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老年基金会
2025年04月20日 星期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疫情防控 市民健康科普50问
2020-03-09
字体: | 阅读:63|
 

 

日常防护篇

1、新冠肺炎病例越来越少,是否可以出门活动了?

答: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出门活动依然有风险,市民们不能有麻痹思想、松懈情绪,还是要做好个人防护,不串门、不聚集、少外出,外出一定要戴口罩。

2、室外温度较低,是不是可以不开窗通风?

答:开窗通风是降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风险的重要手段。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次,每次30分钟以上,确保室内外空气充分流通和交换;通风时请注意保暖。

3、在户外必须佩戴口罩吗?

答:在人少空旷处或独自驾驶车辆时,可以不佩戴口罩。

4、日常生活中是否需要佩戴护目镜?

答:病毒飞沫入眼导致肺部感染可能性是非常低的,普通市民外出时可不用佩戴护目镜。但仍应与人保持一定距离,不用手揉眼睛。

5、出门需要戴手套吗?

答:可以通过戴手套降低接触传播风险,但戴不戴手套都要勤洗手。

6、特殊时期应注意哪些食品安全问题?

答:通过正规渠道采购食品,不要购买来源不明的食材;注意生熟分开、烧熟煮透,坚决不食用野味。

7、新型冠状病毒会附着在蔬菜和水果上造成传染吗?

答:这种概率很低。食用前先用流水清洗,建议蔬菜不要生食,水果尽量削皮。

8、接收快递应注意什么?

答:做好个人防护,处理包装后及时洗手。

9、小区里有重点地区来沪人员,会传染吗?

答:不必担心,专业机构和社区会对相关人员做好隔离健康观察,并落实相关消毒措施。

10、新型冠状病毒会通过蚊子叮咬传播吗?

答:到目前为止,没有证据表明新型冠状病毒会通过蚊子叮咬传播,但仍应做好防蚊灭蚊工作。

通勤篇

1、疫情期间,哪种出行方式最安全?

答:做好个人防护就可以安全出行;如果距离较短,建议步行或骑行。

2、乘坐公交时,如何做好防护?

答:上车先扫“防疫登记二维码”。全程佩戴口罩,候车与乘坐时尽量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适当打开车窗,不交谈,少触碰车内物品,注意咳嗽和打喷嚏礼仪。

3、在乘坐公交、地铁时不可避免会触碰扶手等,会不会有风险?

答:不用过于担心,记得乘车时不要用手触摸眼口鼻,下车后及时洗手,或随身携带免洗手消毒液进行手卫生。

4、乘坐地铁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提前查看车辆运营信息,减少候车时间;尽量错峰出行,全程佩戴口罩;上地铁先扫“防疫登记二维码”;排队时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有条件时分散站立,少触碰车内物品,下车后及时清洗双手。

5、新型冠状病毒会不会通过地铁票传播?

答:概率极低。上海地铁启用了备用车票,确保当日单程票只使用1次,不再循环,并使用碘伏对地铁车票进行消毒。最好使用个人交通卡或手机APP支付。

6、乘地铁发现有人摘下口罩怎么办?

答:如发现有乘客未佩戴口罩,请提醒;如对方仍未正确佩戴,可联系车站工作人员或拨打上海轨道交通服务监督热线64370000或拨打110。

7、搭乘出租车需要注意什么?

答:司机和乘客都要佩戴口罩,后排就座,开窗通风,记得扫“乘客登记二维码”;尽量使用手机APP支付,下车后及时洗手。

8、骑共享单车应如何防护?

答:骑行前可用75%酒精棉球或消毒湿巾擦拭车把手,也可佩戴手套;骑行时与他人保持距离,不要用手触摸眼口鼻,抵达后及时洗手。

9、私家车需要消毒吗?

答:一般情况下,私家车无需消毒处理,做好通风即可。

10、搭乘单位班车如何防护?

答:按指定位置就座,尽量留有间距,戴口罩,不交谈。

办公篇

1、出现发热还可以上班吗?

答:如体温异常应居家休息,及时报告单位,及时到医院就诊。

2、乘坐电梯应如何防护?

答:佩戴口罩;等候电梯时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不交谈;触摸电梯按钮后应及时洗手,没洗手不摸眼口鼻。

3、办公时需要戴口罩吗?

答:多人办公时应佩戴口罩,并尽量保持1米以上距离。

4、办公室环境需要消毒吗?

答:一般不需要;应保持空气流通,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次,每次30分钟以上;通风时请注意保暖。

5、办公物品需要消毒吗?

答:可经常使用75%酒精棉球或消毒湿巾对键盘、鼠标和电话等常用的办公物品进行擦拭消毒。

6、参加现场会议应如何做好防护?

答:控制会议时间和规模,会场注意通风;参会人员全程佩戴口罩,座位保持一定间距;如使用话筒,结束后可使用75%酒精棉球或消毒湿巾进行擦拭消毒。

7、就餐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错峰就餐,排队时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尽量打包后带回办公室单独进餐。

食堂内保持间距就座,尽量不要面对面坐,不摸手机、不交谈;吃饭前最后一刻摘掉口罩,吃完饭后尽快佩戴。

8、和同事讨论工作时如何防护?

答:尽量通过电话、网络进行沟通;当面交流应佩戴口罩,并适当保持间距;传阅纸质文件后尽快洗手。

9、如何做好外来人员的管理?

答:应进行体温检测,并做好访客登记;推荐使用“随申码”核验健康信息;交流时双方都要佩戴口罩。

10、每天下班回家都需要洗头吗?

答:一般不需要;只要正常清洗即可,过于频繁反而会伤害头发;外出也可以选择戴帽子。

消毒篇

1、居家环境应如何消毒?

答:一般不需要对室内环境进行消毒,经常通风和定期打扫即可;门把手、灯具开关、遥控器等物品可用75%酒精棉球或消毒湿巾进行擦拭消毒。

2、家用空气净化器能不能杀灭新型冠状病毒?

答:常见的家用空气净化器通过吸附作用过滤空气污染物,一般没有杀灭病毒的功能,也不一定能过滤病毒。使用空气净化器能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但也需定时开窗通风。

3、如何对手机进行消毒?

答:可用75%酒精棉球或消毒湿巾擦拭消毒,消毒时从上到下沿着同一方向轻轻擦拭手机表面,记得屏幕、背面和侧面都要擦拭。

4、回家后怎样对外套消毒?

答:一般不需要,尤其不要用75%酒精进行喷洒消毒;外套应挂在通风处,勤换洗、常晾晒。

5、鞋子应该消毒吗?

答:一般不需要对鞋子消毒,建议回家后在门口换鞋,并放置在通风处。

6、需要经常用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吗?

答:一般不需要。日常采用“流动水+洗手液(肥皂)”,按七步法要求正确洗手即可。不便于洗手时,可临时使用免洗手消毒剂保持手卫生。

7、口罩能用75%酒精消毒后重复使用吗?

答:不能,会影响口罩的防护效能。

8、卫生间里的干手器能杀死新型冠状病毒吗?

答:不能,干手器只能用于手清洗干净后的烘干。

9、小区门口的消毒通道有必要吗?

答:没有必要,过度消毒也是毒。

10、含氯消毒剂怎么使用才科学?

答:根据消毒对象,按说明书要求进行配制;建议佩戴口罩和手套;不要和洁厕灵等清洁剂混合使用;盖子拧紧后存放在低温、阴凉及儿童不易触及的地方。

求医问药篇

1、如果有发热症状,是否有线上咨询的途径?

答:可拨打本市发热咨询热线33672885、33682885,通过“新冠工作室”微信小程序和各家医院开通的互联网在线咨询服务获取相关资讯。

2、出现发热或可疑症状,就医途中应该怎么做?

答: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尽可能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

3、去医院就诊应如何准备?

答:目前医院门诊实行“全预约就诊”,提前关注医院开诊信息,分时段预约挂号,错峰就诊。对预约有困难的老年患者,医院提供现场服务和帮助。

4、在医院就诊过程中应如何做好防护?

答:全程佩戴口罩,配合体温检测和健康询问;尽量少接触公共物品,避免用手触摸眼口鼻;及时洗手,可携带免洗手消毒液,随时保持手卫生;排队时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尽量减少在院时间。

5、就医后回家要怎样做?

答:回家后立即更换衣物并用“流动水+洗手液(肥皂)”认真洗手,佩戴的口罩应弃用,并注意自我健康观察。

6、孕妈妈如何选择就医?

答:产检应前往建档医院;如非产检,尽量就近就医。定期产检很必要,即便疫情期间也要重视每一次产检。孕妇如出现发热、乏力、干咳、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且本人14天内有疫情高发区旅游史、居住史或与确诊病人有密切接触史,应去指定医疗机构尽快就医。

7、疫情期间疫苗接种怎么办?

答:应根据接种门诊新预约通知前往,或主动向门诊预约接种日期;犬咬伤患者,应立即前往本市犬伤处置门诊接受规范处置。

8、慢性病患者在使用长处方药物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认真了解关于药品储存、规范用药、病情监测等信息,如出现不适,应及时咨询家庭医生或就医。

9、抗生素是否能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答:不能。抗生素不仅没有预防效果,滥用还可能会引发药物不良反应,导致耐药性等问题。

10、有预防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吗?

答: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专门用于预防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

(摘编自2020年3月9日《解放日报》)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