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老年基金会
2025年01月06日 星期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上海冬季10年间减少4.5天
2019-01-26
字体: | 阅读:142|
2019年1月22日,中国气象局公布的《2018年中国气候公报》显示,2018年我国气温偏高0.5℃,春夏之暖打破历史纪录。近几年,关于全球变暖、低碳的种种信息从各种渠道袭来。“全球变暖”也成了最时髦的一个词。科学家们不断发出警报,全球在变暖,后果很严重。

上海气候专家坦言,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会越来越多,同时,上海的冬季在变短也在悄然变暖。不出意外,2019年上海冬季可能又是偏暖。

 

 

2018上海大雾锁城  首席记者刘歆摄

 

 

2018上海三战台风  新民晚报记者陈梦泽摄

 

 

2018上海岁末飘雪  首席记者刘歆摄

 

 

2018上海阴雨绵绵  种楠摄

 

上海市区和冰点无缘

1月24日夜25日晨,申城雾蒙蒙。1月25日下午,冷空气到访,风向转为偏北风,气温也会小幅下降。在高气压影响下,上海以多云天气为主,1月26日气温预计在2℃~5℃;1月27日早晨气温为这波冷空气影响的最低值,市区接近冰点,郊区更低一些,白天气温回升至8℃左右。据中央气象台预报,由于降水稀少,冷空气活动较弱,未来一周,南北方气温都居高不下,暖胜往年,不少大城市的最高气温要比常年1月下旬同期高很多。上海也不例外,双休日虽然即将遭遇降温,但未来整体气温仍是较“暖”,辞旧迎新的狗年岁末中心城区可能与0℃以下的气温没有缘分。

上海气候中心气候预测高级工程师杨雅薇说:“虽然经历了2018年底到2019年初的跨年寒潮,早早迎来了初雪,也出现了上海气象史上罕见的长达40多天的连阴雨,但2018年12月至今较常年偏暖一些,2019年冬季以来的冷空气总体比较弱,这和影响冷空气的东亚大槽不是很强有一定关系。虽然未来一段时间,天气形势会稍有调整,但冷空气活跃度和强度可能仍然不是太强。在这种背景下,2019年冬季被判定为‘偏暖’的概率很大。”

近年冬季变更短更暖

《2018年中国气候公报》显示,2018年我国平均气温为10.1℃,较往年平均值偏高了0.5℃,2018年整体还是偏暖的,尤其是,春夏两季热得有些不同寻常,2018年我国春季和夏季气温均打破历史新高。不过,秋冬季在2018年的表现倒没有特别反常,这两个季节的气温都接近常年同期。

《公报》指出,2018年夏季的反常,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北有关,当时副热带高压脊线近乎越过了北纬40°,覆盖了蒙古国、我国东北、朝鲜、俄罗斯远东地区和日本北海道,这也导致了这些原本都是热带高压笼罩不到的地方出现了高温天气,我国东北甚至出现了酷暑日。“对上海而言,异常偏北的副高带来的结果是,2018年5月就早早地出现了酷暑日,夏季更出现了史上罕见的三个台风先后登陆的情况。”上海气候中心气候监测评估正研高工贺芳芳说。

中国气象局的数据显示,当连续5天平均气温稳定低于10℃时,气象意义上的冬天就拉开序幕,近68年的数据统计,除华南无冬区和西藏、贵州、四川极个别地区外,我国超六成地区冬季“缩水”明显,省会级城市中,天津变短得最多,平均十年减少5.5天;昆明次之,缩短近5天;上海第三,减少了4.5天。冬季不仅变短还在变暖,《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称,1901-2017年间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上升了1.21℃,且监测显示近20年是20世纪以来最暖的时期,冬季增暖幅度大于其他季节。

极端天气或有增无减

上周,上海市气象局公布了2018年度上海十大天气事件,其中,最暖春季、最多台风登陆榜上有名。这样罕见的天气事件,是否能被提前半年、甚至一年预测?夏季多个台风直接登陆上海的情况,2019年是否会“重演”?气候专家说:目前来说,跨季节精准预测很难,不能把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混为一谈。天气是指某一地区短时气象现象,而气候则指某一地区长期气象状况。杨雅薇说:“气候预测需综合多家数值模式,考虑包括大气、海洋、大陆、生物圈等在内的气候系统内部方面影响,结合经验来评估。但大气环流不断变化,因此,气候预测通常只能给出一个趋势的预判。”

“气候变暖并不是好事情,使原来常有的天气气候规律打破了。”贺芳芳说。30天内3个台风连续直接登陆上海,在她从事气象工作三十余年里还是头一回遇到。这样非常异常的天气事件,未来是否会变成一种新常态?目前来说很难预判。但在气候变暖背景条件下,冷暖空气碰撞的几率变高,更容易激发极端天气事件。冬季偏暖虽是趋势,但冬季也常出现低温冰冻雨雪天气,如2016年冬季气温历史最高,但1月20日~25日上海地区仍出现了近年来罕见的低温冰冻,其中1月24日早晨全市气温普遍降至-6℃~-8℃,崇明最低为-8.5℃,刷新1987年以来日最低气温纪录,此低温冰冻天气对上海农业蔬菜、交通以及人体健康等造成较明显的影响。

应对灾害能力有提升

“气候变化”的议题一直充满争议。但持续的统计数据和研究均表明,全球变暖是一个真实的问题,气候变化也已成为一个涉及全球环境、国际政治、世界经济、国际贸易等诸多领域的复杂议题,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甚至会影响到一个普通人的出行和活动。

“新的极端事件越多,对气象工作者来说挑战越大,需要气象工作者更加努力探索。”贺芳芳说,“气象部门是个研究性事业单位,通过业务和科研紧密结合,不断提高预报预测能力和气象服务水平,这其中,不仅有技术方法的提高,也有观测手段的提升,包括雷达的使用、气象卫星的发展、超级计算机的引入,但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离不开预报员的经验积累及人才传帮带。所以,我们只有不断对天气形势进行观测、跟踪,并且对像‘台风连登’这样的特殊天气事件进行探索和总结,才能不断提高预测的准确性,更好地应对和降低气象灾害带来的危害。”

与此同时,上海应对灾害的能力也在逐年提升。气象灾害往往有一种“多米诺骨牌效应”,从原生灾害会产生次生灾害,这就需要综合应对,多部门联动。贺芳芳说:“2018年几个台风连续登陆,灾害损失都在可控范围之内,和上海整个城市近年来防灾能力提升不无关系。”

(摘自2019年1月25日《新民晚报》  记者马丹)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