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老年基金会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疗愈式”司法关怀老人 让他们有倾诉机会
2020-10-23
字体: | 阅读:79|
近日,一则“61岁大妈沉迷假靳东”的新闻上了热搜,引起广泛关注。2020年年初更换智能手机后,黄大妈便沉迷于一款App,并坚信App上的“靳东”是真的,还说自己要嫁给他。随后,靳东工作室发文澄清,表示该账号系他人假冒。

一则看起来有些荒诞的案例,折射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随着中国老龄人口越来越多,犯罪分子也盯上这一人群。上海是一个人口老龄化程度很高的城市,2019年底,60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户籍人口的比例已达35.2%。如何保护这500多万名老年人,成了摆在司法机关面前的一个课题。重阳节前夕,上海多家法院、检察院相继发布涉老年人案件办理情况。哪些老年人容易上当受骗?针对老年人的违法犯罪又有哪些新趋势?老年人应该如何防范?

 

 

虹口检察院为老年人搭建了一间心理疗愈室。王闲乐摄

 

孤独感让老年人易被骗

政府可以通过资金和政策支持,让更多社会组织、民间团体加入对老年人的关心关爱,满足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减少受骗风险。

像“假靳东”这样的案例早有先例。老年人因销售员嘘寒问暖,便花巨资购买保健品、理财产品的新闻不在少数。家住普陀区的张阿婆,甚至因此失去名下房产。

2020年已经快80岁的张阿婆平日里喜欢投资,听说一家投资公司有不少收益好的投资项目,便上门咨询,接待她的是“90后”业务员余某某。面对张阿婆,余某某格外殷勤,每次见面都是满面笑容,端茶倒水主动问候,对张阿婆提出的问题也是有问必答。得知张阿婆一个人生活后,余某某隔三岔五到家中嘘寒问暖,张阿婆很是高兴。时间一长,张阿婆就把余某某当作亲人,从他那里买了不少理财产品,平时有什么事也都会告诉他。

不久,张阿婆在其他地方的投资亏损了,余某某意识到机会来了,趁机劝张阿婆卖掉现在居住的房子,拿钱去投资另一个项目,“等赚了钱,再换个大房子。”张阿婆对余某某十分信任,只是担心没房子没地方落户口。这时,余某某拉上两个前同事,让其中一人和张阿婆“假结婚”,把户口落过去。这个荒唐的计划竟然得到张阿婆认可,很快她便卖掉房子,把卖房款交给了余某某。

这笔钱很快被余某某等人挥霍一空。一年多后,张阿婆始终拿不回卖房款,这才意识到上当受骗,在家人陪同下向公安机关报案。2020年6月,余某某等三人因涉嫌合同诈骗罪被普陀检察院批准逮捕。

“空巢老人、独居老人逐渐增多,他们不仅生理机能退化,判断力下降,而且平时缺乏关爱,这种孤独感让他们更容易被骗。”虹口检察院老年人案件办理中心检察官助理潘姝说,老年人其实有很强烈的情感需求,只是这一点常被子女忽视,这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虹口检察院曾办理过一起针对单身老人的婚恋诈骗案。犯罪分子招募数名三四十岁的女性“婚托”,专门寻找那些六七十岁的单身老人,打着相亲或介绍对象的名义收取中介费。相处一段时间后,“婚托”便以买衣服、买家具、要礼物等理由向老人索要钱款,没过多久,转了钱的老人就会发现,这些“对象”失去了联系。这起案件中,被骗的老人中最多损失了数万元。

在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博士蒋济泽看来,随着社会年龄结构的变化,单纯依靠子女的力量已经很难照顾到双方老人,需要更多社会力量介入。“司法保护很重要,但它有所滞后,是事后补救。政府可以通过资金和政策支持,让更多社会组织、民间团体加入对老年人的关心关爱,满足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减少受骗风险。”

老人更信任年龄相仿者

随着防骗宣传不断开展,老年人的警惕性有所提高。但当他们面对同龄人时,又极易失去戒心。这一点被部分犯罪分子利用。

从过往案例和多家法院、检察院发布的白皮书来看,在针对老年人群体的违法犯罪行为中,侵财类犯罪占比最大。

“这也和上海的经济发展特点有关。老年人大多有积蓄,名下还有房产,是犯罪分子理想的下手目标。”虹口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副主任、老年人案件办理中心负责人段辉介绍,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该院累计受理侵犯老年被害人权益审查逮捕案件62件,受理审查起诉案件76件。其中,诈骗、合同诈骗、集资诈骗等诈骗类犯罪占比最高,达45.26%。同期,静安检察院老年被害人案件有109件,其中诈骗类52件。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有关部门不断开展防骗宣传,老年人警惕性较前几年有所提高。但是,当他们面对同龄人时,又极易失去戒心,这一点已被部分犯罪分子利用。

70岁的李阿姨自认为警惕性很高,可当同龄的“姐妹”周阿姨告诉她,只要花15元加入一个“民族解冻资产联合发展慈善基金会”,然后再出101元,就可以帮助国家解冻那些冻结在海外的民族资产,自己还能拿到几十万元回报时,她还是动心了。周阿姨从手机里找出关于这个项目的公文,李阿姨看到有文件、公章,就认为是真的。再想想投入回报率,当场就把钱交给了周阿姨。收到钱后,周阿姨还向李阿姨要了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家庭住址,称是登记会员信息、资产解冻后分红打款所需的材料。

李阿姨前后投入1500余元,却没有收到任何回报,报案后才明白这是个骗局。周阿姨称自己被朋友拉进一个微信群,也是受害者。根据周阿姨提供的线索,警方顺藤摸瓜,成功打掉以解冻民族资产为幌子,非法成立“民联基金会”在全国各地大肆骗取老年人钱款的特大诈骗集团,抓获被告人厉某某、刘某某、田某某、尹某某。截至案发,该集团已经骗取6000多万元,受害者中有不少是老年人。

“老年人退出工作岗位,赋闲在家,较少接触社会,获取信息与资讯的能力减弱,逐渐与社会脱节,不易识别犯罪分子各种诈骗伎俩。”潘姝说,老年人一般对年龄相仿者更加信任,导致与老年人相关的诈骗案件常呈现群体性特征,一个人中招,往往会波及其社交圈。虽然单起案件金额可能不大,但人数一多,总金额往往不是小数目。

“我刚刚办理过一起诈骗案,主犯雇佣十几位退休的上海阿姨担任话务员,给其他老人打诈骗电话,骗他们保险到期了,推荐买新的保险。”潘姝说,很多受害人一听对方也是老年人,又讲一口地道的上海话,便毫不怀疑到犯罪集团那里“买保险”,受害者多达近百人。

(摘编自2020年10月23日《解放日报》  记者王闲乐)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