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老年基金会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著名书法家、金石篆刻家高式熊留下的一个时代的足迹
2019-02-08
字体: | 阅读:157|
 

2019年1月22日,上海市老年基金会领导前往医院看望慰问了著名书法家、金石篆刻家——中国书协会员、西泠印社名誉副社长、上海市书协顾问、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民建书画院院长、棠柏印社社长高式熊先生,称赞他为中国书法、金石篆刻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1月25日凌晨四时四十五分,高式熊先生终因抢救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九十八岁 。今摘录2019年2月7日《新民晚报》夜光杯刊载的作者张遴骏《他带走了一个时代的记忆》一文,以示纪念。

 

 

 

西泠社员在切磋技艺。高式熊为后排左起第一位

 

 

 

 

高式熊书法作品

 

 

送别98岁的高式熊先生,追悼大厅内悬挂着106岁周退密先生亲撰的挽联:“印人队里仰广大教主,翰墨场中有伏波将军”,西泠印社最年长的社员105岁顾振乐先生在家人搀扶下,一定要鞠躬为老友送行,场面特别感人。

与高老相识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方去疾先生组织上海的工农兵作者创作《新印谱》,我们上钢三厂职工刻印小组的成员有幸参与,记得当时一个月活动一次,除了《新印谱》,还创作了庆祝四届人大召开的《活页书法刻印选辑》等等。高老的容貌特别令人难忘,再加上他与江成之先生是多年老友,我们这些后辈也慢慢与他相熟了。1990年夏,我们钤盖了刻印小组成员的一些印章,订成一本线装本,其中包括江老和我们六七个人的40方印,之所以称钤盖而不是钤拓,是因为那时拓款技术还不熟练,因此只钤了印蜕没有拓款。江老取李白《秋浦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的典故,取名《赧郎余事》,以“赧郎”象征钢铁工人,并提议可请高老题扉页。于是我和文骏兄就冒昧地来到四明邨高府,高老仔细翻阅了印谱,然后准备题写。我以为高老对小篆烂熟于胸,这四个字提笔就可书写了,哪知高老却从案头拿出《说文解字》查了一番,才开始动笔,写好后我才知道,“赧”字右半的下面并不像楷书一样从“又”,而是从“叉”(见图)。受高老的影响,这以后我也养成了习惯,写字刻印,哪怕很熟悉的字,也要查一下工具书,不能光凭印象以致写错字。

后来,许多场合遇到高老,却很少深谈,高老身边总有那么多粉丝围着,老人又是有求必应的好好先生,我们倒不好意思再给他添麻烦了。2015年夏天,静安区文史馆请柬谷兄和我,与高老作一次关于王福厂的访谈,这次有幸与他聊了几个小时,高老回忆起与福老交往的种种往事。当时他与福老同住四明邨,每个星期要请益好几次,见福老平时仰卧在藤榻上刻印,榻旁茶几上放一个茶杯,里面不是茶水而是白酒,还有一个印泥缸,里面不是印泥而是花生酱,刻印时福老常常用筷子蘸着花生酱再抿一口白酒。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某一天,福老带来一包印石,要高准备一个橱柜,他有些印章要存放其处,而且不要告诉任何人。以后福老每次都会带一包印石来,逐渐积有300方左右,都是平头青田石的闲章,就是《麋研斋印存重辑本》的原石,其后某一天福老又把这批印章取回了,高老也不便问,再后来才知道,福老把这批印捐给了上海市文管会,后由上海博物馆收藏。去年,我受上海市文联委托,编辑《海派篆刻家代表系列作品集·王福厂卷》,其中大部分印章原石就是上海博物馆的这批藏品。我问高老,一辈子刻了那么多印章,其中还有不少成套组印,他最满意的是哪些,高老想了想说,应该是《西泠印社同人印传》,当时每方印写好草稿都请福老过目,反复修改才动刀,刻得不满意再磨掉重刻,所以每方印都是经过两人精心创作的。

2016年夏,高老病重住院,我和炜羽兄代表浦东篆刻会去探视,当时他身体羸弱,说话也很困难了。没想到几个月后,他又奇迹般地挺了过来,虽然只能坐在轮椅上,但又创作了大量作品,举办展览,接受电视采访,去绍兴接受“兰亭奖终身成就奖”等等,精力旺盛,比年轻人还要活跃。2018年6月,高老又住院了,前不久遇到他的学生张勤贤,他说高老虽然住院了,但精神尚好,活过100岁应该没问题,没想到这一次,高老真的走了。

作为最后一位西泠印社早期社员,高老参与了印社的不少早期活动,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前后海上印坛种种往事,如今斯人已逝,带走了一个时代的印坛记忆,真令人不胜唏嘘。

(摘自2019年2月7日《新民晚报》  作者张遴骏)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