金会虹口区代表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