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水仙将在花博会全程盛放 —— 花博会专设崇明水仙园,这一品种有五百多年栽培史,曾远销欧美
在中国,上海崇明水仙和福建漳州水仙是最著名的两大水仙品种,崇明水仙更因其馥郁的香气广受喜爱。2021年5月21日即将开幕的第十届花博会上,有着500多年栽培史的崇明水仙,将是花博会崇明园的主角之一。
崇明水仙为何名气这么大?现在境况如何?记者日前前往崇明最大的水仙种植基地——百叶水仙花专业合作社一探究竟。 500年栽培史4月的崇明水仙种植基地内,只见一片油绿的叶子,乍看上去像一片大蒜。基地负责人施豪介绍,眼前这片碧绿的水仙田,地下是养到第三年的水仙球根,也是市场上最卖得出价钱的商品球。当气温超过25摄氏度,绿叶开始变黄休眠,地下的球根会被机械挖出来,放进仓库储藏。10月底11月初,这些种球将被分批种下,并在春节前含苞待放时进入千家万户。盛开的崇明水仙花瓣润白如玉,状如圆盘,花心金黄,宛如酒盏,有“金盏银台”的美称。崇明水仙名气大,不仅因为她花香袭人,更因为她有着悠长的栽培史。早在500多年前,崇明县志上就有栽培水仙花的记录。上世纪20年代,因为有外国人在上海街头想购买崇明居民偶然带去的水仙花,崇明水仙登上经济贸易史舞台。20世纪30年代初,崇明销售的水仙一度占上海市场的80%,远销北京、南京、汉口之余还出口到了美国。此后,因“一·二八”事变等战乱,崇明水仙产业陷入萧条困境。新中国成立后,崇明水仙产业复苏,一度远销日本、欧美等国家和我国香港、澳门地区,赚取外汇达百万元。焕发新生机2002年,当年以种植、销售水仙起家的崇明施家后人施豪对父亲施克松说:“您还打算种水仙吗?再不种,以后崇明水仙可能就真的绝种了。”对水仙一直感情颇深的施克松心动了。他和施豪一起办起了绿化公司,开始留心收集崇明水仙种源,从3亩地开始育种扩繁,试图让崇明水仙再次焕发生机。相比漳州水仙,崇明水仙有个致命弱点:种球长不大。这意味着球根上长出的花箭少,难以达到花团锦簇的盛放效果,在市面上也卖不出好价钱,怎么办?2007年,施豪和父亲拿到了当时崇明县林业站调拨的4万元保种经费,他们先是为水仙增加了2个6米高的温室大棚,随后又远赴漳州,与当地的水仙花农交流种植经验。原来,要让水仙球根变成商品球,需要在球根长到第二年时挖出来,在仓库里经过5个月的休眠储存,到11月份再种下去,通过“阉割”技术剔去一些侧芽,让主芽得到更多的营养,第三年球根就可以长得更大。经过多道工序和试验后,崇明水仙商品球能达到开8到10箭花的产量,最多的一只球上甚至能开出30箭花,崇明水仙终于开始以高端礼品盆花的方式登堂入室,成为市场上可与漳州水仙媲美的名花。施豪家的崇明水仙基地,也从最初的3亩地逐步扩展到现在的500亩。实现反季开花这次花博会期间,位于东平国家森林公园的花博会南园内,一片760平方米的花园就专为崇明水仙而设。难能可贵的是,经过了科技力量的加持和数年的试验后,崇明水仙不仅能反季开花,而且可以在花博会期间全程盛放。早在2013年,崇明水仙就曾受邀参加当时在常州举行的第八届花博会,唯一的要求是希望水仙能在会期反季开花。施豪和父亲决定试一试。水仙喜低温,他们就专门搭了一个9平方米的全光照双层温室,用“井水循环+冷空调”的方式制造低温条件,试图让水仙在花博会开幕前绽放。结果,第八届花博会开幕时,崇明水仙只长叶子不开花,第一次试验宣告失败。2017年的银川花博会,崇明水仙反季开花的试验依然没有成功。转机出现在2018年4月。当时,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正在举行的花卉订货会上,一家荷兰种业公司带着他们的洋水仙种苗到上海展示,展台上的洋水仙正是含苞待放的状态。洋水仙是怎么做到反季开花的?施豪在荷兰公司做产品介绍时记下了他们有关种球订货、储藏、冷链运输等的时间节点。回到基地后,他和上海农科院的专家们一起一一倒推,分析这批洋水仙的收获、储藏和冷链运输时间点,并将这些做法用到崇明水仙上。终于,在2019年的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上,崇明水仙反季开花的试验取得成功。在世园会盆栽花、鲜切花和艺术造型等比赛上,崇明水仙分别拿回了一个特等奖、一个金奖和3个银奖。 ( 摘编自2021年4月20日 《解放日报》记者 李宝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