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3日 星期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首页
|
基金会
|
本会近况
|
基金募集
|
公益项目
|
各区动态
|
智慧学堂
|
敬老风采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首页
>
敬老风采
>
银龄园地
坚守真实自我 人生总有诗意
2018-07-13
字体:
大
中
|
阅读:97
|
不久前,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冠军、“外卖小哥”雷海为来到“拙见”演讲,讲述了自己与诗词结缘的故事。
我对人生的理解是这样的: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纷繁喧嚣、琐碎冗杂,但是人生苦短,纠结于其中,那生命又有何意义呢?所以不如心存净土,去追求自己的诗和远方。
大家都是通过《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认识我的,所以我先跟大家简单说一下我与诗词结缘的过程。
我父亲非常热爱文学,他很注重培养这方面的兴趣,背了很多的诗词。受他的影响,我也从小背诵诗词。
但我真正喜欢诗词要从2004年说起。2004年时,我在上海做礼品销售,每天朝九晚五,时间比较充裕,有很多时间去书店看书,主要是读诗词。
2004年整整一年,我都是在读诗和背诗中度过的。那一年,我背了800首诗词,都是唐宋两个朝代的。
为了记住这些诗词,我把背诵过的诗词写上序号和作者、朝代,抄在纸片上。一般情况下,过一个月再从头背到尾背一遍,不断地复习,这些诗词就像“长”在我的脑袋里一样,再也不会忘掉了。
后来,我去杭州做快递员、送外卖,工作比较繁忙,很多爱好都抛到了一边,但唯一没有放下的爱好就是诗词。
比如送外卖时,餐还没有做出来,需要等待,我就把这些诗翻出来背诵。送外卖路上,如果路况比较好,不需要费太多精力的话,也可以背诗。
在送外卖的过程中,自己拥有的时间是不连贯的,别的事情肯定做不了,但是背诗词还是比较合适的。所以,我的诗词记忆,我的诗词修养,就是利用这些支离破碎的时间去打造的。
可能有人会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做背诵诗词这件事情,又不能带来实际价值,有什么意义呢?
《中国诗词大会》的评委郦波老师说过的一句话代表了我的回答: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我多年坚持读诗背诗,完全是出于对诗词的热爱,从来没有想过别的,本是无用之用,却成就了我在《中国诗词大会》上的表现。
人生当中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也许这就是诗词带给我的意想不到的收获。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读诗不仅可以学到文学方面的知识,也可以让你学习到很优秀的精神品质。因为古人在写诗词的时候,都是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在里面,都是有感而发,所以千百年后,我们读起来,仍然能够触动我们,产生共鸣。
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苏轼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辛弃疾的“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这些诗词都体现了作者对待人生、对待生活的非常乐观和豁达的态度,让我们读起它们的时候,可以感受到这种精神品质。当你用心读一首诗,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就能够感受到精神品质的熏陶和滋养,久而久之就能培养起你的气质来。
在《中国诗词大会》上,我始终能够保持很平淡、很从容的心态,就是得益于诗词对我的熏陶。有很多学霸、高才生学习诗词的能力和实力肯定在我之上,但是我最终能够夺得冠军,我想可能就是因为我的心态比他们好一点。
诗词对我而言,失意的时候,可以给我鼓舞与激励;得意的时候,可以从中得到精神上的宁静。我获得冠军之后,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各种赞誉纷至沓来,但我始终明白,无论是外卖小哥还是诗词冠军,不管是身处宁静还是喧嚣,那都只是我的一段人生经历而已。
我想用陶渊明的一首小诗与大家分享:“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为什么陶渊明身处繁华喧嚣之中,还能够保持一种超凡洒脱的人生态度?关键在于他的心态。心远地自偏,就是说只要内心能远离尘俗,那么即使处于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
所以,对我来说,繁华和喧嚣过后,生活终归还是回归平静。我的心境仍然和以前没得冠军时一样,一如既往地平静。
最后我想送给大家一句话,也是我参加《中国诗词大会》后最深的一个感悟,那就是心态决定成败,心态成就自我。希望大家在这喧嚣的时代,能始终保持一颗平静淡然的心。
(摘自2018年7月13日《解放日报》 作者雷海为 记者徐蓓整理)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