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松江区代表处新桥镇站与镇老年协会在晨星居委会会议室举行了“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永远跟党走”听老兵讲故事活动,“关爱功臣”优抚对象39人参加聆听报告会。
特邀请了新桥镇退役老兵周恩德、杨美华讲述和平年代的部队故事,两位老兵述说仿佛把大家又带入了军营。
老兵周恩德的《我的参军梦》,还原了他的军旅生涯。9岁那年正直1949年全中国解放那年,解放军部队驻扎在茜蒲泾村他们家,他还记得解放军医生细心地帮他妈妈治疗腿上枪伤,那些战士为老百姓做实事好事数都数不过来,给他幼小的心里埋下了立志当一名解放军战士的愿望。1958年18岁的周恩德梦想成真,当上了海军航空兵,在青岛基地服役。1961年他光荣入党,在部队这座大学里学文化长见识,他当过通讯员、警卫员,当过班长。七年的从军经历,磨炼了他坚强的意志,服从做任何事,心中牢记自己是军人,心中有百姓。65年退伍回来,担任村大队长10年,时时处处为村民着想。后来接受组织安排到镇福利厂当供销员,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85年,调镇法律事务所工作一直到退休。他说感谢党感谢部队,虽然军装脱了,但军人的荣耀没有退,他永远要做一个不戴警章的兵。
2007年有一部电视剧叫《戈壁母亲》,说的是新疆第一代军垦人的故事。今天,有一位身边的军垦人——杨美华,他给大家演绎了新疆军垦人的真实故事。杨美华是一位让松江新桥人骄傲的老兵。1971年1月10日入伍,年轻气盛的他向组织郑重宣誓:决不辜负政府和人民的重托,当一名合格的兵。他是野战特种兵,驻扎在新疆伊犁戈壁滩上。当时部队的生活条件特别艰苦,驻地周围人烟稀少。没有营房,只有戈壁滩中挖的一个个地坑;没有电灯,只用柴油小火苗用来照明;没有粮食,战士自己垦荒种粮、种菜。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杨美华与他们的战友们刻苦学习文化知识,苦练本领。自小在家只有上过小学四年的他,凭着那股不服输的韧劲,文化课程样样跑在别人的前面,训练科目也扎实过硬。被上级组织多次派到地方上去训练当地的民兵。他还主动学新疆语,能用一口流利的新疆话与当地的百姓交流。
杨美华说:“我是幸运的,训练场上战友用身体扑到即将爆炸的炸药包上,换来了我的平安。我还有什么可以值得骄傲的呢?”在部队生涯中,他还经常带班为当地老百姓看庄稼、上森林划木给当地百姓建房子。真正体现了军爱民、民拥军的传统作风。在部队五年的大熔炉里,他学到了很多,并且入了党。75年他回到家乡新桥,听从党的指挥,服从组织安排,先后担任过生产队长、大队民兵连长、团支部书记,后来到镇工业公司工作。无论哪一个工作,他都以一个军人的标准去践行,始终铭记当初的誓言,他永远不会忘记是军营生活改变了他一身的命运。
在座的“关爱功臣”各位老兵,听着两位战友的故事,大家都沉浸在对部队生活的回忆中,对军队的深情,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责任,让老兵们神色凝重,感受颇深。老兵们表示始终保持把人民群众装心中的军人情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跟党走。
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松江区代表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