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老年基金会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风雷雨“三碰头” 一次对城市精细化治理的“大考”
2020-07-08
字体: | 阅读:203|
“超长待机”的梅雨季,“续费成功”的暴雨天,还常在早晚高峰时被精准 “泼水”……这是很多人切身感知的这个初夏。

 

 

市民游客在雨中的外滩景观平台参观游玩。 文汇报记者陈龙摄

 

 

人民广场,清扫小车扫去垃圾助力排水。 解放日报记者蒋迪雯摄

 

 

社区志愿者雨后清理路面垃圾。  海沙尔摄

 

 

人民广场一停车库前,工作人员冒雨设置积水警示标志。  解放日报记者蒋迪雯摄

 

入汛36天,雨日27天,暴雨9天,13次暴雨蓝色预警,3次暴雨黄色预警,13次防汛防台Ⅳ级响应,3次防汛防台III级响应;且今年汛期降水总量略多,风、暴、潮、洪“三碰头”“四碰头”的可能性很高……这是来自气象信息的这个初夏。

极端天气带来一次严峻的“大考”,这是拥有2400万人口的上海所面临的这个初夏。

这次大考,考的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城市治理的理念和核心;考的是“想在前面,做在前面”的一种科学预判和手势;考的是“整体协同,赋能创新”的精细化绣花功力;考的更是一种“聚焦短板,不断跨越”的全周期思维。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防汛防台,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上海全市上下、方方面面、各行各业始终抱持一种居安思危、如履薄冰的心态,“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准备”,不断完善防汛防台体系,创新工作机制模式,更利用“一网统管”和技术赋能,用心细心地守住超大城市的安全底线,历练城市运行的稳定内核,也不断自我检视短板,补齐欠缺,在实战中提升超大城市治理的水平和能级。

到目前为止,汹涌雨势虽致部分路段出现积水,但全市层面没有明显灾情,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也被牢牢“兜”住。

在头脑中筑就防线,在脚下垫实方案

安全有序是城市治理的首要职责,也是市民安居乐业的首要前提。城市规模越大,从某种程度上说,风险点也就越多,也越脆弱。

前不久的市委全会上,市委书记李强指出,要坚持以防为主,进一步完善城市安全预防体系,把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

这样一种头脑中的防线,在全市防汛防台工作布局中体现明确——今年刚入汛,市防汛指挥部作了调整,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龚正任总指挥,各区、各成员单位由主要负责人任防汛责任人,同时细化工作举措,与驻沪部队、气象、住建、交通、绿化市容、公安等多部门进行对接会商,完善保障机制。

交通出行、“一江一河”、旧改基地、低洼社区、施工工地等,这些易受影响、易发生灾害的点位被一一锁定。

相关部门的一份份预案中,精细、精准成了关键词。

市防汛指挥部调整完善200余个防汛防台专项预案,优化分区预警响应模式,增加积水、雨量监测点等信息,清点梳理314个各级防汛仓库抢险物资和2000余支抢险队伍人员,牢牢夯实千里海塘、千里江堤、区域除涝工程、城镇排水管工程“四道防线”基础。

市应急联动中心加强与气象、防汛部门沟通协调和信息共享,依托“市防汛防台指挥系统下立交在线视频监控系统”,加强下立交积水情况的实时监测,确保第一时间感知并处置;根据灾害性天气预警等级,相应增开110报警服务台接警席位。相关预案还关注到了楼宇玻璃幕墙、空调外机、户外广告、灯箱标牌、架空缆线、烟囱高塔等易发生险情的高空隐患巡查,要求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实现闭环管理。

上海轨道交通相关车站加强防汛预警,履行昼夜巡查机制。上海地铁维保供电分公司以全网络所辖设备房为基础单位,完成梳理具体风险点位,采用“红、橙、黄、蓝”四色定级,展开分级分类管控。

位于市中心的静安区,围绕防汛隐患部位、重点监测区域形成了全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落实抢险队伍28支3756人,储备各类水泵62台、抢险车辆88辆、管道疏通机6台、编织袋1.5万只,并落实24所学校用于安置撤离人员,准备3个体育场馆作为备用撤离场所。

系统性整体协同治理,“兜”住正常生活秩序

在防汛指挥中心的电子大屏上,显示着全市每一个积水监测点的实时积水深度。

6月更新上线的防汛防台指挥系统2.0版,其功能已不仅是精准检测预警,而是将所涉及的城市运行要素和风险及时推送给相关部门,以系统性思维来强化协同治理,终结“单兵作战”。

面对时刻产生变化的雨势和汛情,更要强调整体施治、系统治理。依托当下上海全力推进的“两张网”,推动部门职能整合、业务流程重塑、体制机制优化,使城市治理各方面紧密协同。

7月6日,应对暴雨带来的强降水,刚升级的浦东新区“城市大脑”立即投入实战状态——进入防汛值班电子签到模式,各路应急力量和值守工作人员通过一张大屏幕迅速集结,统一接受指挥,处置迅速落地;水闸部门全力开闸降低内河水位,泵站部门全力开泵,排水管理部门出动1783名人员开展道路积水抢排等工作……一张网,将防汛工作的各种功能和要素充分整合协同:立交、水文、泵站、仓库等防汛设施、防御信息一目了然;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一键调阅。由此,应急管理指挥体系也进一步健全,实现了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

绿化市容部门强化道路保洁力度,坚持跨前一步,加强道路排水口周边垃圾清除;各区管理部门对于户外广告、招牌、景观照明设施等开展抽查,做好整改;绿化市容会同电力部门结合行道树冬修,排除树木与电力架空线的安全隐患;治安总队深入辖区水、电、油、气、通信等重点单位,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等。

不断密织的“两张网”,“兜”住了疾风骤雨中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很多人嘴边的“比想象中好多了”的背后,正是各方对于精细化的孜孜以求。

攻克跨越难点痛点,以全周期理念提升治理水平

从某种程度上说,每每与极端气候、自然灾害交手,对于上海,更是一次次直面检视自身短板、难点痛点的好机会。

比如,老旧的城市地下管网系统如何接驳城市生活的新容量;海绵城市的布设如何同步嵌入更智能元素;应急举措如何既立足当下解决突出问题,又能管到长远……

当疾风骤雨掀去一切安稳外衣后,攻克、跨越所暴露出的难点痛点,将成为一座城市不断提升治理水平和能级的最坚实地基。

正如市委书记李强所要求的:要牢固树立全生命周期的意识,全面梳理超大城市治理的关键环节,不断优化治理方式和治理流程。

经多年打磨,目前的上海已拥有较为成熟的防汛指挥系统,以及防汛工作联络网、基础资料信息库、抢险队伍物资库、防汛专家资源库、预警预案管理库等。2020年,市防汛办将坚持问题导向,根据汛期持续时间较长的特征,以及历次台风暴雨中暴露出的问题,滚动排查隐患,滚动整改销项。

特别是针对2019年“利奇马”台风期间暴露出的358个小区、14座下立交、41条道路积水问题,在整改基础上,研判明确了2020年防汛工作的“三大短板”(基础设施、基础工作、基层防汛),“六大重点区域”(进博会主会场及其周边地区、迪士尼及滨海旅游度假区、五角场等下沉式广场、机场及火车站区域、城市动拆迁地块、去年积水严重区域)和“六大隐患”(重点区域暴雨积水隐患、高空坠物伤人毁物隐患、建筑工地度汛安全隐患、地下空间雨水倒灌隐患、险工险段渗水破堤隐患、危棚简屋坍塌伤人隐患),并综合考虑疫情影响,引入第三方隐患巡查机制,多角度发现问题,消除老百姓关心的“头顶上、地面上、脚底下”的安全问题。

同时,依托市城运中心平台对防汛指挥平台进行拓展升级,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实现“洪涝灾情数据直报全覆盖、积水处置智能应用全闭环、街镇防汛防台指挥系统全贯通、历史汛情数据分析全回溯、防汛指令智能传达全网络”,特别结合入夏以来这几次暴雨的应对实战,不断完善技术,提升应对能力。根据风、暴、潮、洪四种不同灾害,适时调整防御方案,实现更精准、智能、高效应对。

这座城市,正是在不断与困难风险交手,不断检视补齐短板的过程中,乘风破浪,一路前行。

(摘编自2020年7月8日《文汇报》  首席记者顾一琼  记者史博臻)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