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骨质疏松不用补钙了?”“这么多年钙和维生素D都白吃了?”“还能不能让我安心地吃点钙片了?”这两天很多人发出了这样的惊呼,感慨多年的传统观念被颠覆,甚至不少人直呼“毁三观”。起因就是JAMA上最新发表的一篇中国学者的文章。而补钙的真相是:补钙有个体差异,不能一概而论。
2017年12月27日0点整,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IF=44.405)在网站主页上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在线发表了共同第一作者为我国学者的原创性论著——钙剂或维生素D补充和社区老年人骨折发生的相关性——一项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该论文回顾了51145例患者后发现,无论补充钙剂、维生素D还是钙剂/维生素D联合补充均不能降低50岁以上居住在社区的中老年人骨折的发生率,甚至大剂量补充维生素D还增加了骨折发生的风险,因此不建议这些人群常规补充额外的钙剂/维生素D。
到底能不能补钙、要不要补钙一下子就成为一个热点问题。补钙需要进行个体化的评价,能不能补钙因人而异,单纯地说要不要补钙都是不全面不正确的。其实要了解能否补钙,首先要知道钙在人体中是怎么被吸收的。无论钙片还是饮食中的钙都是首先经胃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形成血钙,再通过骨代谢,把血钙进行钙盐沉积,形成骨骼。所以,血液中的钙量必须保持在一定水平,过多或者过少都不行。过量补钙,血液中的血钙含量过高,可以导致高钙血症并会引起并发症,如肾结石、血管钙化等等。所以很多老年人盲目补钙,以为只要吃钙片就可以防治骨质疏松是错误的,并不存在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好这种情况。通常,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摄入800毫克的钙就行了。
我们提倡补钙要科学,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 补充钙质的同时需要补充一定量的维生素D,它是促进身体吸收钙质的催化剂,这种维生素需要在阳光和皮肤的联合作用下才能产生,因此多晒晒太阳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治骨质疏松。一般来说,年轻人每周累计晒40分钟、老年人晒60分钟就能获得充足的维生素D。
2. 应当注意饮食中钙质的摄入,多吃富含钙质的食物比如牛奶、豆腐、虾皮、紫菜等,同时也可以全面补充微量元素。在婴儿期、青春期适当补充钙剂。
3. 适度运动预防骨丢失。适当进行跑步、跳绳等有氧运动,通过肌肉舒缩刺激骨骼以增强骨骼质量和密度。运动能帮助提高钙吸收和保持骨密度。最有利于骨健康的项目是散步、慢跑、爬楼梯和跳舞,建议每周最少做两次有氧运动。而且坚持这种生活方式,才能尽量减少骨量流失,降低骨质疏松发生率。
4. 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不要把碳酸饮料当水喝。吸烟、酗酒、高盐饮食、喝大量的咖啡、活动过少或过度运动等均是引发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要尽量避免。
科学补钙千万不能一概而论,要结合自身情况进行适当补钙,必要时还是要到医院请专家指导补钙,这样才能达到强身健体、预防骨质疏松的效果。
(摘自2018年1月8日《新民晚报》“康健园” 作者胡予主任、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老年科沈继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