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老年基金会
2024年11月21日 星期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虹口区市民驿站成了许多老人第二个家
2019-09-11
字体: | 阅读:429|
2018年11月6日

虹口区市民驿站

■习近平走进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逐一察看综合服务窗口、托老所、党建工作站等

■习近平强调,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垃圾综合处理需要全民参与,上海要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办好

■习近平叮嘱,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就在社区。社区是党委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要及时感知社区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一件一件加以解决。老百姓心里有杆秤。我们把老百姓放在心中,老百姓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中

 

 

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里,老年人正在学习书画。 司占伟摄

 

 

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多功能厅乐队排练。 司占伟摄

 

在虹口区,市民驿站是政府联系居民最直接的窗口。2018年1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逐一察看综合服务窗口、托老所、党建工作站等。总书记说,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就在社区。社区是党委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要及时感知社区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一件一件加以解决。

不到一年时间,市民驿站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得到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助餐点覆盖的人群更广,托老所变得更加智慧和时尚。

截至2018年底,上海全市户籍老年人口占户籍总人口的比例已达34.4%。市民驿站,正是上海结合超大城市老龄化日益严重的现实,以“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为突破口,搭建的社区综合为老服务实体平台之一。

社区食堂成“网红”

在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一楼综合接待大厅,前台设有为老服务接待、社区事务延伸服务点、党群服务三大窗口。为老服务接待窗口,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业务办理、政策咨询、服务介绍等,也是上海市首批养老顾问点之一。

记者采访当天,刚退休不久的刘阿姨在查询独生子女档案,为了尽快领取一次性独生子女补贴。“以前,要专门去街道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才能办理。现在走几分钟来市民驿站就可以了。”刘阿姨说。

据介绍,市民驿站社区事务受理涉及的条线和数量不断增加,咨询事项由原先的169项调整至188项,增加调整包括城乡居保缴费银行卡信息采集、城乡居保缴费银行卡解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登记信息变更申请等在内的十余项事项。当场办结事项由原有的7大类38项调整、增加至目前的9大类50项,增加包括婚姻登记档案查询、独生子女证档案查询、再生育子女审批档案查询等12项。

这里的社区食堂,则是附近的“网红”。价格公道、菜品质量高,社区食堂不仅吸引了许多附近居民,更有不少白领慕名而来。每天中午11点开始,很多居民走进来,花十几元钱就能吃到一荤一素、米饭加汤。“每天一日三餐都在这里解决了。”王阿婆说,“这里的菜味道适合老年人,每天翻花样,看看今天的菜谱:稻香扎肉、红烧黄鱼、双色虾仁、宫保鸡丁,样样都有。”

随着客流量越来越大,社区食堂的供应能力有些捉襟见肘。为满足更多老年人的助餐需求,社区食堂后厨2019年开始了更新改造,扩大面积,同时也加强干湿分离,保障后厨食品卫生。据嘉兴路街道社区服务办主任熊洁介绍,改造后的社区食堂每日供应量能达到2000人左右,包括堂食以及外送。

2019年嘉兴路街道还开设了5个助餐点,让居民们直接在家门口就可用餐。助餐点每日供应两种套餐,价格均为11元。为丰富助餐形式,满足多元化的口味需求,嘉兴路街道还计划与一家国有餐饮机构上线移动订餐服务。届时,居民们只要扫一扫二维码就可实现移动订餐。

嘉兴路街道党工委书记狄梁表示,一年来围绕“有意义、接地气”,嘉兴路街道逐步形成“1+5+27+27+X”的党建工作平台,即:1家社区党建服务中心+5家市民驿站党建服务站+27家居民区党建服务站+27家社会层面党建服务站+若干家其他党建服务站,让其更好地服务于居民。

托老所是第二个“家”

眼下,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托老所,已然成为许多老人的第二个“家”。不过30元,老人们就可以在这里待上一整天:有课程可以上、有老伙伴可以一起白相,还可以吃饭、休息,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日程,让很多老人连说“适意”。

2018年11月6日,曾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慰问的88岁老人朱德明,如今每天乐呵呵地和老伙伴们参加各种活动。“上午过来日常身体检查、做手指操,中午吃上一顿好吃的,下午有烘焙、书法、下棋等各种活动。”

其他老人们,也忙不迭地参与到各种活动中:画画、十字绣、手工……这背后,是工作人员对每位老人兴趣爱好的悉心记录,“我们要发现、发挥每个人特长,为老人们提供做‘老师’的舞台,激发老人的活力和自信,甚至实现他们年轻时的梦想,提升他们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努力创设‘老有所为’的土壤和环境。”托老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老人们普遍感觉,课程更“时尚”了,让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在原有的手工、唱歌、书法、烘焙、益智游戏等课程的基础上,托老所2019年又增加了插花、打击乐、垃圾分类互动游戏等“新时尚”课程,还聘请专家来传授茶道、水墨画等教学,联系一些爱心企业和志愿者上门为老人送活动、送演出,做到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演出。

托老所也新增了智慧养老服务。在这里,工作人员除了每天给老人量体温、测血压,详细记录在个人健康档案卡上,还做到对每位老人的情况了然于心,大到护理的注意事项,小到爱喝什么茶、爱吃什么菜等。同时,聘请专业康复治疗师,根据不同老人的身体状况,设立康复活动指导,有力提供了“老有所养”的服务保障。

市民驿站还开设了健康生活馆、创艺手工坊、书画沙龙、朗读班等各类活动,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在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基础上,设立养老顾问员,逐步向27个居委会全覆盖。

屋顶上,则有了老人们爱去的空中花园。“之前上海植物园的老师过来,给我们发了种子:向日葵,迷迭香,豌豆……好多品种,有些我名字都叫不上来。”许菊瑛阿婆说。不仅在屋顶上种植出一片绿意,老人们还带了种子回家养,遇到问题就在微信群提问,老师很快就会解答。许阿婆告诉记者,市民驿站举办过“屋顶花园之果蔬的品尝与鉴赏”活动,在小程序上很快就报名满员。

针对老人们关心的各类养老政策、设施等信息,嘉兴路街道编制了《嘉友益老》养老手册。由于第一批印制的25000本已被领完,更新的第二版,正在印刷制作中。

整个上海,也逐步搭建了“虚实结合”的社区综合为老服务平台——“实”,即以设置在全市各街镇的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为枢纽,打造的长者照护之家、日间照料中心等社区为老服务综合体以及社区“养老顾问”制度等;“虚”,即以“上海市综合为老服务平台”信息系统为依托,重点开发的线上“智能养老顾问”等。

垃圾分类成了新习惯

2018年1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时指出:“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垃圾综合处理需要全民参与,上海要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办好。”

一踏进虹口区宇泰景苑小区的大门,就可以看到一道独特的风景:一座浑身爬满绿植的垃圾箱房,边上是摆放得整整齐齐的分类垃圾桶。76岁的居民郭本泰熟练地将湿垃圾倒入湿垃圾桶之后,再将塑料袋丢入干垃圾桶,他告诉记者:“垃圾分类的新时尚已经成了我们的新习惯。自从垃圾分类之后,垃圾点位少了,楼下的苍蝇、虫子不见,小区的环境更好了,停车位还增多了!”

2019年3月1日,宇泰景苑小区就开始试点垃圾分类撤桶并点、定时投放,是虹口区首个试点小区。原来,小区有10个24小时的垃圾投放点,归并为3个垃圾分类投放点位后,371户居民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就近到这3个点上分类投放垃圾,为了提高垃圾分类的实效,每个点位上有志愿者值守来引导居民正确分类。

“经过4个月的磨合,每家每户都已经养成了家中垃圾分类装袋,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的好习惯,居民垃圾分类的准确率也已经超过98%。志愿者从最初在投放点值班指导,到如今已经基本无事可做。”红叶居民区书记王静华骄傲地告诉记者:“今年7月1日,也就是《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的那一天,我们的志愿者也圆满下岗了!即便没有志愿者,这两个月来,小区的垃圾分类正确率也始终保持在98%以上。”

同样在2019年3月,小区里新建的“堆肥花园”“一米菜园”成为了附近最热门的场所。这里不仅花草娇艳欲滴,风景雅致,还专门放置着用来发酵处理小区湿垃圾的堆肥桶和酵素桶。不少居民已习惯每天来打理一番果蔬,再带点酵素回家养花。“这个肥料相当好,特别适合种花,只要填在花盆土壤里就行,很多其它小区的人还专程来拿。”宇泰景苑小区花仙子志愿服务队队长陈桃花指着堆肥桶告诉记者,一桶肥料只要发酵25天就能用了。

据悉,目前宇泰景苑小区的居民分类投放参与率达100%,分类准确率达98%,资源回收利用率达到60%。

类似宇泰景苑这样的场景,正在上海无数个小区里上演,通过党建引领、“三驾马车”协同、志愿者动员、居民自治等方法,这场垃圾分类革命推行势头超过预期。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上海湿垃圾日均清运量为0.92万吨,较2018年底增加130%;干垃圾日均清运量低于1.55万吨,较2018年底减少26%;可回收物日均增加至0.45万吨,较2018年底增长了5倍。

(摘编自2019年9月11日《解放日报》  记者周楠)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