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老年基金会
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居家养老,能放心安逸吗
2018-09-09
字体: | 阅读:91|
90岁的汪遵瑞卧床4个月,盛夏之日身体慢慢好转了。午饭前,她坐在一张凳子上,倚靠着墙壁,看着49岁的杨庆霞在厨房里麻利地剥毛豆。两人聊着天,电饭煲“嘀”一下响了,打开锅盖,屋内飘来一股饭香。

 

 

 

 

 

 

汪遵瑞和93岁的老伴,住在杨浦区平凉路一栋老楼房里。年岁已大的他们,平时不大出门。杨庆霞是安康通助老员,每天都上门,帮老人拖地、洗衣服、擦窗户、烧午饭。

老人所享受的服务,是本市为60周岁以上符合一定条件的沪籍老人提供的养老服务补贴换来的。从2017年初起,杨浦区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委托专注养老市场的安康通公司,为辖区内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急、助浴、助行等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根据这一政策,汪遵瑞老人每月可享受24小时的养老服务补贴。

老人们的居家养老服务都有哪些?未来的服务又有哪些不同?记者走访了本市一些老人以及提供养老服务的专业机构。

“想吃西瓜,打个电话,她就拎来了”

“汪奶奶,今天中午吃烧茭白、炒毛豆,我再弄个小排黑木耳汤。”杨庆霞给汪奶奶端来一杯绿茶。汪奶奶笑着说:“好哦好哦,听你的。”

上海养老体系有个概念叫“9073”,即90%的老人居家养老,7%社区养老,3%机构养老。汪奶奶的这种养老模式,不需要搬离住宅,在家就能享受养老服务。

“夏天我想吃西瓜,给杨阿姨打个电话,她就买了拎来了。”汪奶奶说,她有三个子女,大儿子60多岁去世了,两个女儿虽然住在上海,但平时要帮着带孙子孙女,不能天天来照顾老人。“有了居家养老服务,好多了。”她说,前几个月卧床,都是杨阿姨上门为她洗浴。她要配高血压、高血脂等常用药,也是杨阿姨帮忙。

在杨浦区,像杨庆霞这样的助老员有近400名,年龄在35岁至57岁左右,主要以“4050”就业人员为主。他们每人大概对接8—10位老人,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居家养老服务。

民政部门多次组织养老护理员培训,他们需获得养老护理员上岗证,四成以上养老护理员还持有初级、中级证书。这些护理员每月的服务费则根据服务时长由系统自动结算,持有不同级别证书的护理员,每个月都可获得民政部门相应的补贴。

“叫不到出租车,就打安康通”

和汪遵瑞老人不同,陆士兴老人享受的居家养老服务是安康通提供的另一种“线上服务”。

80多岁的失独老人陆士兴,眼睛不太好,老伴几年前过世,如今一个人住在一栋没有电梯的老楼房里。

10平方米的小屋,放着一张书桌和一张单人床。床边小柜子上堆放着衣服和一个电话大小的机器盒子,老人的脖子上挂着一个遥控器,只要按下机器盒子上的红色按键或遥控器上的按钮,就能直接呼叫安康通上海呼叫中心。接通后,客服根据老人需求,提供救援、医疗、生活等各方面服务。

普陀区安康通呼叫中心最近就接到一个电话,只能隐约听到老人在叫。线上服务人员根据后台定位立即拨打120,同时联系当地社区居委会和老人子女,因怀疑老人摔倒无法开门,还拨打了110电话。很快,警察赶到并破门而入,120急救车也赶到老人家里,将他送入医院。果然,老人因在洗手间不慎摔倒,严重骨折。因及时呼救,避免了情况恶化。

“健康老人大都选择居家养老模式,他们对生活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安康通控股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彭剑波说,和请住家保姆等方式不同,居家养老线上服务要打造的就是“老人离不开的生活服务平台”,满足老人更多的生活需求。

随着网约车的发展,不少老人外出很难扬招出租车。“在上海,安康通用户的一大需求就是呼叫出租车。”运营负责人王蓉琳说,每个月需要呼叫6000辆次出租车。而3年前,这个数字仅为200辆次。另外,老人需要陪诊、陪旅游、送餐等服务,也可以一键拨打平台电话来搞定。

这些线上服务,也让老人们有了“生活管家”。日前,就有一位老人拨打后台电话咨询。他在银行接到理财广告,由于免费活动和赠品较多,十分心动。客服人员详细询问相关细节,最后告诉老人,这很可能是银行门口分发传单的小公司推出的P2P理财产品,提醒老人不要购买,确实有理财需求,可以去银行进行专业咨询。老人十分感激,还给公司送来了锦旗。

以色列智能养老项目能普及吗

说到安康通,许多上海老人都知道,这家企业十几年前是做“紧急呼叫”的。当老人在家中不慎摔倒,或者胸闷气急时,可一键呼叫获得帮助,脱离危险。这几年,安康通针对老人的生活需求拓展了更多服务。可对一些独居老人来说,他们更看重的还是“救命”的问题。“如果我在家里突然晕过去了,来不及按键怎么办?”有老人问。

在彭剑波看来,老人的这些忧虑,就是未来居家养老市场中企业努力的方向,这些会依靠智能化系统来实现。以色列在高端智能养老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014年12月,安康通所在的三胞集团收购以色列养老公司Natali,这一项目引入中国后,提供包含远程医疗、健康管理、高端养老等服务,每年支付的费用为7000元至8000元。

在上海,有2000户老人订购了这套从以色列引入的高端养老系统。高端养老产品是什么模样的?在家中客厅、卧室、洗手间等,安装红外体感、门磁、烟雾探测器、摄像感应器等装备,只需30天,机器就能“摸清”老人在家中的活动规律,相关数据上传至后台。如果老人行为与之前系统记忆发生偏差,比如上厕所次数多了、时间长了等,机器会自动发警报,后台工作人员可直接拨电话给老人询问情况等。老人在家中发生意外不能及时呼救,系统也能“感知”并报警。

这样的智能化养老系统更像未来养老产业的模样,但目前更多的老人仍然选择观望,而不是使用。首先是费用问题。彭剑波说,“30后”“40后”的老人过惯了苦日子,舍不得在养老上花钱。“50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成长,也不易接受自费购买服务。而“60后”是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消费意识更强,未来可能更多地会选择这样的方式。

对老人来说,智能系统再先进,也不及一个好医生来得踏实。记者注意到,为了对接老人需求,许多企业开发的智能养老系统更多地打出医疗健康的概念,产品对监测老人血压、血糖等数据已驾轻就熟。但如果想进一步对老人的疾病起到预警作用,则很难完成。而老人更看重的还是智慧养老系统背后的医疗团队是否专业,他们问得最多的问题是:“这些医生能和大医院的医生水平一样高吗?”可见,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也是企业在完善智能养老系统中应探索和努力的方向。

目前,安康通在上海服务的老人总用户只有26万。记者在安康通看到一组数据:92%老人患有慢病,43%老人为独居老人,健康服务需求年均增长225%,中医康复占上门护理服务的 18.6%,2017年度紧急救助3.3万次,其中突发心血管疾病占12%……杨浦、虹口等每个区域的数据都不一样。未来的智慧养老,企业应和社区、专业的社会组织等合作,让养老服务更有针对性,同时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摘自2018年9月9日《解放日报》  记者彭薇)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