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余岁的谈老太在杨浦区打虎山路上一套二室户里住了廿余年。2019年,杨浦区领导来到江浦社区开展“一线工作法”座谈会,谈老太提出两点希望:二楼窗口阳光被大树遮挡,室内终年阴暗,能不能把树枝修剪一下;自己和老邻居们住的房子面积小,都没有客厅,小区里也没有绿化休闲空间,能不能在门口的打虎山路上做文章,让老人们有个地方孵孵太阳、拉拉家常?
“微整容”后面目一新的打虎山路 孙云摄
最近,谈老太的两点希望都变成了现实:窗前树枝修剪了,室内亮堂了;打虎山路上有了健身步道、纳凉亭和休闲长椅,每天谈老太都要出门一两次到长椅上坐一坐,和老朋友们聊聊天,每周两次外出购物时,也可以一路有长椅歇脚,再也不怕拎不动柴米油盐。不只是谈老太,附近的居民们都欣喜地发现,打虎山路“微整容”后的新面貌太赞了!
这里到底有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江浦路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控江路至辽源西路之间的打虎山路长约500米,两侧居民区基本都是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第一批煤卫独用公房,20-50余平方米的面积无法满足居民的社交需求。而且,社区老龄化程度高达40%左右,其中还有不少是高龄独居老人,步行去数百米外的睦邻中心、和平公园等公共设施不容易,家门口的“绿化空间+城市客厅”才是最实用的。
2019年以来,江浦路街道开展打虎山路(控江路-辽源西路)公共空间微更新项目。首先改建了一座凉亭,并对街面原有的十余组休闲椅全部更新,又新装了十余组,使整条街上的休闲椅总数达到35组。
根据居民意见,这些休闲椅还充分考虑到了老人使用的需求:长椅有靠背,腰部还略有弧度,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让人久坐不累……
自从凉亭和长椅建好,谈老太每天都会出来坐一坐,有时,还会带着一袋毛豆边剥边聊天,“一个人在家太孤独了”,有了马路上的“公共客厅”,老人可以不再闷在家里了。
为整体提升打虎山路面貌,社区规划师又在公厕前加装了一面绿化屏风墙,使公厕不再“开门见山”,有了“曲径通幽”的美感。同时,路面还改建了塑胶健身步道,与附近小区的塑胶健身步道“一气呵成”,让大家上班买菜路上也能顺便健个身。以前,一些水果店等沿街商铺会跨门设摊,有碍市容和交通,改造中,绿化带被整体后移靠近店铺一侧,人行道被拓宽的同时,也压缩了店前空间,杜绝了跨门营业情况。
采访这天,恰好下着毛毛细雨。在这里工作了好几年的辽源二村第一居民区党务工作者费志才说,原先打虎山路挺陈旧,人行道上的花架都生锈破损了,里面还经常扔着发臭的生活垃圾,如今,打虎山路越来越漂亮了,来一番“雨中漫步”也令人陶醉。特别是,这条路还是“双拥街”,沿途有反映军民情深的墙绘、双拥共建图片微展览,景观石题写“强军梦”,纳凉亭取名“双拥亭”,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他觉得格外亲切。每次有战友从外地来上海,他都会带着战友在这条街上走一走,看一看江浦社区的双拥氛围。
谈老太和费志才道出了许多居民切身的幸福感受。7月17日,江浦路街道的社区工作者正在这里开展每周一次的“爱国卫生,清洁家园”行动,他们告诉记者,自从打虎山路面目一新后,居民们更加爱惜环境,乱贴小广告、乱扔垃圾等现象明显下降。以往一个花箱里能拣出六七十个烟蒂,如今只有十来个了。数字对比鲜明体现出家园面貌的变化和居民行为习惯的双双变化,也是“品质江浦华彩滨江”这一社区三年行动规划的生动展现和实践。
(摘编自2020年7月18日《新民晚报》 记者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