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3日 星期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首页
|
基金会
|
本会近况
|
基金募集
|
公益项目
|
各区动态
|
智慧学堂
|
敬老风采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首页
>
敬老风采
>
银龄园地
广富林文化遗址(一期)试运行 开启千年“寻根”之旅
2018-06-27
字体:
大
中
|
阅读:146
|
晨曦绵延在蔚蓝的富林湖面上。与它一同倒映在水波中的,是一座座错落有致的三角形屋顶建筑。漂浮的房子、建在水下的展览馆,作为园内最具特色的核心地标,已经在上海人心头描摹了无数次。2018年6月26日,广富林文化遗址(一期)正式敞开大门,对外试运行。经过十年建设,这片“上海历史文化之根”终于向公众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截至上午11时,有千余观众冒酷暑而来。
广富林遗址一期内景 均新民晚报记者徐程摄
“去年我就来过这儿一次。其实那时只能算是路过,还不让人进,我们就坐车在外面兜了一圈,看到房子都浮在水面上,非常漂亮,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市民唐阿婆得知今天开园,第一时间赶过来,终于遂了心愿。
高温无法阻挡市民观览的热情,上午9时不到,位于广富林路的朱雀门前已是人头攒动。不少游客早早来排队,他们有的凌晨5点就已起床,有的从颛桥骑行了30公里,还有的专程从外地赶来。
步入园内,知也寺古韵悠扬、相府桥横波静卧,人们纷纷驻足留影。在这里,他们即将开启一场跨越千年的“寻根”之旅。家住徐汇田林的诸柏樵年近90,精神却很好,他脖子上挂了一个单反,身后还背了一台相机。“我来这里好多次了,从刚开建到现在,照片已经拍了几百张,今天特意来看看全貌。”
还有不少家长专程带孩子来。“一方面看看美丽的风景建筑,另一方面为了让小朋友感受上海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柳女士笑着说,“孩子从昨天开始就兴奋得不得了。”
园内最吸睛的,当属被称为“地宫”的广富林文化展示馆。跟随人流,记者从“地宫”的洞穴步入水下,恍若走向远古:从考古记忆到部落生活,从唐宋时期的城镇风貌到明清年代的云间纪事……这个隐没在水中的展览空间,生动地诉说了上海之根、海派之源,将城市数千年历史脉络尽揽于此。
“今天才知道,原来上海的‘沪’指一种捕鱼的工具。我觉得自豪又感动,广富林让我看到,上海地区的史前文明就已经非常发达。”游客张先生说。
而人们纷纷感叹:“从远古的崧泽文化,看到古代街头巷尾,再看到近代上海,踏出这个门,才回到了现实世界。”
走出“地宫”,行至广富林文化遗址的中央广场,这里矗立着一枚巨大的骨针。它象征着先人编制衣被渔网的工具,这是广富林所发掘的代表性遗物。站在骨针广场向北而望,眼前这片约为十万平方米的空地,就是广富林遗址核心保护区了。据介绍,经考古勘探和研究确认,这里是遗址的主要埋藏区,地下有着丰富的古代遗存,蕴含着更多未解之谜。
新城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沈永毅介绍,这次试运行一并开放的还有秦汉台、富林照壁等场景以及十余个场馆,其他展馆布展筹备结束后,也将陆续对外展示。“市民对广富林期待已久,对于这块文化遗存,目前我们是一边保护,一边让游客体验欣赏。”
(摘自2018年6月26日《新民晚报》 记者杨洁)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