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老年基金会
2025年01月09日 星期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上海文化”品牌三年行动计划以打响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为三大主攻方向
2018-04-30
字体: | 阅读:114|
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四层级体系

顶层目标 打响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三大品牌任务

第二层 由三大品牌衍生的12项专项行动

第三层 支撑12项专项行动的46项抓手

第四层 由46项抓手具体细化分解形成的150个重点项目

 

文化品牌是一座城市的金字招牌、重要标志,承载着城市精神品格和理想追求,是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依托。当下,文化越来越成为引领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越来越成为提升人们生活品质的关键因素。上海要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文化品质的卓越是必要条件,必须打造一批可感知识别、有内涵价值,在国内叫得响、在国际立得住的知名文化品牌。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海派文化的发祥地、江南文化的荟萃地,围绕打响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品牌这三大主攻方向,上海将如何进一步擦亮、打响“上海文化”品牌?记者近日就此采访了牵头编制《关于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 加快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三年行动计划》(简称《“上海文化”三年行动计划》)的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

明确“上海文化”品牌蓝图

“城市文化特质更加凸显,人文内涵更加厚实、文创产业更加发达、文化事业更加繁荣、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优秀人才更加集聚。”打响“上海文化”品牌重在标识度,要激发上海文化的创新创造活力,让内容生产精品迭出、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文艺名家群星璀璨、文化地标绽放魅力,一个更加开放包容、更具时代魅力的国际文化大都市,呼之欲出。

在总体架构上,《“上海文化”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的四层级体系:以打响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三大品牌任务为顶层目标。第二层是由三大品牌衍生的12项专项行动,包括深入实施“开天辟地——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理论研究传播品牌建设等两大专项行动,全力打响红色文化品牌;深入实施上海城市精神弘扬、人文历史展示、媒体创新发展、文艺高峰攀登、文教结合提升、品牌节展提质、公共文化增效、文创产业腾飞等八大专项行动,全力打响海派文化品牌;深入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江南文化研究发掘等两大专项行动,全力打响江南文化品牌。第三层为支撑12项专项行动的46项抓手。第四层是由46项抓手具体细化分解形成的150个重点项目。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的蓝图层层递进、徐徐展开。

“红色文化要建设、守护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着力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传播上走在全国前列;海派文化要大力弘扬‘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结合‘上海文创50条’,打造一批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海派文化品牌;江南文化要以江南文化遗产保护为重点,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江南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现形式,引导人们从正确认知历史中走向未来,从延续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胡劲军说,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就是要使上海城市精神全面转化为市民的精神气质、行为习惯,使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和中国革命文化总源头的历史地位充分彰显;要实现文创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13%以上,使上海成为现代文创产业重镇;要在全国率先建成现代公共文化体系,打造凸显文化源头地位的百部文艺精品,培育2个以上平台级新媒体、2家以上国内领先的新型主流媒体集团;要全面提升重大节展赛事国际排名,持续扩大城市文化世界影响,使上海进入国际城市权威排行第一阵营;要培育集聚高层次文化人才,使上海成为一流文化人才的汇聚之地、培养之地、事业发展之地、价值实现之地。

构筑上海文化发展新优势

“既要擦亮老品牌,更要催生新品牌。新的文化产品、活动、地标、人才都要从打响品牌的高度进行培育。”《“上海文化”三年行动计划》提出,打响“上海文化”品牌,要把握主攻方向,聚焦重点突破,围绕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的“四梁八柱”,使上海文化发展的优势更优、特色更特、强项更强,形成鲜明城市文化标识。
  一要着力推出“上海原创”的文化精品,充分彰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文化源头地位。紧扣重大题材、聚焦重大工程、瞄准重大节点,有力推进“五年百部精品创作工程”“开天辟地——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等,推出精品力作和拳头产品,形成规模优势和标识性品牌。
  二要着力提升“上海主场”的文化平台能级,充分彰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文化码头地位。重大国际性文化活动是体现一座城市开放程度、发展活力的重要窗口,是集聚优势文化资源、文化市场要素的重要平台,更是文化人才和文化产品展示、交流、借鉴、切磋的重要载体。上海将着力打造一批立足长三角、辐射全中国、影响全世界的国际知名文化活动品牌,吸引全球优秀文化作品在上海首发、首演、首映、首展,让国际文化产品和文化人才在上海一炮打响、一举成名。
  三要着力做大做强上海文创产业,充分彰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产业领军地位。以全面落实“上海文创50条”为抓手,聚焦新兴产业主战场,推动文创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尽快焕发活力、扩大领先优势,努力实现未来五年文创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15%左右,2030年占18%左右的发展目标,全力打造龙头企业,主动引领新兴业态,推动上海加快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城市。
  四要着力打造精神标识和文化地标,充分彰显国际文化大都市精气神的独特魅力。人是城市的核心,城市精神的落点在人,要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上海城市精神转化为上海市民的生活方式、精神气质和文明素质,引导干部群众追求卓越、争创一流,自觉当好新时代排头兵先行者;要精心打造海派特色的文化地标,全面提供高品质文化服务,更好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五要加快培育集聚名家大家,充分彰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人才高峰地位。只有越来越多文化名家扎根上海,形成群星璀璨、交相辉映的局面,上海的文化底蕴才会越来越厚实,“上海文化”的金字招牌才会更闪亮。要进一步健全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文化人才政策,进一步健全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实现人才配置最优化、人才价值最大化、国际人才本土化、本土人才国际化,把国内国外优秀文化人才集聚到上海,促进优秀拔尖人才脱颖而出。

合力擦亮“上海文化”金字招牌

上海将筹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规划设计开发“红色之旅专线游”“领袖足迹寻访”“发现之旅”等红色旅游精品;“上海名人”风采弘扬计划将多艺术品种创作、多产品系列开发、多媒体渠道传播上海历史名人、近现代名人、当代名人故事;以文学、影视、舞台、美术、群文、网络六类文艺体裁为重点,百部文艺精品将在不同节点推出;上海博物馆东馆、上海图书馆东馆、上海大歌剧院、上海文学博物馆等新型文化地标将渐次落成;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向公众开放的面积不少于90%,建成中心城区10分钟、郊区15分钟标准化公共文化服务圈……翻开《“上海文化”三年行动计划》,上海市民未来文化生活亮点纷呈。而在专家看来,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是打响“四大品牌”的重要内容,也是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品牌的重要支撑,更是新时代上海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传承城市文脉、弘扬城市精神,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必然要求。
  文化品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据市委宣传部介绍,以《“上海文化”三年行动计划》为发展目标、工作任务和责任分工,将集聚各方力量、强化机制保障,部市合作、市区联动、条块结合,深化文化与教育、科技、金融、贸易、旅游、体育等的融合发展;降低准入门槛,简化审批程序,营造宽松环境,引导鼓励各类社会主体积极参与文化品牌建设,强化广大市民在文化品牌建设中的主体意识,为上海建设“五个中心”,为全面提升上海城市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

(摘自2018年4月30日《解放日报》  记者施晨露)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