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0日 星期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首页
|
基金会
|
本会近况
|
基金募集
|
公益项目
|
各区动态
|
智慧学堂
|
敬老风采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首页
>
敬老风采
>
银龄园地
他是上海老龄界的传奇
2018-07-08
字体:
大
中
|
阅读:234
|
坐在我面前的老人,精气神十足;讲起过去的工作,娓娓道来,条理清晰;他写给我的文字很老到,一点都不颤抖。除了走路需要拐杖,听力也十分好。他叫张志昂,和中国共产党同年诞生,今年97岁了。
他1982年开始从事上海老龄工作,是上海老龄事业最早几位开拓者、奠基者之一;
他曾长期担任上海市老龄问题委员会秘书长、上海市老年基金会秘书长和上海市老年学学会秘书长,是上海老龄工作具体的实际执行者;
如今虽然离休在家,但他脑子里想的,仍然是上海老龄事业的发展、老年人权益的保障等涉及老年人利益方面的问题。虽然即将迈入期颐之年,他仍然将长期从事老龄工作的同事集中起来,分析了解老年人的生活现状和需求,定期主持老龄研究工作的座谈会,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资讯。他还时常将脑子里的想法,化为文字,飞向领导同志的案头。
每每谈到张志昂,一些资深的老龄工作者都说,他是上海老龄界的一个传奇。
为老年事业洒下汗水
1982年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了世界老龄大会,中国国务院派员参加并批准成立中国老龄问题委员会。1984年,上海市政府决定由上海市劳动局牵头,成立上海市老龄问题委员会,时任上海市劳动局办公室主任的张志昂被任命为秘书长。
上海市老龄问题委员会在组建各区县乡镇老龄组织后,针对当时上海老年人退休以后无事可做的实际状况,立即抓住老年人中最突出的“老有所为”的问题,发动广大老年人投身再次创业,为老年人发挥特长开辟了一个新天地。市老龄委联合市总工会召开了几千位退休职工代表参加的会议,号召退休职工继续参加两个文明建设,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再作贡献。一时间,上海老年人积极性高涨,有50多万名老年人参与创办各类经济实体,涌现了一批创业积极分子,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为全国老龄事业发展走出了一条新路。在全国改革开放形势推动下,一部分怀揣独门绝技的上海退休老工人,还纷纷走向全国各地,帮助外地企业特别是江苏和浙江两地发展社办队办企业生产,为经济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由于上海老龄委在发动老年人继续参与经济建设方面的工作卓有成效,且走在全国前列,中国老龄委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在上海召开全国老有所为现场交流会,推广了上海的经验。
此后,上海老龄事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根据因陋就简和从无到有的精神,全市第一家老年食堂、第一家老年大学、第一家老年医院、民办敬老院等为老年人服务机构纷纷在上海落地,为全国老龄工作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上海老龄工作取得成绩的背后,都有张志昂贡献的智慧和汗水。在离开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时,他又发动大家编印了4本上海老龄工作史稿,为上海老龄工作留下了珍贵的史料。
为弱势群体多做实事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改革开放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经济收入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在社会上,有一些“三无”(无工作单位、无收入、子女无力赡养)老人因为年高体弱,他们的生活还十分贫困。在下基层走访中,张志昂获悉这些老人虽然生活在上海,个别人还用不起电灯,有的老人甚至没有摸过大面值钞票,他通过和老人促膝谈心,了解了老人的生活窘境后,心里沉甸甸的,非常难受,他想为这些老人做些实际的事,于是以市老年基金会、市老龄委名义联合新民晚报等部门,在全社会开展了“助养特困老人”的活动,通过舆论发动社会力量,以向这些老人每月补贴50元,一年资助600元的形式,帮助他们改善生活。
一时间,许多社会热心人士和单位,包括一些老领导都纷纷伸出援手,向全市几千名生活特别困难的老人送上了自己的一份爱心,最多的一家单位每年助养了50名特困老人。通过持续几年的努力,这些老人的生活状况都有了很大改善,老年生活多了些温馨,老人们由衷地感谢老龄工作部门及社会团体帮助他们度过了难关。这项活动也为政府的帮扶工作政策出台起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此外,为了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他还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如为居住在多层房屋的老人安装电梯、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等涉及老人利益的问题,都在张志昂的脑子里占据了位置,他时常为此找人商讨,向政府部门提出建议,甚至直接向领导同志送上书面建议。日前他又有了新的想法,认为老年人在政协会议中也应该有自己的声音,又向有关部门提出了在政协中增加“老年界别”,以便更好反映老年人呼声的建议。
为困难学生送上爱心
张志昂是个拼命三郎,工作起来就一门心思地投入,这源于他有一个健康的体质、良好的心态以及一颗善良的心。
他多年在劳动部门工作,又作为工作人员到安徽省蒙城县做过2年下乡知青慰问团工作,对底层群众的疾苦,他感同身受。当他知道蒙城有些农村来的高中生维持学业有困难时,便找了老同事老战友,成立了“沪蒙爱心助学小组”,每年资助每位学生500元,从2006年坚持至今已有12年,共帮助了1500多名学生完成了学业。他还多次去蒙城看望学子,与他们促膝谈心,鼓励他们学成后要做新农村的建设者,在当地成为佳话。
为了能持续地帮助经济上有困难的学生,张志昂和老伴吴雪琴拿出多年积蓄10万元作为奖学金,对学习刻苦者进行表彰;在发动全社会助养特困老人时,张志昂自己也每年捐款2400元助养了4位老人。
张志昂目前还坚持写日记,每天在家客厅里围着桌子走上2000步,空闲时和儿孙辈视频聊聊天。他的儿孙辈中有的是工程师,有的当医生,有的做老师,都事业有成。看到张志昂精力不减,工作状态依然,生活幸福,我问起他的长寿秘诀,他说,心态好,不争利,做善事,常用脑,还要不停地工作。他握着拳头,面向我语气坚定地说:工作是最好的养生。
(摘编自2018年7月6日《新民晚报》 作者哲俊)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