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6日,上海市老年基金会、久信会计事务所召开“中微公司关爱上海市特困老人”公益项目评估工作沟通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孙萍、监事高庆迁、办公室主任顾恩明,久信会计师事务所项目代表候乐怡等参加。孙萍主持会议。

侯乐怡汇报了评估报告的初步框架与核心内容。报告已覆盖项目背景、资金使用、对象遴选、执行过程、受益反馈等关键环节,重点提炼了项目在 “补充社会救助体系”“搭建资源整合与信任桥梁”“推行精准识别与个性化帮扶” 等方面的创新经验与实践成效。为增强报告的实证性与感染力,满意度调查将采用电话访谈、实地走访等多元方式,真实捕捉受助老人的感受与需求。


与会人员一致认为评估报告初稿,用精准数据与典型案例,直观反映项目在缓解受助老人经济压力、改善生活条件等方面的实际作用;更深入挖掘项目在构建社会信任、传播慈善文化、培育青年志愿者队伍等维度的综合价值。报告重点突出中微公司 “主动、长期、纯粹” 的慈善精神,与上海市老年基金会 “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 办会方针高度契合,全面展现公益项目 “合规、专业、可持续” 的运作内核,以专业评估传递慈善信任力量。
高庆迁提到,评估报告应在坚持第三方客观立场的基础上,适当增强案例的真实生动性与志愿者传递的温度,用事实反映受助者生活与精神层面的变化,体现慈善项目真实的初心。他还对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志愿者经费管理等细节提出优化建议。
孙萍说,项目执行第一年志愿者团队不足百人,现如今已发展至上百人规模,累计服务已达数千次,这正是公益精神生根发芽的生动证明。她提出评估报告应实现三重境界的跨越:从完成基础的项目绩效评估,到形成具有调研性质的深度分析;从呈现受助者的实际获益,到弘扬企业公益精神;从提升项目可持续性,到扩大社会影响力,推动营造全社会敬老、爱老的良性生态。
孙萍在总结中说,为确保公益项目长期有效运行,捐助资金的可持续性和规范化运作是关键。此次评估不仅是项目执行的回顾,更是对社会信任与公益理念的深度梳理。她希望报告能成为“理性与感性结合、规范与温度并存”的范本,既为中微公司的公益初心“正名”,也为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慈善“铺路”,最终实现“让每一份善意都能掷地有声”的社会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