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8年7月15日开始,“96岁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的话题在微博热搜栏全天置顶。起因是新一期《朗读者》节目里,这位鲐背之年仍不舍一线的国之大医“打开”了三封信、一段读本,从中,他的医者父母心、师者公允心、为人之玲珑心,轻轻叩击观众的心门,而后回响在了万千新媒体终端。
新一期《朗读者》节目里,96岁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打开”了三封信、一段读本,从中,他的医者父母心、师者公允心、为人之玲珑心,轻轻叩击观众的心门。
若单论文本的“小”,吴孟超院士在《朗读者》里的相关文本,也可谓之“小”,里面都是朴素至极的话。
节目公开的几封信中,一封来自病患甜甜,她写:“后来我选择了9月24日——让我获得再生的日子,和我心爱的人携手走上红毯。今天我可以拥有完整的人生,谢谢您。”一封来自与吴老合作了30年的护士长:“在很多人看来,您是个传奇,但只有我看到过手术后靠在椅子上的您,胸前的手术衣都湿透了,两只胳膊支在扶手上,掌心向上的双手在微微颤抖。您叹口气说,‘力气越来越少了,如果哪一天我真的在手术室里倒下了,你知道我是爱干净的,记住给我擦干净,不要让别人看见我一脸汗的样子’。”
文学层面的“小”文本却推动了巨大的情绪,不仅节目里读信的董卿当场落泪,视频传遍网络后,数不清打动了多少人。究其原因,吴老本人朗读的段落里藏着答案:“孩子们,让别人去享受‘人上人’的荣耀,我只祈求你们善尽‘人中人’的天职。某些医生永远只能收到医疗费。我愿你们收到的更多——别人的感念。”一位用自己一生成全了万众之“生”的医者,在他身上,人物精神的辉芒远远胜过文字本身。
事实上,挖掘人物自带的光,是第二季《朗读者》围绕“者”深耕的文章。在已播的九期节目中,嘉宾构成几乎跨越了“十个界别”。有演员、作家、导演、编剧、音乐人、体育人、企业家,也有器官捐献者的父母、放弃高薪工作而投身动物保护事业的年轻人,更有许多学科大家:艺术家黄永玉,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冰川地貌学家崔之久,科学植物画家曾孝濂,中央美院老院长靳尚谊,中科院院士、物理学家潘建伟,“竺可桢野外科学工作奖”获得者谢又予,世界上享有极高声誉的动物学家珍·古道尔,古脊椎动物学家、中科院院士张弥曼,数学家、中科院外籍院士丘成桐,为国家航天事业“备飞”20余年的航天员邓清明,中国第一代飞机设计师程不时……
于一档节目,这样的人物谱足够宽广,几乎能在同类型中称“最”。但真世界里的真英雄册,才刚刚掀开了一角。在立意层面,《朗读者》最大的价值在于,它示范了电视节目应有的眼界和情怀:打开观众紧跟时代、认知广阔世界的视角,为大众尤其是青年人树立真正的时代偶像。如许多观众所说,节目很“珍稀”,“让我们抬头仰望星空,看到了比物质更珍贵的东西”。
在“真人秀”三个字常遭诟病的语境里,《朗读者》做到的,是在文本的母题之下,力推真世界的真英雄。如是,人物之光与文字之光相互叠加,光芒万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