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老年基金会
2025年04月23日 星期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上海“护航”进口博览会
2018-06-25
字体: | 阅读:129|
“这不是一般性的会展,而是我们主动开放市场的重大政策宣示和行动。”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如此阐述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意义。2018年11月5日至10日,这个“不一般”的展会将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上海的城市保障也要不一般。

距离进口博览会开幕还有134天,上海准备好了吗?一手抓硬件改造,一手抓软件升级,上海的万千城市建设者和守护者已经“动起来”。从国家会展中心场馆改造、周边配套道路建设等重大项目建设全面启动,到展品、人员通关优化提升开启,志愿者招募和培训上岗工作等全面推进,软件服务也在完善中。

 

 

志愿者接受培训  团市委供图

 

日前,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调研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配套交通项目时强调,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既是全面提升上海新一轮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载体,也是全面提升上海城市整体形象的重大契机,道路建设、交通保障、环境整治等配套项目要按照精细化、长效化要求,抓紧改造完善提升,推动城市整体品质迈上更高水平,向全世界展示上海更加开放、文明的良好形象。“让游客愿意在路边举起手机、按下快门,充分感受城市处处是风景。”

颜值更高  大国风范  海派韵味

作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的主要场馆,“四叶草”正在进行场馆改造。项目设计总负责人、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总建筑师傅海聪介绍,场馆内将设置2000人规模的主会场、迎宾厅大厅及若干个平行论坛会议场所。在设计风格上,整体格调凸显“大国风范,海派韵味”。屋顶提取中国古代建筑元素——庑殿顶轮廓,上方勾勒圆形屋面,墙面、门面缀以抽象海派文化符号,形成“天圆地方”的浩瀚格局。

 

 

雄伟展馆 首席记者刘歆摄

 

“场馆改造将形式与功能结合起来。外观上,让人感觉精致大气,却又不失端庄。功能上,弧形的天篷可以让室内的声音更加响亮和清晰。庑殿顶既美观,材料的防火性能也好。”傅海聪告诉记者。

 

 

配套工程施工 视觉中国供图

 

作为主宾进出通道的南广场也在如火如荼地加紧改造。记者在现场看到,旗林广场上的旗杆已拔地而起,两旁种植了多棵大规格的香樟树。南广场两条扶梯通道的外侧,已大面积摆上了绿植。据施工人员介绍,之后南广场还将摆放由黄玫瑰等花卉组成的花海,营造浓浓的秋色。

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进口博览会保障花卉布置实施意见已经制定。在主场馆周边,花卉的铺排将采用平面与立体结合的方式,在保证绿化的同时凸显彩化。地面花卉颜色主基调以红黄色为主,彰显“国旗色”。

 

 

展馆周边绿化整治  首席记者刘歆摄

 

周边重要道路将辅以花坛花境、主题绿化景点等,营造出花海的氛围。比如闵行区段的申长路、申虹路、申兰路上种植无患子、日本红枫、实生银杏等色叶乔木,打造秋叶浓艳的效果;盈港东路当中的隔离带种植秋色叶乔木纳塔栎和紫红色的紫薇花,中层配置红色的开花植物,地被层点缀秋季时令的黄色草花,不仅色彩丰富,还增加了层次感。

进口博览会举办时间是11月,那时上海好看又处在盛花期的花卉品种并不多。上海绿化部门筛选并储备了大花海棠、球菊、一串红、孔雀草、百日草、天竺葵等秋季草花及月季、三角梅、紫薇等开花植物,确保上海在11月也能有推门见“彩”的效果。

交通更畅  苏浙入沪“主动脉”9月通车

与进口博览会交通保障相关的12个项目15条配套道路正在建设中,所有项目将在9月底前完成。

S26沪常高速公路入城段是进口博览会的“主动脉”,苏浙入沪的重要通道。据上海城投集团介绍,新建的入城段全长7.08千米,将S26公路与G15公路、嘉闵高架快速路等打通,预计9月建成通车。

为了配合进口博览会,计划于2019年9月建成通车的诸光路通道,临时辟出一条地面通行道路,便于快速疏散观展车辆。据隧道股份上海隧道项目经理李章林介绍,临时道路长2.5千米,为双向两车道,南起崧泽大道、北至北青公路。其中,有600米道路位于项目施工场区内,届时将“还路于民”,还有500米道路为新建道路。整条临时通行道路将于9月建成通车。

“四叶草”周边的道路也正在“舒筋活血”,华翔路、申虹路、通虹路、锡虹路、绍虹路、舟虹路、甬虹路、小涞港道路大修工程已启动,将在8月底竣工。

市交通委建设处相关负责人介绍,青浦区和闵行区的13条区管道路也都在施工过程中,闵行区苏虹路桥和锡虹路桥,青浦区潘和路、龙联路、徐民路(蟠龙路以东段)和蟠龙路(崧泽大道以北段)将在8月具备通车条件。多条“毛细血管”打通后,场馆周边的通行能力将得到明显提升。

此外,轨交、出租等客运保障,交通管控、临时停车等设施保障,道路引导系统、交通指挥平台等信息保障,以及机场铁路、布撤展货运等综合保障均已全面启动。其中,西虹桥地区智能交通诱导系统6月初已经开建,将通过全点阵LED显示屏,及时发布路况、车位、交通管制等信息,快速分流过境交通,引导参展交通的路径和车速,均衡调配停车泊位。

吃喝更全  食品原料信息100%可追溯

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企业签约参展,数以万计的参展商将和15万境内外采购商一起到会,怎样才能吃得安全、吃得满意?记者从市商务委获悉,由市商务委牵头负责的进口博览会餐饮食品供应保障组已经成立,以“保供、安全、价稳”为目标,制定了餐饮食品供应保障任务书。

市商务委表示,进口博览会的餐饮食品保障“3310”体系,明确了核心区、辐射区和全市范围三个层级餐饮食品供应保障方案,落实展前、展中和展后三阶段各项任务,重点保障展会期间场馆内十大类人群餐饮需求。

其中,核心区主要是国展中心展馆内餐饮食品供应保障。目前正根据相关标准及需求,确定展馆内团餐配送(外烩)和集体用餐供餐企业名单,开发进口博览会期间展馆内餐饮企业用餐供应点位置电子地图、导引图,方便消费者用餐。

辐射区主要是展馆周边10公里范围内餐饮食品供应保障,通过专业第三方平台机构,建立辐射区餐饮企业推荐目录,编制用餐目录宣传手册,对辐射区餐饮企业发放告知单,加强对辐射区推荐餐饮企业相关人员宣传培训,会同市场监管部门,加强目录名单中餐饮企业监管。

吃得好是锦上添花,吃得安全则是餐饮保障的红线,必须坚守。为此,市商务委会同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农委、国家会展中心,重点推进保障展馆内餐饮企业食品原料供应和质量安全,将对展馆内餐饮企业实行“双供应一追溯”管理制度,即:展馆内餐饮企业所使用的食品原料由政府相关部门遴选指定主副食品供应商和企业自选特殊食品供应商进行“双供应”,并实现食品原料来源信息100%可追溯,“原料供应采用定厂、定库、定车、定证、定人、定时等‘6定’管理措施”。

上网更快  5G网络将率先落地

随着进口博览会脚步日益临近,通信服务的配套也快马加鞭,各大运营商加足马力,抓紧推进5G新业务的试点和探索。

2018年5月,由中国电信上海公司与上海虹桥商务区管理委员会共同建设的全国首个“5G示范商务区”正式启动,服务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首个5G基站落地虹桥商务区。

率先进入5G时代,观众参观进口博览会将有什么独特感受?据介绍,“VR+5G”使参展企业通过场内外互动、现场演示、在线播放等方式向参观者展示一个永不落幕的展台。一个安装在国家会展中心某场馆的智能摄像头,一个基于5G网络的信息传输系统,一个设在活动现场的接收终端,能让现场来宾们实时感受到国展中心场馆内720度的动态。5G+VR技术,将有限的国展线下空间“复制”到无限的互联网世界中,让更多无法到达虹桥的观众“零距离”体验场馆内的各种盛会。

展区内人员流动复杂,监控盲点繁多,“5G+无人机”正好解决了展区管理者“头疼”的问题,通过远程控制无人机,实时记录回传高清或VR图像,向会展管理者展示了一个“透明”的现场;5G网络高达10Gpbs的峰值速度也进一步满足了超高清视频的传输需求,融合了5G网络与8K技术的“5G+8K”不仅向展会管理者呈现8K超高清的现场监控,也将用户带入一个更丰富的网络世界。这些创新应用都将在进口博览会上展示。

目前,上海移动在5G试商用方面已经迈出关键性步伐,今年计划在上海建设百座5G基站。上海移动将继续扩大5G试验网的建设,并结合2018年6月的世界移动大会、9月的人工智能大会,以及11月的第一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大活动契机,同步进行5G新业务的领先试点和探索。

管理更细  道路“夜间冲洗、白天保洁”

从2018年10月1日起,进口博览会主场馆周边核心区域将按照“一级区域”标准实施道路保洁,保洁时间延长至24小时,每天至少3次机械化清扫、2次机械化冲洗,推行“夜间冲洗、白天保洁”模式。部分区域道路保洁标准高于“一级区域”标准进行作业,路面可见本色。道路保洁将采用机扫车清扫作业、人工清扫作业、机械和人工配合清扫作业三种形式。保洁人员每天完成三次普扫,实施巡回保洁,路面垃圾滞留时间不超过20分钟。

周边重点区域在9月底前将新建公厕5处,包括3座大修公厕(申滨路通红路、申滨路舟红路南侧、申滨路舟红路北侧),1座整体组装公厕(华翔绿地公园),1座新建公厕(申滨路建虹路)。据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5座公厕均设置于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域,基本满足公厕服务半径设置要求,设计要求达到一类公厕设计标准,男女厕位比例以及第三卫生间的功能布局。

此外,市住建委透露,截至6月初,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区域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工程已开工30公里,9月底前将完成进口博览会周边及重点保障区域的架空线入地工作,并同步推进合杆整治以及开展城市家具、绿化景观、立面涂装等工作,打造“美丽街区”“美丽街道”。

进口博览会召开期间,突下暴雨怎么办?会不会产生不良影响?上海城投集团运营管理部负责人张丽丽介绍,排水公司将延续防台防汛期间的运行保障措施,加强虹桥枢纽地区设施检查,确保进口博览会期间设备完好率达100%。在会展中心周围,安排排水应急抢修队伍在排水泵站守候,一旦发生爆管、积水、漏水、污水冒溢等问题,将在半小时内奔赴现场,确保进口博览会场地不积水。

(摘自2018年6月24日《新民晚报》  记者张钰芸  裘颖琼  曹刚  叶薇)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