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创新创业集聚的杨浦区,养老服务业也插上智慧的翅膀,汇聚多方力量构建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
杨浦区的养老担子不轻:截至2018年底,区户籍老年人口39.23万人,占该区总人口的36.53%,部分街道老龄化比例已超过40%,老年人口总数及高龄老人数量均列全市中心城区前列。
睦邻中心的读者沙龙里不时传来居民们的欢声笑语。 文汇报资料照片
应对老龄化的严峻挑战,杨浦区结合区域内老厂房众多、社会资源丰富的特点,坚持养老机构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创新转型同步推进,围绕“智慧养老、睦邻杨浦”核心理念,积极推进“睦邻+精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预计到“十三五”末,该区养老床位总数将达到10800张,列中心城区首位。
“虚拟养老院” 让老人居家享专业照料
家住长白新村街道的独居老人王阿婆,今年已经80多岁高龄,平时全靠女儿每天往返照顾日常起居。因为割舍不下生活了几十年的老房子、老邻居,王阿婆对女儿物色的近郊养老院感觉不称心。
困扰王阿婆一家的难事在2019年4月有了转机。杨浦区依托区社会福利院启动了“虚拟养老院”项目试点。经上门评估、家庭适老化改造、智能化监测设备安装、服务协议商讨等环节,王阿婆家被列为首批试点服务家庭之一,成为了福利院的一名“编外”住养老人,每天在家就可享受来自福利院的专业照料服务。而王阿婆的女儿也成为“虚拟养老院”项目的受益者,通过福利院开设的护老者支持服务,掌握了更加专业的家庭照护技能和心理疏导技巧。
“虚拟养老院”启动短短一个月间,杨浦区就为23个家庭成功对接了养老需求。据介绍,“虚拟养老院”的核心是“养老机构+信息平台+精准需求+专业服务”的无缝衔接、高效联动,推动养老机构专业资源溢出社区。“虚拟养老院”签约老人可享受到比一般社区居家服务更多、更齐全的服务,生活照料、照料护理、人文关怀、评估及预防、应急救助等五大类服务几乎涵盖日常生活照料的所有内容,解决了“养老不离家”的问题。针对老人的个性化需求,福利院还将为其量身定制,匹配专业人员上门服务,实现居家、社区、机构服务融合的养老发展理念。
“智慧+” 丰富养老服务体系
在智慧养老“杨浦蓝图”中,“虚拟养老院”只是其中一角。2017年,杨浦区在全市率先建立区级综合为老服务信息平台“彩虹桥”。2018年以来,“彩虹桥”不断提升能级,构建“睦邻+精准”养老服务体系。
近年来,杨浦区持续探索深化五大“智慧+”服务:
“智慧+平安”,依托区域内双创企业,在全市率先打造养老设施消防物联网远程监测平台,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消防安全动态监管。该技术将实现区内养老设施全覆盖,为老人们撑起平安“保护伞”。
“智慧+医疗”,依托控江医院、沪东护理院等区内优质医疗资源,结合《上海市老年照护统一需求量表》,组建医养护专业团队,同时构建智慧型医养护一体化移动照护系统,提供社区居家老人医养护全方位服务。
“智慧+助餐”,依托“彩虹桥”平台,实现从服务准入、信息管理、点餐结算到质量监管的系统集成,结合多种措施努力打造社区老人贴心餐食。
“智慧+居家”,依托二维码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系统,每月为2.53万名老年人提供服务;还搭建“96987666”热线及“一键通”紧急援助系统,试点以来提供服务8.4万人次。
“智慧+公益”,以老年志愿者爱心积分兑换制度为基础,探索志愿者“时间银行”系统,健全互助管理机制,探索以服务换服务的养老服务新模式。
(摘编自2019年7月25日《文汇报》 撰稿周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