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上海市老年基金会、上海市民政科学研究和国际交流中心(以下简称“市民政科交中心”)就助浴公益项目进行了调研座谈。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孙萍,市民政科交中心副主任方晓静、科研人员郭兰兰、赵雅楠参加。新华社原高级记者陆国元,老乐惠智慧健康专项基金管委会主任宋烨,浦东新区新场镇社区服务中心主任沈彩雅,徐汇区凌云街道社区基金会秘书长沈筱珏应邀参加,市老年基金会基金募集部、项目管理部相关人员参加。
方晓静介绍了市民政科交中心今年自主调研课题的开展情况,其中的助浴和陪医也是市民政局今年重点关注的方面,希望通过走访相关机构及企业获得一些支持和帮助,把调研工作做得更加扎实,为这些公益项目能持续开展提供有力的实践依据。
宋烨对爱心助浴公益项目的成立背景、实施区域、资助对象、受益人次、项目实施现状作了介绍,并对助浴公益项目在实施前的标准制定、助浴师培训、助浴知识宣传作了解答。沈彩雅和沈筱珏分别就各自社区在实施爱心助浴公益项目时老人们的亲身感受和一些暖人的小故事作了宣讲。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企业投身为老公益事业,让更多的失能老人感受社会的关怀。
陆国元分享了《阳光下的温暖》和《大道 岁月 传承》书中提及的两个助浴故事,并从助浴的模式、资金来源、风险防范、社会认同、未来发展等方面分析了助浴项目所面临挑战和难点,并对助浴项目的持续开展提出个人建议。
孙萍在讲话中说,今天的助浴项目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提升和改进,它更能体现安全、便捷、可行。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许多老人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的洗澡问题尤为突出。为此,我们在项目实施前期,作了大量的调研,也对爱心企业提供的助浴工具请教了专业人士,最终启动助浴公益项目,为有需要的老年困难群体提供安全、舒适的洗浴服务。一能提升老人的生活质量,二能促进老人的身心健康,三能体现社会关怀。从项目的进展我们可以看出,该项目:一是很有温度,这是人和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机器无法完成这种沟通,老年人需要有温度的沟通;二是很有市场,各种助浴工具可以分层满足远郊、近郊、中心城区不同家庭条件的老年人对助浴的需求;三是社会认可度,中心城区比较认可高版本助浴。在推进老年人助浴项目的进程中,感恩我们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的不断努力和奉献。关爱老人就是关爱自己,我们所有的付出就是要让上海的老人有尊严地生活,就是为了让上海的老人感受到城市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