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7日下午,长宁区文化艺术中心剧场内热闹非凡,喜气洋洋。随着长宁区副区长徐静充满温馨感的亲切问候和祝福致辞开讲,一场“改革开放展风采 幸福养老谱新篇——长宁区2018年敬老月主题活动暨老年文艺展演”在喜庆的热烈气氛中隆重上演。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基金募集委员会副主任曲军、长宁区老年基金会会长鲁德喜、上海市民政局老龄工作处副处长葛健、长宁区民政局局长章维、副局长沈海燕、长宁区精神文明办副主任马汝玉、长宁区文化局副局长王友生、长宁区老年协会副会长潘顺康等,与长宁区老龄工作委员会各委员单位、各街镇的负责人、老龄干部,老龄工作相关单位人员,为老服务社会组织和企业单位代表,以及来自各社区的老年朋友代表500多人欢聚一堂,共庆佳节。
上半场敬老月主题活动高潮迭起。现场观摩者先是观看了展现长宁区开展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的专题短片,让大家深深感到,长宁区历来重视发展老龄事业,2018年更是以入选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养老政策体系、优化养老设施优质均衡布局,推行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惠民政策,使全区老年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这次敬老月期间,围绕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为了更好地营造爱老敬老的社会氛围,由长宁区老龄办牵头,区民政局、文明办、文化局和区妇联等部门合作,区老年基金会资助,在全区举办了“以爱之名”公益作品创作大赛、示范睦邻点评选活动和社区老人歌咏比赛。经过各方面专家的评审,这次活动揭晓了各奖项,章维宣读了获奖名单。王萌萌的《用秋思绣你们的名字》,从小处切入,以细节动人,构思巧,风格新,灵动真诚,获得公益作品创作大赛“文学类”最佳作品奖;朱涛的《弟子规》书法作品紧扣大赛主题,线条疾缓自如,章法和谐又富于变化,笔墨态势灵动典雅,具有遒劲凝炼、豪迈抒情的书风,获得公益作品创作大赛“艺术类”最佳作品奖;陈红飞的《父亲的节日》以独特的视角,运用构图和对光线的处理,向观众表达了父亲希望外出的子女回家过节的潸然泪下的情感冲击,获得公益作品创作大赛“微电影类”最佳作品奖;全区为老服务特色品牌——老年人互助睦邻点有312个,其中78个被评为2018年度长宁区示范睦邻点;长宁区2018年社区老人歌咏比赛经角逐,天山路街道合唱队荣获一等奖,华阳路街道、新华路街道、周家桥街道合唱队荣获二等奖,仙霞新村街道、北新泾街道、新泾镇、程家桥街道、虹桥街道、江苏路街道合唱队荣获三等奖;出席活动的领导分别为以上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并与他们合影留念。
下半场老年文艺展演精彩纷呈,不时赢得现场老年朋友雷鸣般的掌声。北新泾街道的舞蹈《拉丁串烧》,以桑巴、伦巴、恰恰、斗牛、牛仔五个舞种风格,舞出了浪漫、火热的激情。新华路街道配乐诗朗诵《金孔雀》,饱含热泪、深情歌颂了歼10战机首批女飞行员在训练中不幸牺牲的余旭。平均年龄65周岁的华阳爱之声女子合唱团,是上海市民文化节首届百强团队之一,她们的原创表演唱《我们退休了》,曲调悠扬、演唱感人,充分表达老年人退休后的生活幸福又美好,夕阳无限美。长宁区老龄艺术团演绎的服饰小品《福寿满堂》,喜庆热烈,呼应主题,为整场活动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金秋十月庆重阳,九九关爱呈吉祥。据悉,自9月27日长宁区敬老月活动启动以来,区老年基金会联手区老龄工作委员会有关成员单位以及各街镇,精心组织、周密策划,开展了大型为老服务现场咨询、“小剪刀献大爱”、“金色池塘 静享渔乐”、情系老人织围巾送关爱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全区老年朋友送上老年节的诚挚祝福!
(长宁区老年基金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